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送给学生一个有生命感的课堂

中国有句古话“置于死地而后生”。

杜郎口中学教改前是远近闻名的薄弱学校,三个年级每班有一半的学生跟不上教师进度,厌学思想严重,辍学现象时有发生,1998年春初三年级曾经60名学生的班,中考前只剩下21名学生;教师情绪浮动,教学秩序混乱,师生关系紧张,体罚、变相体罚几乎天天发生。县里已经将这所学校划入了撤并学校的行列。

面对如此现状,校长崔其升天天拎着凳子挨个教室听课、与教师沟通思想,商讨教改大计。通过改革教师备课、上课等方面的要求,明确提出了“10+35”的课堂模式,即一堂45分钟的课10分钟属于教师,35分钟属于学生。通过不断的摸索,最终实现了质的突破。

而昔日的杨思中学曾经是被称做“三流的硬件”、“三流的师资”、“三流的学生”的农村联办初中,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写在洋思校园中最醒目的地方,也烙在洋思人的内心深处。在校长蔡林森的带领下,“从最后一名孩子抓起”,创造了杨思教育的“神话”。

两所初中当初都是薄弱学校,都是在困顿中找到了新生的路子,犹如凤凰涅槃。我认为这条生路就是关注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命感,不再把学生看作是灌装知识的容器。

看全国轰轰烈烈的课改运动,谁能最终走出应试的怪圈?改是必须的,但改的过程是纠结的。面对扑面而来的课改潮流,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反馈、整改、更新、打造三维立体目标管理,即:知识与技能、课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改变过去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建立以“教师课堂”为主阵地,以“校本教研培训”为切入点,以“强化队伍建设”为保障的整体改革方案。

我们改的目的是送给学生一个有生命感的课堂,而在这种课堂上,定会有眉头紧锁的深思,有满怀自信的操作,有声情并茂的表演,有合情跳跃的猜测,有个性鲜明的质疑,有据理力争的辩论,有沉稳理性的反思,有激情冲动的欢呼,有身心愉悦的享受。

任何学校的课改都会经历阵痛、再完善的过程,一群有梦想的人在一起就容易产生共鸣,唯有坚持走改革的路才有希望。不必崇拜杜郎口,也不要膜拜杨思,当我们在课堂上把学生看作是共同成长的伙伴和个性发展的生命时,课改的春天自然就会到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教育是慢的艺术
浅谈洋思中学的教学理念、模式、管理及启示
推荐一种适合普通生源(三流)中学生能学会的课堂模式
我与微课
有充分的预设才有精彩的生成
我丁中举办第七届生命课堂教学公开展示活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