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聊天是一把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立伟转:聊天是一把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访]您和学生的关系真不错。

[俞]我老是带着他们玩。

[访]您哪来那么多时间带学生玩呢?

[俞]几乎一有空我就带他们玩。我当班主任的时候,我们天天一起做游戏。我很喜欢观察学生,和学生聊天。

[访]您是怎样观察学生的?

[俞]不论上课还是下课,只要允许我就会尽可能地观察学生。有时一连几天着重观察某一位学生,有时则随机看五十来位学生的言行举止、喜怒哀乐。看久了,看多了,自然对每一位学生就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这对教书育人有很大的帮助。

[访]小学生的年龄都很小,您都怎样和他们聊天?

[俞]说实话,我也不是一个健谈的人。朋友聚会的时候,也经常卡壳,总是默默地坐一会儿就借口有事走掉了。不过,我和这些小不点的学生是很有话说的。只要有空,我就找他们聊天。我们能海阔天空地聊上一会儿,聊得非常开心。学生也是很喜欢和我聊天的。每次我跟一位学生聊天的时候,边上就会围上一群学生,他们一起说,一起听,一起开心地笑,有时会一起叫喊,自然是很热闹的了。跟学生聊天,不用刻意去找话题。因为他们是小孩嘛,知无不言,话题很多的,自然而然就有了。

  我跟学生聊天以听为主。学生跟我说话的时候,我都听得很认真很诚恳。越是这样,学生就越有兴趣说。他们经常是叽叽喳喳地抢着说。这时候,我就说:“我们先听某某同学说,好吗?”学生多半都会同意,并静下来听那位同学说。而那位说的同学呢,就会很好地说完他要说的话。

  [访]你们都聊些什么呢?

  [俞]孩子天生是快乐的,他们喜欢说一些令他们开心的事,特别是玩耍过程中的趣事,也会说自己家里的事。只要是令他们觉得有趣、开心的,就会无所顾忌地说出来。他们并不要老师评判什么,只要老师跟着开心便足够了。所以,与学生聊天的时候,我是很开心的。当然,与学生聊天也不是容易的事,有一次我和学生聊天时说:“你爸爸生你养你……”话还没说完呢,这个学生便一本正经地说:“老师,你错了,爸爸是不会生的,我们都是妈妈生的。”有的时候,学生还会突然蹦出一个问题:“老师我考考你,白矮星是什么?”学生喜欢为难老师,他们觉得这样很好玩。

  班里也有一些不声不响、性格内向的学生,他们很少与老师交流沟通。我经常选这些学生作对象,故意找到他,坐下来,班里其他学生便会围上来。嘻嘻哈哈中,就把那位同学的拘谨感渐渐消去了,他也会无拘无束地说起来。这样的次数多了,人也变得活泼了。

  与学生聊天是一件很享受的事儿。学生很信任你,对你很坦诚,什么都说。与学生聊天也是工作,通过聊天能获得关于学生的大量信息,关于他爱好的、家庭的、能力的,等等,而这些正是教育得以实施的基础。与学生聊天更是一次教育机会,不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对于老师。聊天可以学会倾听。总之,与学生聊天是一把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本版教学故事由俞正强(口述) 访谈整理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王永红) 
【专家点评】 故事的意义 
  俞正强老师的这几则故事,选编自我主编的丛书《名师成长轨迹访谈录》。

  课下的俞老师,风趣、幽默、生动,言语中总是透着机智。这几则故事,生动传神地展现了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经历和思考,具有极大的阅读和思考空间。这样的故事,不是为了吸引眼球而加入戏剧元素的故事,它们是真实的故事。同时,这样的故事,又确实不是原本生活的简单再现,而是“事”后回忆出来的典型的、简约化的形态。它们饱含着故事主人公的情感和反思,是在主人公生命历程中留下重要印迹的、值得述说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既是主人公教育教学感悟或思想得以提炼的原型,又是主人公教育教学思想具体化的意义载体。

  我们知道,教师主要不是通过培训成长,而是在平凡的、每日的现实生活中无声地成长的,就像花儿开放、春雨润物。我们所珍视和关注的,正是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与教育教学有关的人和事。当然,如果呈现的是日常生活的流水账,则既无意义又浪费生命;如果以故事的名义来编造神话或童话,则不能不说是对教育的歪曲,是浅薄幼稚思维的表现。我们所要记录和描述的,正是这样的一些事件、一些时候——它使教育教学本已麻木的神经感受到刺激,使教师和学生那渐渐快要变得呆滞的眼神产生灵动、让课堂里迟滞拖沓的脚步击打出音乐的节奏,让满是惯常思维的头脑豁然开朗!这样的故事,可以作为我们研究教学、梳理和展现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路径。

  俞老师的这几个故事就有这样的意义。比如“老师,你进步了吗”这个故事,让俞老师认识到作为教师的进步对他职业生涯的重要意义。它也昭示我们,教师的进步,主要不是作为一般人的进步,如身体更健康了、思想提高了、获得了更多的知识,等等,而更主要是作为教师这一角色的成长。教师的进步应该最终表现在帮助学生学习、成长以及与学生交往等方面。

  而“如果你能让他们忘记吵”这个故事,让俞老师真正明确了教学是什么、教师的作用是什么。教学虽然有强制的成分,但学生的学习是无法强制的,非得学生自己有学习的愿望、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学习才能发生。当然,学生的学习不是自然发生的,需要教师的引导。而教师的作用或重要性就体现在这里:让学生有学习的愿望(“忘记吵”),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那么,教师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首先要在思想上认识到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的活动,不能只顾着教,而不管学生是不是学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就必须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上课要能吸引学生,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件有趣的、有意义的事情。俞老师反思道:“你不要凭着自己的权威一味地要求学生,你有没想过,你讲得好不好听?”这一句反思,真正地意识到了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负有责任的。

  “我早上从来不吃大饼”这个故事,使俞老师认识到教师的教学必须深入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那些看起来“笨”的学生、好像专门跟老师“找茬”的学生,正是教师深刻反思自己教学方式的切入点。教师不是带着教学内容走向学生,让学生去接受对他来说是难以理解的外在的、抽象的东西,而是要带着学生一起走向教学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一起,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通过结合学生能够理解的生活现象,一步步搭建学生的认知平台,最终掌握抽象的内容,并且发展出数学学习所需要的形式化、抽象化的思维能力。这个过程当然需要教师的耐心,但更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有清晰的了解、有化解学生理解困难的“招数”。俞老师在教学上是非常有“招儿”的。他的课,如《目录》、《错题的研究》、《举一反三》,等等,在小学数学教师中反复传诵,正是因为他有着对学生思维特点的清晰把握以及在此基础上出神入化的巧妙设计,令人拍案称绝。俞老师的这个特点,也许正是这个“从来不吃大饼”的、看起来有些“笨”的学生唤起的呢!有了这样的能力,俞老师才能欣慰地说:“你说这个学生笨不笨?一点都不笨,聪明着呢!”

  事隔多年,俞老师以幽默轻松的语调、感恩的心情讲出他的这些故事。这样的老师仅仅是对学生有温情的理解、有宽容的胸怀吗?不仅仅吧。还需要教师不断调整教学、不断追求进步吧,还需要有足够的自信吧,也还需要能够解决学生这些问题的资本吧!(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郭华) 
  [编后]这几则貌似与教学关联度不大,也没有什么理论深度的小故事,把一位上课上到“独孤求败”的老师带到我们身边,并把我们引向他心灵深处那复杂而又朴实无华的思维活动。的确,俞正强不曾备课到深夜,不曾带病坚持上课,也不曾有什么可歌可泣的大爱远怀。但不可否认,俞正强是个好老师。他究竟好在哪里?也许,我们可以用前苏联教育家阿莫那什维利的一条教育箴言揭开谜底:“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谁就愿意从事教育工作,而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已经爱得入迷,谁就能获得自己的职业的幸福。”俞正强,这个低头找幸福的人,正从自己的教学生涯中、从学生那里源源不断地获得滋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俞正强:“怪”老师的神奇种子课
我们的课堂要向特级教师学什么现教传媒
深谈种子课(5)|郭华:深度学习消解二元对立,建立普遍联系——兼评俞正强“比的认识”一课
【我是教师】和学生聊着聊着,就把课上精彩了!特级教师的这本领你能学会吗?
(转)俞正强:追寻教育隽永的过程
郭华:做教师的意义感和幸福感,只有你投入其中才能够获得丨关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