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妙用评价,强化导向激趣功能

赵光义  高俊清

(苏州大学附属中学,江苏 苏州 215006)

 

  :收缩范围、先舍后得,让学生读成长最需要的作品,评价可以充分发挥导向和激趣作用。教师导向性评价形式可以比较正式规范,也可以即兴随性。同伴的阅读评价对学生阅读的影响再怎么高估都不为过。语文教师应愉快面对现实,因势利导,借助同伴评价充分发挥导向、激趣的作用,完美实现自己在语文课外阅读方面的“战略布局”。阅读前借助评价进行的导向主要解决“读什么好书”的问题,而阅读过程中借助评价则解答“这本好书中有哪些风景”的疑惑。阅读前借助评价可激发学生一探究竟的好奇,阅读过程中借助评价则让学生保有深入探究、全面探究的热情。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外阅读;评价运用;导向激趣

 

 

作为语文课外阅读对象的文学作品,国分中外,时跨古今,文体多有,流派纷呈,其领域之广袤堪比草原之无垠。作为阅读主体的学子,有如撒欢的羊群,扬蹄的骏马,面对着一个辽阔无疆的精神王国。老虎吃天,有无从下口之忧。高中生学习时间金贵,不能不计投入的得失、效益的高下。收缩范围、先舍后得,势所必然。让学生读最有兴趣的作品、让学生读最适合自己的作品、让学生读最经典的作品、让学生读成长最需要的作品,评价可以充分发挥导向和激趣的作用。

语文教师当然可以按照教学计划规定学生在指定时间、指定地点阅读指定的报刊作品,评价似乎可以暂不考虑。但我们应该考虑这样两个因素:其一、即使是教学计划中的必读作品,有没有评价参与其中,逐渐成人的学生的参与热情、阅读期待会有显著的区别;其二、高中生的拓展性阅读功夫在“课”外,缺乏必要的评价作引导,势必盲目高耗。

究其实,必读书目的确定本身就是一种评价,这样的必读书目因为经过一定范围一定程序的论证,往往具有权威性、指向性。我校《优化高中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会同语文组骨干教师确定了高中三年的必读书目,再落实到各个学段,要求语文老师严格遵照书目布置、督促、指导、检查学生循序渐进、认真阅读,由于各班统一要求,学生在捧起必读作品时,比较能够全力以赴、聚精会神,阅读效益也比较理想。

教师导向性的评价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比较正式规范,也可以即兴随性。考虑到网络在信息传播中的便捷优势,我校在校内网上开辟了“好书推荐”这一栏目,鼓励教师加入,老师们把自己心仪的好书推荐给全校师生,加上一两句精要的点评。我校领导在给学生作《一本好书,一生幸福》这样的专题讲座时,热情洋溢地介绍了《论语》《鲁宾孙漂流记》《老人与海》《在爱中行走》《精神的雕像——西南联大纪实》《发现母亲》等古今中外的好书,学生后来纷纷到书店里顺着识途老马的指向寻寻觅觅。从2007年开始,到了报刊订阅月份,我校“课题组”充分征求语文组老师的意见,制订了《语文报刊订阅指南》公布到各班,作为学生订阅时参考,既避免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烦恼,又吸引了更多的学子亲近、享受优秀的语文读物。上述借评价进行阅读导向可以说是“深思熟虑型”的,也有理性色彩稍弱感性色彩强烈的“心血来潮型”的。这主要是教师之间交流或师生之间交流时即兴随性的“发挥”。如教研活动时陈思老师把自己正在读的朱光潜先生八十年前写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推荐给组内的其他老师,老师们后来去读,果然佳妙,纷纷布置学生阅读。与学生个别交谈时,你随便提及的自己正在读的某本书,也许下次就能在这个学生的课桌上发现。

学生同伴的阅读评价对学生阅读的影响推动再怎么高估都不为过。

信息时代到来之前,教师对知识的“垄断”使得他们轻易赢得了学生的敬若神明,那时候教师的话差不多就是“金口玉言”,教师的评价几乎左右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和阅读趣味。信息时代到来之后,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海量信息使得任何群体对知识的垄断不再有可能,而网络的普及化、媒体的大众化使得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在信息的拥有量方面不再处于弱势,学生比老师懂得多已经不再是新闻,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了空前的挑战。高中学生尚处于人生的叛逆期,教师的苦心倾情的评说学生即使接受,在逆反心理的支配下这种接受又要打很大的折扣,倒是同伴的评价容易“虏获”他们的兴趣。笔者曾经做过专门的调查,结果充分支持了这一判断,绝大部分学生在对文学读物乃至一般读物的选择上更看重同伴而不是老师的评价。

笔者同事陈老师经历的一件事同样印证了上述判断。陈老师要求班级学生轮流推荐自己阅读的好书,要求给出自己的心得评价,而且要告知这本书从何处可以得到。这个班学生差不多都是住在学校,平时读书都是从图书馆借阅,于是学生在推荐好书最后常常说“图书馆三楼有借”。陈老师有意识地到三楼图书借阅处翻阅借书记录,结果发现自己给学生推荐的书,借阅的学生虽然有一些,但根本没法和学生评价产生的影响一比。只要同伴推荐,学生中间常常出现“一读百读”“一唱百和”的现象,而且鲜有例外。

我们的高中语文老师完全没有必要以一种灰溜溜甚至悲哀的心绪面对这一现实。这不是障碍而是机遇。我们完全可以因势利导,让同伴的评价充分发挥导向、激趣的作用,从而完美地实现为师者在语文课外阅读方面的“战略布局”。

语文老师在评价推荐作品时不妨客观些低调些一分为二些,这样的评价容易获得学生的悦纳。更多的时候,语文老师要鼓动学生之间通过各种形式对读过的好作品评头论足,老师只要在学生评头论足之前对这些学生巧妙施加文学趣味方面的影响,就能出现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

借助同伴评价对学生的阅读导向、激趣途径多样,但效果都是同样良好。除了上文所提及的在班级组织学生轮流推荐好书,笔者的同事王凤梅老师、张瑛老师在任教班级开展学生编辑读书小报活动,学生共享读书心得,编报者、读报者都是趣味盎然,收获良多。薛青明老师要求学生挑选自己最喜爱的一本图书带到班级,组成班级图书箱,得到了学生的广泛响应,好书阅读因此如火如荼。我校集体组织学生同写征文《我的阅读故事》《心随阅读而动》,既有读书经验交流,也有对影响自己好书的真心评价,对学生阅读的引导推动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比较而言,一般老师可能厚阅读前的导向激趣而薄阅读中的导向激趣,这是不可取的。导向在阅读过程中常常不是一蹴而就,激趣则基于生成学生阅读热度、保持读者阅读沸点必须时时“添柴”“加油”。阅读前借助评价进行的导向主要是解决“读什么好书”的问题,而阅读过程中借助评价则可以解答“这本好书中有哪些风景”这样的疑惑。阅读前借助评价可以激发学生一探究竟的好奇,而阅读过程中借助评价则能让学生保有深入探究、全面探究的热情。笔者每组织班内学生读一本好书,都要在适当时机组织读书报告会,在此过程中,笔者发现,这样的评说活动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实现上述意图。如阅读雨果的名著《悲惨世界》一段时间之后,在班内举行读书报告会,我在读书报告中选出六篇让相关学生在全班交流,这些读书报告观察角度各有不同,获取“风景”各有佳妙,让同学们大开眼界。本来因为这本巨著篇幅较长而耐心渐失的同学,又重新激起了探索的热情,对名著进行多方位的“勘探”,这样过程中的同伴的评价对学生阅读行为的调控引导效果必然强于阅读行为终结后的评价。

在阅读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从提供的六道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读书报告。这些题目都是笔者在精心阅读这十二封信后拟制的,题目本身既是评价,也是导向。学生据此会燃起深入阅读的激情,赏得老师这位导游指点的文学文化风景,完成一次奇妙的精神旅程。

在当今阅读快餐化、消遣化的背景下,借助评价对学生阅读导向、激趣恐怕还要特别重视学生高尚阅读趣味、优雅阅读品位的研究,这是让阅读者精神获得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当然,这又是一个系统工程,限于篇幅,笔者在此不再展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语文专题:整本书阅读 | 整本书阅读:应为和可为
浅谈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要让学生多读“闲书”
一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
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与对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