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苹果与老北京城

苹果与老北京城

 


对于现代人来说,苹果是最大众的水果之一,一提起它,人们就会想到烟台、锦州、延安等苹果产地,其实,苹果与老北京渊源颇深,历史上,它是从这里走向全国的,甚至“苹果”名字的得来,也与老北京息息相关。
    历史上的苹果与今天的苹果不同,是所谓中国苹果,即“绵苹果”,味甜、皮薄、产量低,很难保存,汉代皇家园林就已种植所谓“柰”、“林檎”,它们是苹果的前身,类似于今天的沙果,个头很小,因成熟时鸟纷纷来吃,所以又叫“来禽”,后讹传为“林檎”。
    随着佛教的流布,印度苹果从西域传入中国,它个头大,产量高,与林檎有较大区别,但也属绵苹果,被古人称为“频婆果”。其实这是一个误会,真正的“频婆果”是凤眼果,类似于红豆,南方引种较多,北方则无,因其不适合寒冷的气候。“频婆果”颜色赤红,北人不明所以,见印度苹果颜色也很红,便想当然地认为它就是“频婆果”。
    这个误会到元代已非常普及,当时的诗歌、著作中多次提到了“平波”、“平坡”,即“频婆果”之别称。苹果树需嫁接,技术难度高,且果实不易保存,因此多种在皇家园林中。到明代,各地也有引种,但品质无法与北京相提并论,淮河以南更是少见,一者产量低,二者味道更差,但物以稀为贵,在当时南方,一枚“频婆果”能卖到数百钱。
    为什么北京苹果质量最好?一是它出自御园,管理更专业,品种更优化,二是明代是北京历史上比较寒冷的时期,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水果成长,三是当时北京水质好,直接影响了水果质量。

    到明中后期,山东、河北苹果名声渐起,但在清代,皇家食用的仍是北京苹果,因为当时苹果摘下后只能保存3至4天,而皇家果园的苹果成熟后,可直接放到冰窖中保存,较为方便。在清宫,苹果是常见之物,康熙学数学时,就有算苹果价格的应用题。
    明中期就已有“苹果”一说,是从“频婆果”到“苹婆果”,最后演化而来,但直到清代,几种说法都有,莫衷一是。因为苹果在民间尚属罕物,与日常生活相去甚远,因此大家也就不关心它的标准叫法是什么了。
    1871年,美国传教士约翰·倪维思夫妇将西洋苹果传入烟台,脆甜耐久存,逐步取代了传统的中国苹果。至于“蛇果”,英文本为Delicious(美味的),广东人音译为“地厘蛇果”,以后简称“蛇果”。
    如今北京的西瓜、杏、桃等名声在外,甚至发展成了重要的旅游项目,但更有历史积淀、曾经显赫一时的北京苹果却罕有人知,在今天,跑遍各乡村,恐怕也找不到真正的中国苹果树了吧,这实在是件有点遗憾的事。

 

    来源:http://tieba.baidu.com/p/91820078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长在树上不是苹果也不是海棠果,卖20一斤,有谁认识吗?
人间瓜果(四十九):苹果
探名小札 | “苹果”探名
今日食普:苹果古今
樟林林檎为什么叫樟林林檎?它有什么不同#应季水果 #樟林林檎
北京的秋天,是苹果味儿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