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北京地名的演变——水文地形篇

老北京地名的演变——水文地形篇



自古以来,在北京湾小平原上,河道众多,湖沼广布。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河道变迁,河流掩埋,湖沼也日渐消失。但是地名生动地反映了历史上的水文特征。

这些通名反映的水文环境有天然形成的,也有人工造成的。沟、渠、洼、坑多是由于历代修建城墙、宫殿、官府、庙宇等掘地取土、烧窑制瓦,形成连绵洼坑。一些洼坑因雨季积水进而形成湖沼。如“陶然亭湖”是修建南城墙取土所致,“孙家坑”是修筑隆福寺取土的洼坑,“太平湖、泡子河”是积水洼地。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水质清洁的被保留,成为游览场所。排水不通,水有臭味的被掩埋或改为地下排水暗沟。这些河、湖、沟、坑改变或消失以后,它们的名称还留在地名里。

现代“海”作通名的几个湖仍然名副其实,如“北海、中海、南海、西海、什刹海、前海、后海”。但是,以“淀”为名的“海淀”,宣武白纸坊的“大小川淀”都干涸了。以“河”为名的“泡子河(建国门)、南河泡子(宣武广外)、南河沿(东城东直门)、河沿(现名东不压桥胡同在东城交道口)”等现在已没有河的一丝踪影了。以“水”命名的若干“水关胡同、水道子”也见不到水的影子了。“南北池子”也该是与“河”有关的地名,因为“北池子”有“骑河楼街”。地名里的“×滨河路、×滨海路、×河漕”也是有关水文环境的,如“滨河巷、滨河里、滨海胡同”。以“冰窖”命名的地名集中在东城、西城,是旧时储存冬季冰块的地方。“×斜街”地名都是河道经过之处。北京街巷的规划历代都是东西南北纵横方向,非常规整,斜街是因河道而成的。以“桥”命名的有一百四十多个,大多数是河道干涸后留下的桥梁名称,如“马市桥、象坊桥、虎坊桥、太平桥”现在都是宽广的大街。

下面以带“坑”和“洼”的地名作为典型例子,对这种地名的分布情况做详细分析。“坑”字地名主要分布在东西城区、宣武区、朝阳区。宣武区出土过唐代、辽代宫殿建筑的文物,这一带曾经有过建筑工事,取土形成坑洼地形。东西城区“坑”字地名多的道理也是一样的,明清建紫禁城,取土能堆起一座景山,就能形成若干大坑。

带“洼”的地名主要分布在朝阳区、海淀区,其中朝阳区12个,海淀区9个,丰台区7个,东城3个,西城5个。朝阳区整体地形低,所以,“洼” 和“坑”地名多,海淀区水源丰富,湖泊较多,洼地也比其他地方多见。不过,现在已经没有坑洼的迹象了。

 

来源:微信公众平台:护国寺宾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临宅傍河现湖沼——关于华州遇仙河古河道的设想
前言 黄河概说(一)
老保定的那些事儿(73)光绪初保定府城格局
广东省清远市村名与地理环境因素
蓝田县乡村地名语源分类及空间分布特征
孔雀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