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要阻碍孩子自由自在悦读

不要阻碍孩子自由自在悦读

天依旧漆黑一片,我却已经坐在电脑前,置身书房,不由得想起孩子的阅读问题来。我没有什么必要把阅读说得有多大的神乎其神,也没有什么技巧可以在这里大侃特侃,只不过,思来想去,把自己的阅读略加梳理,说出个一二三来。

孩子们经常问我,怎么样阅读文章?如果放在刚刚工作之时,我一定会按照一些专家的说辞,什么分段了,什么把握文章的主旨了,什么了解作者的意图了……说得天花乱坠,至于什么样的阅读有效,无非就是多做做阅读理解题,坚持下去,就会在考试时得到一定的高分。

温克女士把批判教育学送到了我们面前,无疑,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不断地批判反思才能够得到质的突破。人呐,学问有多大,认识也就那么高,行动也自然会受到束缚,至于效果,我认为,没有是不可能的。孩子能不能幸福阅读,这就是我们很少关注的话题了。

我觉得当下的阅读往往与训练紧密联系在一起,没有真正地由阅读升华到悦读的境界,十之八九都是在阅读与越读中反反复复进行,无非就是在一张试卷上得到高分,孩子超越了自我,至于有没有培养出阅读兴趣,那是谁也没办法肯定的事儿。

经常会在某些平台出现,国人不怎么喜欢阅读的字样,我们常常把这种现象归结为国民素质的低下。殊不知,一个人,哪怕学历在怎么高,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学习力,不要多少年,在平庸的岗位,自己一路堕落下去,恐怕也不会比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强多少。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知识的消退。为什么会如此,说白了,还是我们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

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都是教育工作者传授知识,受教育者接受知识,没有自觉的内化行为,绝大多数都是因为测试,只能被迫式的识记、运用和迁移,这样的教与学关系在一定程度,也能给受教育者提供应付测试的能力,至于在今后的生活中能不能内化为自己的行动,那是很难办到的事儿。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孩子在高考、中考之后,把手边的一切复习资料都毁于一旦,不为什么,就是希望发泄身上长期压抑的怨气,这方面值得每个教育人去思考。不要否认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功利性,这也反过来决定了教育不是万能的。真正伟大的教育,应该是教与学双方都是一种自觉、自主行为,教者著书立说,韦编三绝,学者善疑善问,不拘泥于权威,正如亚里斯多德所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现实生活中,孩子们在家长的要求下,跟着老师传授的一些秘诀,在高效的进行阅读,不断地训练自己的正确率,甚至采用题海战术,一方面可以强化训练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在尽可能的范围内把握出卷人的命题方向,从而达到考取高分的目的。这种强迫式的阅读,孩子们往往容易被一些固化的概念所迷惑,自然,无论碰到什么样的文章,总是想着课堂上,教辅用书上是怎么处理一道道题目的,至于有没有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灵与肉的对话,那是非常成问题的。

我们有些教育工作者,他们自己阅读文学作品并不是传授给孩子的那些方法,可是为了一定的目的,还是在课堂上大肆宣传那些不值一提的方法,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是我们的许多教育者在教学行为方面恰恰在己所不欲,必施于人,美其名曰,自己不需要考试,孩子们可必须参加考试,从而获得美好的前程。

我们不要认为教育工作者这样做有多大的不对,他也是由于一定的游戏规则异化变形的结果。只不过从教育的批判角度来看,孩子们阅读训练的目的从长远方面看,就是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然而功利性的阅读训练方式只能让孩子对阅读本身越来越讨厌,直至一看到文学作品,就会浑身上下起鸡皮疙瘩,如此下去,孩子们又怎么可能把阅读当作自己的自觉内化行为?值得怀疑。

回顾自己的阅读历程,我发现,自己的阅读兴趣不是课堂上培养出来,恰恰是从课外看闲书开始的,如果没有一定的空间可以供自己自由的阅读欣赏,谁能保证现在还会不断地买书、藏书、读书、写文章。现在的孩子不一样了,在大人的眼里,只有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才是硬道理,至于大量的课外阅读,那纯粹是浪费时间,不值得提倡。我经常看到一些孩子在书店里眼瞅着自己喜欢的书,可家长就是不同意,在一旁大声呵斥,生怕孩子因为闲书影响了考试的成绩。我常常为儿子买各种各样的书,有些家长会觉得非常奇怪,自然要问,买这些书有什么用。我在心底告诉他们,当然有用了,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是读书的黄金时期,字也绝大多数认识了,自然阅读没有什么困难,更何况,这个时候学业还不至于那么的恐怖,当然能够挤出更多的时间,自由自在地悦读了。

也许有人不相信,我儿子从一年级开始,就读各种各样的书,开头是带拼音的书,现在是什么书都看,书读多了,语言也跟着丰富起来,这是许多人很难想象的。如果我告诉你,小家伙已经读了将近二百本的书,你一定觉得不可思议,可这恰恰是事实。孩子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喜欢读书的,毕竟传承人类文化基因,可以更好地生活,这是人的一种本能,我们没有必要加以阻挡。可惜的是功利性教育恰恰违背了教育对象本身的天性,真的有点不着调。

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十之八九都会强化这样的理念,读书必须读懂都读,否则就不要读书了,甚至用“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来随便吆喝。殊不知,读书往往与人本身的阅历直接连在一起,许多书,现在看得含含糊糊,一旦经历的事儿多了,自然会马上从大脑里跳出来,推动自己去深刻的理解。其实,陶渊明先生就深谙读书知道,他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常常是欣然忘食。先生知道,如果什么书都要求甚解,那是非常痛苦的事儿,只有在阅历的基础之上,在南山下采摘菊花,自然会达到无我的境界。

为什么许多人看到书就头疼,就要睡觉,其实,这是学校的阅读理念出了问题,总认为读书就要读懂读透,否则,读书就没有什么意义。我觉得,这么多年的读书下来,事实并非如此,读书是一种缘分,他不是刻意地雕琢,他强调水到渠成,一旦有了感觉,自然会废寝忘食,直接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人的见识也会跟着上一个档次。如果每一本书都要把它读得很透,十之八九,你会恨上这本书,除非这本书的作者是你崇拜的偶像,否则,一本难懂的书常常会让更多的人不愿意读书。

许多人认为休闲式的阅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其实,真正阅读的人都知道,只有什么都不想,完全走进文本,才会看到书中所要表达的思想。这种思想有时候是有年龄的要求,说不定,年轻时看不懂的东西,到了中年之后,能够看得非常动情,这是一般书思想方面存在的局限性。

当然了,伟大的作品往往是老少皆宜,有很强的时代穿透性,但是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阅读也会愈来愈困难,这是没有实实在在的问题,不容忽略。

孩子读书,我觉得应该多给一些空间和时间,让其自由自在地悦读,这样才可能真正意义上激发孩子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钱永华   图片摘自百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7年“润物细无声”!!!“教育爱无痕”!!!——2017年6月13日——丁酉年五月十九日。
教育者必须对教育有信仰
今天,我们怎样认识学生
提供良好的教育,给孩子打造美好未来
周铁再原创散文丨满寓桂花香
副校长演讲稿语出惊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