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崧琪谈阅读

                  朱崧琪谈阅读

 

 朱崧琪是2002届毕业生,她在师大附中读书时,是个平常的小女生,坐在前排,和班上那些性格活泼的女生在一起,她总显得有些腼腆,说话轻声轻气的。她的作文很好,而且一手漂亮的书写,像是学过行楷。我改作文或随笔,看到她清秀大气的字,会振奋起来,也就会有期待。她读书多,文章总透着灵秀聪慧。值得说的是,那一届学生的作文普遍地好,和学校的教学气氛很有关系,教师思想比较自由,学生阅读和写作都比较自由。

 后来她考上了南京农业大学,学动物医学,我不知道她为什么选了这个专业。学生总会有自己的爱好,但我私心觉得,如果做教师,她会很合适的。2006年夏天,我在报上看到,朱崧琪以小说《桃花扇》获得第三届“新纪元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小说组冠军。我对一些文学奖不太了解,但这个由香港中文大学主办的文学奖的小说评委是白先勇、王安忆和刘以鬯等,我就觉得不一般了。朱崧琪在颁奖典礼后接受采访时说,这是她“第一次投稿”,并表示自己阅读比较杂,没有什么偏爱。看到这里我不由得笑起来,我甚至能想象她回答提问时的困窘和不安。

 那时我正主持一份杂志的编务,就请她写一写自己中学时代的阅读体验。她刚刚应聘在进出口检疫局工作,很忙,但欣然应约;我想到,写这样的文章,对她来说,可能是极容易的事。什么叫“语文素养”,什么叫“底子好”,有丰富的阅读经验,才能知道是怎么回事。同时我也感慨:那些年,在教学上,很多事我们都敢去做并且能做成,而现在阻力大了困难多了,竟是今不如昔!前些天整理文件,把她的《桃花扇》和这篇文章又看了一遍,觉得其中有些内容对我们的学生,对教师和家长都会有启示,所以我把她有关阅读的感想发表在这里。至于《桃花扇》,一是没有网络版权,二则也长,有一万多字呢。以后再找机会吧。

 

阅读是给自己的储蓄

                                                          朱崧琪

 王栋生老师嘱我写这篇关于阅读的短文时,我心里竟不知是喜是痛。喜的是自己曾经思考的问题终于有处可倾诉,痛的是——其实它是个太大的难题,多少人为此不懈努力,然而作为学生,我们常常投以麻木的眼神。若不是后来的经历让我明白了阅读的真正意义,也许就彻底走上一条无聊的道路。幸而至今,尚能坚持自己。

 五月底在香港,有记者问起这是你第几次参赛、平时有没有投稿的经历;我的答案让他们惊讶:这确实是处女作,之前也没有投过一次稿。但我一点都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写作方面的天才,事实上,坚持阅读足以让我成长。阅读对写作的帮助,大家一定都清楚:它教会你用什么样的语言去写,教会你组织、整理、安置你想说的话,给你审美的眼光,给你比较的能力。甚至它给你素材,给你可借鉴的模子,还帮助你找到自己适合或喜欢的风格。你要思考,它就是你思考的底子;你要提笔,它就是你笔尖下蘸着的墨水。这是仅仅靠写作来提高写作所不能很快获得的。

 对于需要在一小时或者四五十分钟内完成一篇作文的学生来说,阅读能够让你做到思路顺畅、信手拈来,这大概就是其最直接的意义;然而我们不会一辈子是埋在考卷中的学生,阅读所能回报给我们的也远不止语文考卷上的分数。英语考试中阅读理解的比重很大,因为这是学习英语至为基础的用途:为了你能够从一切英语书写的文本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为了日后你身在使用英语的环境中可以顺利地开始生活。作为我们母语的中文阅读不也正是如此吗?阅读首先应该是文字的阅读,但最终的目的是到达对生活和社会的阅读。文字的阅读使人获得阅读的能力,然后才懂得如何理解生活。也许有人认为这样说很空,很虚妄;但这一层意义恰恰再现实不过——所有的语文考试结束后,没有人会逼迫你继续写作,你也不见得会希望成为一个作家;但不管日后走什么样的道路,我们所有的人都要面对生活。这时你会感激阅读带给你的悟性。真正的阅读我想就是这样。它非但不是闭门造车、向书呆子靠拢;相反却可以有效地锻炼人的思考分析。对我来说,即使大学四年需时时面对公式、试管、显微镜和手术刀,阅读也没有远离我的生活;功课越是乏味枯燥,阅读就越显得重要。否则,我会认为自己将和功课一起乏味下去,生活也将成为日升日落机械的重复:因为长期处于一个不变的小环境中,没有那么多思考和感悟的源泉。

 但还有很多人不阅读并非因为不明白阅读的重要,最可怕的障碍是浮躁和急功近利。我也有过浮躁的时候,那时几乎无法阅读。文章长一点就看不进去,或者是读诗时不能进入作者营造的氛围,心思总是不集中。此段时间的空虚状态令我至今惋惜:正是在那样的浮躁中我与“文“生疏了,虽然后来有意补救,可距离仍然存在。这是在与学中文的朋友谈话中感觉到的:我渐渐不能融入,多半是一知半解地听,知道这是迅速提高自己的机会,可是都没有能力去抓住——能够想象若不是这样的生疏,如今的写作状态会更好一些。另一方面,急功近利似乎比浮躁更让人头疼。后者仅仅是读不进去,而前者根本不愿意去读。“有什么用啊?”是最常见的形式:在这里它并不是疑问句,而是在表达不屑,并且排斥他人的解释。没有什么比无法沟通更令人心痛了。看一套代数题型归纳或做一套物理考点总结会让人在下一次的考试中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分数有显著的提高,于是越发习惯“快餐”生活的我们由衷地感到“很爽”,再一想昨晚一小时的阅读并未使语文考卷上的分数明显地变漂亮,心里就有了放弃的意思。但阅读确实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它拒绝“按揭”,不会让你突然拥有壮观的收效然后一点一滴地来还;它只能靠“储蓄”,要你坚持,要你付出,但最终它一定会回报你所希望得到的一切。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四五年前附中的语文课。有一天我们领到一本特别的“语文书”,是和《英汉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差不多体积的《古文观止》。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我们被要求阅读并背诵其中的篇章,我不知道其他人是否觉得很痛苦,但我却越背越有兴趣。因为古文的魅力在慢慢凸现:它有极强的节奏感,如音乐一般,这是“字”的意义逐渐褪色的现代汉语所不具备的。不少老师都认为,读古文是快速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读上三年就是大学中文系的水平了。并不夸张,在阅读一段时间的古文之后再看现代文,明显轻松很多。曾经,在背诵《古文观止》的时候,我的外婆过来看到,她很惊喜地说:这就是我读书时的国文课本啊!于是我也很惊喜:有幸我仍然能够以它为课本。只是如今还有人在日日诵读它吗?那些面对它的晚上,我所感受到的由文字奏出的行板、柔板、慢板,难道会成为绝唱吗?

 ……惭愧,一边写,一边由着思路越走越远越跳跃了,并且陷入对我那时附中语文课的骄傲的怀念中,情难自已。我想我并不是最爱阅读和写作的那一个人,但我看到自己投给阅读与写作的那一点点敬意和兴趣,带给我受用终生的财富,这让我对它长存感激,并相信在这个日益功利的社会中我们尚有救命的稻草可保不被无聊的生活理想溺死。要在头脑最灵活、记忆力最佳的黄金岁月里为自己储蓄一点底子,时间总会过去,正确的总会被证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江老师谈语文学习】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思考探究
如何让一名初中生书写规范?
高中的语文要怎么学才能到130分以上?
初中语文必背:50道古代汉语常识题,考试拿分就这么简单!
语文“童子功”
转贴:找一个解释:我们这样读古文(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