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所得才会有所求

在与新接手的这个班的学生第一次见面之前,我认真地准备了第一节课的上课内容,这节课我没有上新课,是从北京奥运会说起,和学生们一起谈人生、谈理想、谈精神、讲方法、提要求。其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好好学习的意义,指导学生怎样学习数学。一节课下来,自认为说理透彻,事例鲜活,激情四射,有很强的鼓动性,并且,学生们也听得喜笑颜开,情绪激动。因此,我感觉良好,信心十足,充满期待,满以为学生们会按照我的要求都将做得很好。可是,第一次检测的结果让我大失所望。

为什么会是这样一种情况呢?今天我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最终发现是我的思维方式出了有点问题,这个问题也可能是大多数教师的一种通病。我把它写出来,与大家交流。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是按照“有所求才会有所得”这样一种思维方式来教育学生的,在学生面前大讲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认为只要学生把道理搞明白了,学习的积极性起来了,他们对学习有所求了,我们的教学就会非常顺利。并且,我们也发现,在很多时候,当学生们学得不好,没有达到教师的预期时,教师们就会自然地认为是学生“无所求”造成的,就会埋怨学生说:你不学,我叫你有什么办法呢?

对此,如果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其实,现在的学生,他们对我们所讲的这些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已经听得太多了,特别是对一名初中学生来说,很多道理他们早已懂得,学生的“有所求”的问题应该不是主要问题了,那么主要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会有了“有所求”而没有相应的“有所得”呢?

我们先看一个心理学实验:将一只最凶猛的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在同一个池子,然后用强化玻璃隔开。最初,鲨鱼每天不断冲撞那块玻璃,它试了每个角落,每次都是用尽全力,但每次也总是弄的伤痕累累,有好几次都浑身破裂出血,耐何这只是徒劳,它始终不能过到对面去,持续了好一些日子。后来,鲨鱼不再冲撞那块玻璃了,对那些斑斓的热带鱼也不再在意,好像他们只是墙上会动的壁画。实验到了最后的阶段,实验人员将玻璃取走,但鲨鱼却没有反应,每天仍是在固定的区域游着,说什么也不愿再过去。

鲨鱼因为“有所求”而不能达到“有所得”的目的,所以它“对那些斑斓的热带鱼也不再在意,好像他们只是墙上会动的壁画”,也就“无所求”了。由此,我们可以发现那些“无所求”的学生,他们心理的变化过程和这个实验结果是一样的,就是:有所求——无所得——无所求。

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方面,特别是在转化“学困生”方面,应该换一个思维方式,这就是“有所得才会有所求”,先想办法让学生们“有所得”,再以此来激发他们的“有所求”。只有这样,这些学生才会慢慢地跟着教师的要求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成年人必看的5个寓言
【智慧背囊】我们不做鲨鱼
鲨鱼与热带鱼
失恋过的人知道 它怕痛
鲨鱼与鱼
你在忧郁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