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劳于读书,逸于写作

    这学期刚从高年级下来,发现三年级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最难把握。学生有表达的兴趣与愿望,但往往表达不清,滋生畏难情绪,而教材规定的习作内容又过于宽泛,缺乏序列和具体要求,不能提供学生仿效的范例。面对

“学”与“教”的困窘,本学期我采取“明确目标,循序渐进,从读学写”的读写策略。

   一·明确写话目标,关注学段要求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写话的目标要求,人教版第一学段从二年级起安排了八次写话,八次写话只有内容,无教学序列,无写法要求。经过八次写法练习,上三年级习作教学便从“写话”正式进入“习作”阶段。写话阶段孩子普遍存在不会运用词语,错别字多,句子不通顺的问题。这里有个“写话”至“习作”的断层,我们要寻找对策,做好“写话”与“习作”之间的衔接和过渡。

    1.落实教材中明确规定的写话要求

     研究教材的内在联系,明确编者意图,将课标中空泛的写话要求具体化。如:首次出现的写话在二上教材第80页,明确提出“看图写几句话。”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将这次写话分解为以下要求:1细致观察,鼓励

按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基本要求写几句完整,连贯的话。2养成“开头空两格,标点符号独立占格”等基本的写话习惯。3激发乐于表达的欲望。初步培植勇于表达个性的心态。

    2.发掘潜在的写话内容以丰富写话练习

     一,二年级的课后多次安排“读读说说”“读读写写”“读读记记”“我会说”“我会读”的练习题。这些练习帮助学生积累词汇,短语,句子。

    第一学段的教材以“学习伙伴”的口吻,多次提出说话的要求。如:“我还知道别的动物尾巴的用处呢!”(《小壁虎借尾巴》)我们要敏锐地捕捉这些暗含的写话要求。

    3.横通纵联形成“写话”与“习作”的阶梯

    二上第24课《日记两则》课后提出“我想从今天起开始写日记”;《语文园地八》展示台展出“这是我这学期写的日记”。二下第18课《雷雨》课后提出“我要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把它写在日记里。”三上册第四组习作内容是“写一则观察日记。”如果把这四处写日记的要求连起来,就会发现教材编者的匠心所在:第一处安排以课文为范例,让学生产生写日记的愿望;第二处安排以展示成果的方式,提醒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第三处联系课文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成果,教给学生写日记的内容与方式,渗透写法;第四处安排是围绕该组专题“细心观察”,体现多角度观察,教给学生收集观察日记的素材。又如二下“语文园地七”和三上“语文园地三”都安排了“画一幅画并写下来”的练习,具体要求上体现了训练的增量:前者要求画一幅画或几幅画,然后再把画上的内容写下来;后者要求选一幅或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先说再写,注意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写好后读给同学听并改一改,再把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里展示。两者比较,在习作范围,具体要求上有明显的区别。我们要注意这些具体要求上的联系与区别,搭建“写话”与“习作”的桥梁。

     二.阅读中学写作,促进有效模仿

     1.在教中打开习作思路

     教材中的习作内容宽泛而灵活,变通性很大,旨在让每个孩子都有话可说.例如本册的八次起步习作练习,涵盖了人,事,景,活动,童话等多项练习,都只提示习作的内容或范围,不规定习作题目.学生往往不知从何入手开始写,如果把习作内容置于整组教材中进行思考,阅读教学时有意关照习作内容,就容易打开习作思路.

    如,本册第三组习作:选一幅画或画一幅秋天的图画......这次习作形式是看图写一幅和秋天有关的图画,内容宽泛.选择什么来写呢?本组课文对于习作选材具有导向作用.本组以秋天为专题,由四篇课文组成,从多角度描写秋天,可以为学生选材打开思路.习作指导时可以这样引导:1.浏览第三组课文,想一想每篇课文写了有关秋的哪些内容?(秋景,秋天发生的事)3.教师总结:如果写秋天发生的事,可以学《风筝》,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也可以像《秋天的雨》那样从几个方面来写(缤纷的色彩,丰收景象,各种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也可以像《听听,秋的声音》那样选择一个独特的角度。

    2.在读中模仿表达方法

    难以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想说的话,是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的原因之一。万事开头难,其实课文就是学生模仿的范例。我们不妨罗列本册部分课文的开头:如开门见山式:“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爬天都峰》);总起式:“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我想做个试验.”(《蜜蜂》)。。。。。。

实践证明,凡仿作达到一定水平的学生,其阅读一般不会满足于理解内容,还会注意文章的表达方法。从理解性阅读发展为鉴赏性阅读是学生阅读层次的提升。

    三。定位习作要求,培养评改习惯

    1.准确把握习作起步的要求

    三年级习作难教,与我们教师没有准确定位起始阶段的习作要求有关,往往随意拔高要求。习作起始重在培养兴趣,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文从句顺地表达想说的意思,不要刻意追求篇幅长短。本册第一篇习作是“写我的课余生活”。根据习作要求,这是记事文章,要求把一件事写完整。第二篇习作是“写我熟悉的人。”本组课文都是写人物的,都是通过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本组语文园地“我的发现”中列举了引用人物语言的三种不同形式。这篇习作就可以在前一篇把事情写完整的基础上,提出写人物语言的要求。经过这样两篇习作,学生心中模糊地知道写事要有开头,经过和结果,写人除了写动作,还可以写语言。

    2.给予具体化的习作方法指导

    习作教材中的要求灵活,宽泛,甚至模糊,目的是鼓励学生个性化思考与有创意的表达,减少教师在学生习作前的限制于过细指导。减少指导不等于放弃指导,我们应仔细解读习作要求,发现编者用意。本册第三篇习作是“写一则观察日记”,要求“要观察自己最感兴趣,写自己最想写的”。从“最感兴趣”“最想写”可以得知

感兴趣,想写的内容可以很多,但这篇习作要求有选择,有重点地写。这样就要指导选择习作素材的方法,当然不是讲解知识,而是适当点拨。指导习作方法还可以在习作后的评析,交流中进行,让技法指导润物细无声地渗透。

    3.培养分享与评改的习惯

    第一学段的写话,“课标”没有提出评改的要求,因为评改需要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而在第二学段的习作目标中明确指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梳理本册习作教材,会发现在每次习作中均有要求学生与同伴交流,分享修改习作的要求。这些评改要求着眼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着眼于未来的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新变化新要求,如何规划孩子的阅读和写作学习?
从“精批细改”的泥淖中突围?——作文批改“高耗低效”的现状和对策分析
浅谈作文教学
关于语文复习方法(3篇)
新课标下要树立初中作文教学的课程意识
“交流”好才是真的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