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柳依依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菲菲。”自《诗经》始,杨柳成为中国古典文学歌咏的对象。《小雅·采薇》篇里的句子,不仅富有节奏音律之美,而且开了杨柳怀人的先河,在后世的诗词之中,青青杨柳枝成为牵绊游子、离愁别绪的象征性植物。
  根据统计,出现在中国文学作品中的植物,以“柳”的次数最多。以《唐诗三百首》为例,柳出现的诗篇共有23篇,仅次于松树。杨柳据说是隋炀帝游汴渠两堤时,御笔亲赐堤岸上的垂柳姓杨,之后,杨柳一词便流传下来,并非杨树和柳树的并称。古代诗歌中的杨柳、杨、柳,指的都是垂柳,多生长在河边及园林。
  垂柳枝条千万条,软柔下垂,随风飞扬,婀娜多姿,为文人墨客喜爱,多见于具有雅趣意境的诗画中。每当古人送别离人时,杨柳便出现在渡口、驿站、城外,杨柳多情,似要挽留行人。每当古人怀人思亲时,杨柳出现在亭台楼榭,杨柳依依,似乎解人意。
  每年春天,杨柳发新芽,二月春风似剪刀,裁出满院春色。等柳枝长出狭长的叶子,风吹柳花满园香,然后,桃李阴阴柳絮飞,白色的柳絮像雪一样漫天飞舞,落在白蘋漂浮的池塘,落在春水流淌的河流,落在离人的心头,平添离愁。
  杨柳只具有离愁与怀人的意象吗?翻阅唐诗中发现,杨柳还是诗人兴发的历史哀伤,咏史吊古的诗歌中也经常出现杨柳。唐代著名诗人韦庄曾在金陵的台城凭吊:“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杜甫的《哀江头》:"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李商隐的《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朝代更跌,物是人非,前朝的宫殿成为一片废墟,而杨柳依旧一岁一枯荣,站立房前屋后,依依不改神貌。
  如出看来,杨柳在诗人眼里,不会减轻他们的苦痛,身世之飘零,对杨柳发之,只是徒增伤悲。然而,在老百姓眼中,杨柳是妙方良药。杨树皮中含有阿斯匹林的成分,所以能够止痛。事实上,垂柳启发人类开发出了阿司匹林(化学名为乙酰水杨酸,垂杨柳中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有效成分是柳酸)。杨柳不仅赋予诗人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还解除人间的苦痛,安慰落寞的心灵,从物质到精神,柳树对人益处多多。
  那么,柳树与佛教有什么干系呢?
  少时,读《西游记》,脑海里出现观音菩萨的形象,左手托盛着甘露神水的宝瓶儿(净瓶),右手持杨柳枝,蘸着甘露,向人间挥洒,解救人世的疾苦。
  为何是杨柳枝?我想,这是基于千年来民间流传的杨柳枝芽能止痛的妙方吧。
  查阅史料得知,观音菩萨原是一位男性形象。唐朝,佛教几度旺盛,这与皇帝兴佛的爱好有关,也就是在唐朝,观音由男性形象转变为女性形象。大概是因为女性宁静,坚韧,忠贞的品质更贴近佛教慈悲的情怀。于是,观音菩萨成为带有母性光辉的女性,慈眉善目,端坐莲花之上,手执杨柳枝消除苦疾,观音菩萨成为女性可能更有亲和力。女观音成了佛教的代言人和形象大使,传播佛教精神。而观音手中的杨柳枝,青葱欲滴,柔顺飘逸,也符合女性特征。民间善男信女进寺庙拜观音娘娘,乞求神赐给凡人漂亮聪明的小宝宝,成为寺庙的重要活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果咏柳诗有段位的话,那么贺知章的这一首,一定是王者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杨柳的来历
拜了那么多年的观音娘娘,竟然长过小胡子?
明代汉传佛教观音菩萨形象——用文物解读《西游记》系列
惊绝:纯手工玉雕神作《观音汇》为正在雕刻观音的朋友提供欣赏与借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