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母子相互折射的教育问题

2014820我和妻结束了暑期回东北老家探亲的旅程,由北京西站登上了去往深圳的特别快车。

硬卧车厢里,成群结队的三五岁孩子在尽情的嬉戏,哭闹声、叫喊声、奔跑声连成一片,几乎把整个车厢闹翻了天。

我倚在妻的下铺靠窗位置静静地看书,偶尔瞥一眼进入我视野范围内的孩子们的举动,颇有趣味,不亚于书的引力——这也许和我当教师善于观察孩子,思考教育问题的职业习惯有关。

我和妻是一上一下两个铺位,中铺原来没有人,到了山东聊城才上来一对母子,“妈妈我不愿意多说,会用心里想。”“有话就说嘛,为什么只用心里想?”“说来怕你生气,怕爸爸打我。”“呵呵,什么话那么严重?”从母子对话的口音上判断是河南人;从谈话内容上判断孩子比较聪明,妈妈也有一点文化;从母子简朴且有些肮脏的穿着上判断是乡下人。一打听是山东农村人,因与河南接壤,所以口音很像。

这位山东小男孩,5岁,乡音很重,长相酷似妈妈:浓眉笑眼且大,身体健壮,皮肤黝黑。小男孩善于窥视别人,可是当你和他对视的时候,他又会用画本或玩具来遮住自己的脸,而当你把目光转移他处的时候,他又会很快地笑眯眯地看着你,我跟他做个鬼脸,他马上就把脸扭了过去……甚是可爱。

小男孩上串下跳之后,终于安静下来,在过道的边座上坐了下来,拿出脏兮兮且封面和封底均已破损的本子开始在已经用线条画好兔子、老虎、猫狗、大树等轮廓基础上用彩色蜡笔填起色来。填色的同时还时不时搞点原创素描等,虽然画得不算好,但也有模有样。

小男孩作画的举动引来了一位三四岁左右的漂亮小女孩,大大的眼睛白皮肤,短短的头发圆脸蛋儿,红上衣、花裤子、白色小皮鞋,干干净净、斯斯文文。

小女孩不动声色地站在那里好长一段时间,左瞧瞧右看看,两只眼睛忽闪忽闪仿佛发现了新大陆。“哥哥,我也想画一个”,小女孩终于开口了。小男孩看看她没有理会,小女孩则尴尬地站在那里左忽闪右忽闪,最后眼光落到了坐在旁边的小男孩的妈妈身上,并怯生生地说:“阿姨,我也想画一个”,小男孩的妈妈看看我们大家关注的目光,笑了,然后站到儿子的身边亲切地抱住他说:“宝宝乖,给小妹妹画一个”“我不,我不,我就不!”小男孩态度坚决,妈妈见状轻轻地拍了一下他的屁股严肃地说:“不听话,下次不要指望我带你出来玩!”小男孩哇地一声哭了。小女孩见形势不妙,怏怏地走开了……
   
大约三两分钟之后,这个漂亮的小女孩手里拿了个棒棒糖又回来了,她直接把小男孩对面的边坐拉下,一屁股坐在了上边,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锲而不舍的样子。她首先聚精会神地欣赏了一会儿哥哥的画作,然后又把目光移向了他的妈妈,“阿姨,我也想画一个”。小男孩的妈妈就和儿子商量,小男孩这会干脆就不理不睬,小女孩见状心生一计:“我妈妈是老师”,她知道老师是可以“管制”小孩的,这对哥哥来说是极具威慑力的。可是小男孩不吃这一套,还是不理她,小女孩的眼睛又是一阵忽闪,无奈地走了。

一两分钟之后,小女孩手拉着一位二三十岁的高挑身材,白皙皮肤,大眼睛、高鼻梁,打扮入时,左手拿个大手机,耳朵里还塞着个耳机的漂亮女子直奔哥哥而来,“妈妈,我也想画这个”,小女孩理直气壮地高声说道。“这你要自己想办法,妈妈不能帮你要”,这位年轻的妈妈说完这句话后就一屁股坐在了下铺靠过道的位置上,专心致志地玩起了手机,听起了歌。

小女孩这次胆大起来,一手拽着哥哥的画本,一手拍打着哥哥的肩膀,口中还不停地说:“ 哥哥,哥哥,给我画一个,给我画一个……”,小男孩的妈妈也在一旁帮助劝说:“给妹妹画一个,给妹妹画一个……”小男孩终于招架不住这阵势,妥协地放下本子和蜡笔,到妈妈这边坐了下来,小女孩终于如愿以偿地坐上了小哥哥的位置,拿起小哥哥的画笔画了起来。

两位小孩的举动又引来了另两位四五岁的小男孩,这两位小男孩更是活跃,一边看着小女孩作画,一边还手舞足蹈高声喊叫:“哇塞,画得好好哦,好好哦!”一人喊,另一人也喊,山东小男孩也随和进来……隔壁两位小男孩的奶奶看见了,厉声喝道:“回来,回来,我最后说一次,回来!我最后说一次……”奶奶不知说了几个“最后一次”,开始两位小男孩还愣了一下,等缓过神儿来,则继续我行我素,大喊大叫,连蹦带跳。

小女孩作画的间隙,还不时地望着山东小男孩,见小男孩喝起了酸奶,便弱弱地说:“我也想喝一支,我也想喝一支……”,小男孩的妈妈见此情景连忙把放在孩子脚下的书包提过来,边打开,边证求孩子的意见说:“给妹妹喝一支,给妹妹喝一支……”小女孩的妈妈也听到了女儿的声音,抬头看了看,若无其事的又低下头继续她的工作。小男孩则二话没说就在书包里拿出一支袋装的,又拿出一支瓶装的,还拿出一个小玩具,一一塞到小女孩手中,小女孩笑了。

“妈,我还要吃棒棒糖”,小女孩显然被小男孩的举动勾起了吃欲,“妈妈去给你拿”说着就起身走去,小女孩见妈妈离开就随后跟了过去。不一会儿,小女孩就拿着一个棒棒糖回来,先用舌头舔了几下,然后又拿到小哥哥的嘴边说:“哥哥也吃一个,也吃一个……”小哥哥也被小妹妹引出了馋虫,对妈妈说:“我也想吃”“儿子乖,包里有许多好吃的,我们不要”妈妈急忙打断了孩子的话,小男孩看看妈妈,没有说什么就低下头玩起了玩具。这时小女孩的妈妈来了,见女儿在这里玩得很好,就对小男孩的妈妈说:“让她在这里玩一会儿”,小男孩的妈妈微笑地点点头,小女孩的妈妈转身回去了。

列车还有一站,一个多小时就要到达终点站——深圳了,小女孩的妈妈在过道上叫了一声女儿,小女孩急忙跑了过去,不一会儿又回来了,这次不是找玩的,而是来收拾拿走她遗留下的东西——两只酸奶,一个玩具——都是小男孩给的。

我和妻面对眼前这一幕幕充满童趣的“话剧”,开始议论起教育的诸多问题,虽然我妻并非教师,但她是校医,心理学还考了一个证,对教育也略知一二,且颇有兴趣。

山东小男孩的父母在深圳打工多年,小男孩由爷爷奶奶养大,在老家农村上一年幼儿园,这次是接孩子来深圳上幼儿园。一般说,留守儿童在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抚养下多半任性,不愿学习,修养差,原因是老人们多半是溺爱,尤其是没有文化的农村老年人。而据小男孩妈妈介绍和我们的观察,小男孩身上虽然也有上述问题,但更多的是天真、顽皮、朴实和善良。小男孩的妈妈文化程度不高,也不会讲什么大道理,可她给予孩子的却是朴实、善良的思想和行为。

谈论最多的是那个小女孩和她的妈妈。小女孩是贵族,有优厚的生活条件和教育环境,小小年纪举止言谈就如此得体、高雅,骨子里还透着灵气,比如说画画要求几次被拒,她能想到求助于小男孩的妈妈,未果之后又使出了杀手锏——找当教师的妈妈来以行政手段达到目的……可这小女孩的表现也有糟糕之处,那就是自私和自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贯穿在她行为之中的核心是“要”字,即索取,当索取达到目的之时,连句谢谢的话语都没有。她向小哥哥要吃的,可是当自己回去拿棒棒糖的时候却不知给小哥哥也拿一个,虽然也说你吃一个,但没有诚意。她要来的东西并没有吃,而是摆在窗台上,车快到站她被妈妈叫回,我们以为她是不会要这些东西的,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她又返回把这些东西统统抱走——她缺的不是这点东西,而是一种教育——这当然不是她的错,而是大人的错。

小女孩的妈妈,被孩子拉来“要”画画——无可厚非,到来之后没有直接出面索要,而是让孩子自己想办法——值得赞扬,说明她还是懂得一定教育方法的老师和妈妈。可是她接下来的表现可就糟糕透顶了,“我来了,给你壮壮胆子就不错了,其余的事情我不管了,我很忙啊”这是需要别人给她配音的潜台词。看到她一屁股坐在那里玩ipad,听音乐的样子,我立刻想起了前几年我写的如何有效解决目前国人不读书的《教师岂能不读书》的文章和网上疯转的《西宁晚报》刊出的旅居上海的印度工程师孟莎美《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的文章,孟称,通过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发现,中国人现在大多数时间都在玩ipad,而很少用于静静的看书,这让她感到很担心。如果只是发展而疏远了灵魂,未来的中国可能会为此付出代价。宁可慢一点,松一下……

我在文章中写到:国人为什么都不读书?功利性的社会现实是罪魁祸首。学生不需要多读书,只需要掌握“考点”就可取得好成绩;教师不需要多读书,只需要教会“考点”,就可名利双收。社会各行各业的评职晋级、加官进爵、争名夺利等等,均不需要多读书……

由此看来,不读书研究问题,是国人素质低下,国家科技落后的主因啊!

还说这位年轻漂亮的小女孩的妈妈,坐在那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读圣贤书”。孩子向别人要吃的,这是最大的忌讳,她置若罔闻、视而不见;孩子要吃棒棒糖,她和孩子一起去拿,就没有想到给已经奉献给他们许多的小男孩拿来一个——不是她舍不得这点东西,而是她没有这种感恩的心,奉献的精神;快要下车了,本来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应再去拿回了,可是孩子还是去拿了,这可能是孩子的个人行为,不是妈妈让她这样做的,但是当孩子拿回来之后你要阻止,可她却没有,而是默默接受——她不是缺这点东西,而是缺教育的一般常识,做人的一般道理。

最后说说那位看到自己的孙子大喊大叫,连蹦带跳,好说“我最后说一次”的老奶奶。其实我们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终止错误行为时,好说“我最后说一次”,为什么这“我最后说一次”的警告,被孩子当成耳旁风呢?原因是缺乏第一次警告后的惩罚。假如第一次旅行孩子表现不佳,无拘无束,惹出许多麻烦,家长发出了“你再这样,下次就不带你出来玩”的警告,孩子不予理会,下次外出就真的不带他去,并告知理由,即使他“哭闹”也不予理睬,几次下来就真正能够改变他。可惜的是,我们的绝大部分家长没有这种“狠心”,有的只是“溺爱心”,殊不知只有这种“狠心”,才是“大爱之心”。

列车到站了,可是列车上的这一幕幕给人留下的思考却难以到站——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出在教师和比教师更重要的妈妈以及所有具有养育子孙责任的“家长”身上——素质差又不善于学习和研究问题——功利性的大环境自然也脱不了干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案
小细节培养大品格
六.一块乐!
“限时隔离”有危害!别再用在孩子身上
“妈妈,我被打了,能还手吗”,这位家长的回答合乎情理,点赞
“妈妈,树上有只麻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