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确认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如何确认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教学行为”即“教师引起、维持以及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具体表现为课堂内管理与监控、讲述与聆听、提问与应答、阐释与分辨、辅导与练习等一系列具体可感的师生活动方式与操作系统。它具有“目的性”、“序列性”、“个体性”等特性。教学行为水准的高低主要表现在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前面已谈到,“有效性”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它包括如下三重意蕴:一是“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二是“有效率”,教学效率可表述为: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三是“有效益”,指教学活动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这里的“有效性”不仅是知识、技能显性方面的,自然还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隐形方面的指标。 
教学的有效性是多层次、多层面的。它是教学时间、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教学主体的最优化组合利用的结果体现。从课程与教学论角度,有效教学的建构应包括:有效的目标价值取向、有效的教学实施策略和有效的教学评价策略。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主要包括:教学策划行为、对话与交往行为、指导行为、纪律管理行为等。 
综上所述,“教师教学行为与教学有效性研究”就是在新课程理念下为了促进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对教师教学行为进行合理分解,探讨有效教学的理念和实施策略的一项行动研究。其核心就是教师教学行为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是有效的,是高效的、低效的还是无效的。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教学行为并不是纯技术的,而是“有思想的技术”,它体现“人文”、“人本”理念,体现师生个体的生命价值,以生命成长和发展为终极目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效教学”三十问
【名校】得在有效赢在细节:启东中学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与备考管理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的价值取向:从“效”与“学”转向“教”与“学”
谈谈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的策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