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节课展示了什么

一节小组合作学习展示课。

上课的老师板书了一个问题后,转身面向学生说:“请同学们讨论讨论这个问题。”前排的学生迅速转身,与后面的同学面对面瞬间进入讨论状态。刚刚还风平浪静的教室,立刻沸腾起来,学生按照既定的分工和程序,热热闹闹地开始了一场大讨论。老师时不时地低头看手腕上的表,终于在某个时候拿起讲桌上的板擦敲打起来,并用力喊了一声:“讨论结束,请大家安静。”讨论真的就结束了,可以说是戛然而止,前后不过三五分钟的事,思想的碰撞做到这样的收放自如,兴许不会是一天两天的功夫。

问题似乎并没有得到解决,老师接连提问了好几个学生都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老师有点焦急,问学生为什么讨论不出结果。一个学生怯怯地回应说,刚刚开始找着思路,您就让我们停止了。很明显,三五分钟的时间很难探讨清楚一件事情。我开始猜测,接下来老师会怎么做?稍作停顿,老师说:“因为时间关系,咱们就不再讨论了,我讲给大家听。”接下来,老师开始了详尽的讲解,整整用了近二十分钟的时间。

课后,我问老师为什么一开始不多给学生一些讨论时间,或者是后来让他们继续讨论。老师的回答很条理,说了两个原因:一是备课时预设的讨论时间就是那么多,如果继续讨论就完不成教学任务;二是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知道答案,讲解比讨论能够更快完成这一目标。

这或许就是困惑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问题:看起来,小组合作学习已经被我们重视到近乎泛滥的地步,几乎所有的公开课、各级课赛都会体现小组合作的学习理念。但事实上,合而不作的表面文章,探而不究的浅尝辄止,才是课堂的真实状况。小组合作并没有被老师从内心里真正认可和接受,而是因为上面的要求、蜂拥的潮流对教学行为的一种裹挟,才让老师们不得不装出小组合作的门面来。

这看似是老师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种敷衍或者抗拒,实质上是没有厘清课堂教学中究竟什么最重要?下面这个故事,或许能够帮助我们开展这方面的思考。

多年以前,美国的一个小镇,接连发生了多起行人闯红灯引发的重大交通事故。对此,不少有识之士提出要立一个法规,规范人们如何通过红绿灯,同时让人们知道发生了类似事故后各需负什么责任。结果,小镇上的人就立法之事争论起来。他们在报刊刊登文章发表针锋相对的意见,在电台组织喋喋不休的辩论,但意见都难以统一,讨论了十年之久,最终也没有立法。而没有立法的原因不是因为不能立法,而是因为通过十年讨论,交通规则早已深入人心了,闯红灯的事再也没有发生过,不需要立法了。

用这个故事来类比我们的课堂或许并不贴切,我只是想借此说明参与和经历的重要性。课堂教学的确需要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我们不能为了让学生立即知道答案,而省略掉让学生参与思辨的过程。甚至,在某些学科的某些课堂上,像美国小镇发生的十年讨论一样,即使没有结果,那些在参与的过程中感悟到的东西也许比结果更重要。

因为长久以来的习惯、过强的目的性、谨小慎微的担忧,我们总是不自觉地把自己的讲解看得比学生的参与更重要,把答案看得比过程更重要。这或许就是这节展示课展示给我们的东西,也是课堂教学改革步履维艰的根本原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校长论坛 | 王建新:课堂上举手回答“十四问”
课堂语言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转载】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结束课堂教学的20个技巧
课堂教学评价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