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不应“心急乱投医”

教育不应“心急乱投医”

 广东省怀集县桥头中学 邝金山

                              学生“网瘾”,是让教师颇为头痛的问题。《谁再打游戏咱就罚钱》中描述的情形也是许多班主任教师面临的困惑。此时,相信所有有责任感的班主任都会有这种“恨铁不成钢”的焦急心情与“爱莫能助”的无奈。是的,教育不能少了惩罚,正如马卡连柯指出的那样,适当的惩罚是教育的一种权利,也是教师的一种义务。只是,本人还是觉得案例中的这种罚款的做法有不妥当的地方,在此谈谈个人的浅见,就当抛砖引玉,请大家批评。

1.罚款只是“治标不治本”。看过一个名为《锯箭法》的小故事,说一个被箭射中的士兵找外科医生医治,外科医生把士兵皮肤外面的箭锯掉,表示医治好了。《谁再打游戏咱就罚钱》这一案例中,教师使学生迫于罚款的恐惧而不敢再玩网络游戏,但学生没有经历“知情意行”的内心思考与体验的过程,这一转变很有可能是表面的与暂时的,正如被箭射的士兵一样,真正的问题还隐藏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当这种“恐惧”不复存在了,极有可能“旧病复发”,毕竟现在的网络无处不在,时时处处充满了诱惑。

2.惩罚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体现民主与合理公平等原则.案例中的做法却有悖于这些原则,让家长来交钱,有损学生的自尊,违反三次者罚五十,这些“霸王条款”也体现不到对学生的民主与尊重。而且存在较大的教育的风险与副作用。一是学生的过错却由家长来承担,虽然家长没意见,但学生会怎么看呢?当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的形象受损时,教育的效果就大打折扣,甚至还会对教师心生怨恨,从其它(不会被罚钱的方面)来报复。当然,将来的某一天,谜底或能会被揭穿,学生或许会理解老师家长的良苦用心,但在这之前造成的后果却无法弥补;二是容易使孩子产生不负责任的态度。犯了错,让家长出面来承担“后果”,虽然事后家长也会从学生的劳动收益来扣除,但这一“缓冲”使教育意义大大减小了;三是掩盖了问题本质。学生易形成“犯了错,交了钱就没事了”的错觉,认为“要是我有钱就好办了,就可以玩来痛快了。”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教育多没能从学生长远的发展着眼,这也是我们当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弊端。

3.易使教师产生依赖。从教师方面来说,通过“罚款”而不是说理等通过学生内心体验的教育,使处理问题变得机械单一而有效,久而久之,教师容易对这种“简单而有效”的处理方式形成一种依赖,从而不深入分析学生过错行为的成因,不去思考更好的解决办法,对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不利。

卢梭在《爱弥儿》中说:“一定不要为惩罚而惩罚,应该使孩子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过错行为的自然结果。”遇到此类问题,我们不能“心急乱投医”。得思考我们怎样使教育与惩罚结合起来?从这一案例来看,孩子们还没达到“不可救药”的地步,还算是比较懂事的。比如,“后来学校再检查网吧,我班只有一位在网”“晨晨中午回家哭着给我保证,要好好学习,再不打游戏了。”而且,家长也很配合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只要与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分析原因,在教育与惩罚的同时,找到触动学生心灵的那根弦与“网游”的替代品,相信孩子最终也能走出“网瘾”的泥潭。(刊载于《班主任之友》201201期)

 

附:

谁再打游戏咱就罚钱

   新疆石河子市二中  邵秀华   新疆石河子市二十中  朱乐平

背景:我班有几位打游戏成瘾的学生,写说明、写检查、给他们借书看、请家长等,十八般武艺全用上了,他们逃课、旷课,彻夜不归,打游戏照旧。我和家长万般无奈下,一条罚款条例启发了我,罚款!对,就这样。坚定了信念,第二天我找来打游戏学生的家长,与他们商量说:“你们的孩子打游戏,屡禁不止,我想尝试一下罚款,我先罚孩子们的钱,再悄悄还给你们,还钱的事一定不能告诉你们的孩子,不知你们是否愿意?不过这些钱你们要让他们通过劳动挣回来,咱们农场挣钱的机会多,也辛苦,让他们吃吃苦,兴许懂点事,不再贪玩进网吧了。”

家长明白我的良苦用心,都欣然同意了。接着我找来这几位学生,当着家长的面告诉他们“从今天起,你们谁再打游戏咱就罚钱,钱由家长出,第一次罚十元,第二次罚二十,第三次罚五十。”并请他们和家长在协议书上签字。

没隔两天,他们又被学校从网吧揪出来了,我只好每人罚了十元钱,暂由我保管。后来又罚了二十,我电话里教家长:很训孩子,也骂班主任。

后来学校再检查网吧,我班只有一位在网,我请他家长带上五十元钱到学校,我让她当着孩子的面,一句话不说,装着很难过、很伤心,很羞愧地样子,放下钱就走人,我再当恶人狠狠训他。早上发生的事,下午家长激动地打来电话说:“老师你这办法真灵,晨晨(她的孩子)中午回家哭着给我保证,要好好学习,再不打游戏了。”

一个学期下来,他们成绩虽然进步不是很大,但再也没听说谁进网吧的事了。

只是,虽然同学们不去打游戏了,我却做了恶人,因此非常困惑:这种处理合理吗?

罚款虽然也是一种教育的方式,但在中国这种方式并不能作用于教育机构的学校。但有时酌情罚款的确管用,万般无奈下,我只好戴着绝缘体触高压线,利用罚款严惩的威势,使其改掉坏毛病又赢得了家长的信任,这未尝不是一种机智的教育手段呢?至于瞒着学生,有种教育叫“善意的欺骗”教育,这种教育有时能给孩子带来一些安慰,消除孩子心中不良的情绪,有时还能帮助孩子走出困境,让孩子找回自信。班主任充分利用了这一教育原理,和家长合伙上演了一出“罚款”戏,帮助孩子走出网吧。

我个人觉得,虽然很多人批判这种做法,但是实际效果确实不错,实在没招了,也只能采取这种办法了。只要不违背教育教学规律,没有对学生身心造成伤害,能使学生健康发展的变通处理方法都可以使用,当然包括罚款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我是教师我无能
教育惩戒的原理是什么?
新教育理念的九大定律,体现了教育的智慧与远见
体罚近乎无能——朱永新教育定律之三
如何做一位有温度的教师
班主任工作的那些难事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