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让学生走上讲台
让学生走上讲台
——记丹阳市第六中学的“生本课堂”
    
     丹阳市第六中学是坐落在丹阳西郊的一所普通中学。近年来,借助荆志强老师的“生本课堂”模式和“朱万喜生本教育工作室”,丹阳六中加速推进生本教学实践和研究的步伐,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百名记者百县千校行”新闻行动丹阳站,我们慕名来到六中。

一把靠背圈椅

  一走进高三(20)班,教室最后排一把红色木质靠背圈椅一下子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是谁的座位?迎着记者疑惑的眼神,荆志强得意地笑了:“那是我坐的,平时上课我都是坐在后面听,课堂让给学生讲。”于是,我们的采访就从这把椅子开始。

  在荆志强的课堂上,他让出讲台,递出教棒,端坐“太师椅”。铃声一响,帷幕拉开,好戏连台。在讨论一个数学问题时,中心组成员(尖子学生)率先登台作答;一个同学讲完后,其他同学接着上去讲不同做法;现场还有“评分员”唱分,“记录员”记分……王夕良副校长将荆志强的课堂分为三个环节:个学,学生按照导学案要求开展前置式学习;对学,分组讨论,每组6至7人,就新知识点、难点、疑点充分研讨,廓清模糊概念;群学,各路豪杰上台大展“拳脚”。三个流程走完,一般用时30多分钟。剩下的是荆志强时间,对学生们的分析讲解、解题思路予以点评。讲台真正成为了学生的舞台。

  学生们都亲热地称呼荆志强为“老荆”。在老荆看来,生本课堂的核心可以概括为 “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只要你真正尊重学生,真正让学生自主,让学生展示,课堂就会活起来,学生就会乐起来,质量就会高起来,教师就会轻松起来。”老荆总结道。

一个通过“招飞”体检的“后进生”

  赵佳斌,一个帅气的大男孩,刚刚通过“招飞”体检。在以前“师本”的课堂上,常常会走神,成绩实在不怎么样。“荆老师的生本课堂教会了我如何快乐地学习。我总是像百米冲刺一样坐到讲台旁边,占据有利地形,希望第一个讲。讲对了,同学们掌声一片,我的自信心猛增,那真是一种享受。”过去被当作后进生看待的学生,现在成为最热心的解题者。

  像赵佳斌这样喜爱数学、把数学课视为快乐之源的学生,在高三(20)班还有很多。葛卢峰最喜欢 “错误分享”环节,“让我们从别人的错误中学到更多”;王春燕喜欢小组讨论,因为“两两互助,在讲之前先弄懂一些问题,节约时间,提高效率”。那些“吃不饱”的尖子生,则自发成立“海豹突击队”,奋力攻克“疑难杂症’,老荆给予针对性的点拨。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每个学生始终怀有一种共同参与的喜悦感,而整个教学过程则源源不断地激励学生积极学习、探索、质疑、表述和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

  在这列63名学生组成的动车里,每个学生都内置一台 “高速引擎”,想跑不快、跑不稳都难。

一篇报道结缘教育理论专家

  2008年《人民教育》刊发的一篇关于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的人物报道,将荆志强引向“生本教学”的康庄大道。2008年下半年,郭教授来到丹阳六中,听了一堂数列课。“学生展示自己已经不是最重要的,打动大家的,是向知识进军的状态。没有什么比此刻的创造,比对自己成长的真切感受更激动人心。”郭教授动情地说,“在丹阳六中,我终于找到了生本教育理论的实践者。”自此,郭教授和荆志强开始了全方位互动。郭教授关注、研究荆志强的课堂教学,荆志强将自己的困惑和探索、心得和成就与郭教授即时分享。

  在前不久一次市级高三教学质量调研测试中,荆老师执教的班级不仅均分超出其他班级18分,而且前8名都在这个班。“一科把人带上去,各个学科站起来,”班主任、语文教师洪琴华说,“感谢荆志强老师的数学教学,现在无论哪个学科,学生们都很爱学。”

  荆志强的“生本课堂”成为高效轻负的典型,他本人也成为江苏生本教育的一面旗帜:《人民教育》《中国教师报》以及省市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了他的事迹;2009年至今,省内外30多家单位和学校来到六中考察生本教学;他应邀在各地作了150多场专题讲座,足迹遍布22个省、市和自治区;2010年8月,受澳门特区政府邀请,荆志强赴澳作生本课堂专题讲座。

  十年漫漫课改路。有专家评论,生本课堂善待学生差异,将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案选择。以荆志强为代表的“生本课堂”理论和实践模式,恰恰体现、代表、引领了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流价值观。

一位致力推行生本教育的校长

  荆志强和他的“生本课堂”何以在丹阳六中这所普通中学生长,并越来越彰显出深厚的影响力?

  丹阳六中的“生本课堂”源自朱万喜校长主持的教育部“十一五”重点课题《中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研究》。在荆志强“生本课堂”的基础上,朱校长带领骨干教师制定了《生本教学特色实施方案》,组建了跨学科的“生本教学行动小组”和实践团队,由点到面地推出生本教学实验课、展示课。2010年下半年,六中建立了由18名核心成员、30名不同学科教师和实验班班主任组成的 “朱万喜生本教育工作室”,为全面实施生本教学搭建了新的平台。2011年初,“工作室”与35名教师及校长签订年度推进 “生本教学”和“生本管理”任务书,进一步扩大实验群体,提升实验水平。

  随着 “生本课堂—生本教学—生本教育”这一发展链的形成,“生本教育”在丹阳六中正由个体示范向群体推动扩大,由生本教学向生本管理拓展,由课堂和谐向生命和谐延伸。

  原来,孕育奇葩的是一块丰厚、独特的土壤。

江苏教育报20120116期 >> 第A5版:特别报道(赵建春王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荆志强和他的“生本课堂”
【奇迹解密:生本实践微技术系列讲座二】做生本的十五大误区!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教学习惯)
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讲?这就尴尬了
【散文天地】许小艳 | 三尺讲台写春秋
暮然回首,生本却在“灯火阑珊”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