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课堂教学艺术十思(二)

六、教学节奏艺术

 屏  幕

 教学节奏艺术

轻重隐显、疾徐张弛

间隔变换、有机组合

疏密相间、错落有致

下面我来讲教学节奏艺术,教学节奏应该是讲究艺术性。以我们这一节《花未眠》为例,我就觉得有些节奏过于拖沓,比如说对于文本的研读,老师就没有很好的、恰当的点拨到位,将同学们引向到文本。其实这就非常拖沓了,许多同学在谈有“一种哀伤的美”这些议论性的句子,我就有些措手不及,就处理的不好,应该在更早的时间,将同学的目光引导对细节的描写,对生活的关照,这就是节奏没有处理好的表现。

(一)调控教学语言的轻重隐显、疾徐张弛。

(二)讲究教学方式的间隔变换、有机组合。

还要讲求教学方式的间隔化,这节课的教学,也很单一,多半是问答式,过多的教学方式没有体现,所以容易产生审美疲劳。教学方式的交替变换,有助于消除学生疲劳,保持注意力。板书也是调整教学节奏的重要手段,对此应给以足够重视。

(三)注重内容安排的疏密相间、错落有致。

教学活动信息量的疏密也是构成教学节奏的重要因素。信息量的疏和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感受的变化,疏给人舒缓、轻松的感觉,密则使人感到急促和紧张。密而不疏,会给人以堆积感。学生长时间紧张,容易疲劳;如果一味地疏而不密,则会使人产生空疏感,学生情绪过于松弛,注意力就难以集中。只有疏密相间,才会给学生带来有张有弛的心理节律,保持旺盛的精力。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也错在遗憾,这里就不说了。

(四)追求教学节奏的融洽统一、整体和谐。

语文教学的节奏艺术追求整体之美。它不能仅关注某些环节,而应综合考虑,全面安排,使构成各要素搭配合理,穿插得体,衔接自然,融洽统一,以构成整体节奏的和谐美。前苏联美学家斯托洛维奇曾说:“在每个领域中出现的凡是值得被称为艺术性的活动,都必定具有审美意义。”作为语文教学艺术重要组成部分的节奏艺术,它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审美因素,有着不可忽视的美育功能。因此,我们应当把它提升为一种美育方式,以充分发挥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美育效应。

 

七、教学反思艺术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

屏  幕

教学反思艺术

  思之则活,思活则深, 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

   在教学过程中反思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反思学习内容是否得到充分的展示,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补充,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对话与合作是否充分。有时课堂活跃不等于教学设计合理。有的教师存在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教学中设计活动一个接一个,学生积极踊跃地参加,课堂上看似热闹非凡,一派繁荣景象,但实质上我们不禁要问每个活动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的,因此,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设计。(二)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用所有学生,是否还有学生不适应,怎样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如何鼓励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提问、主动答疑。课堂回答问题活跃不等于思维活跃。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从而保持课堂张力。(三)反思自己对知识的准备和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特别在导入新课时,要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学生只有经过了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同时,教师也应清楚地认识到提倡教学民主不等于不要教学秩序。

总之,反思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再创造的沃土和新型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和教师的学习注入了活力,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八、教学风格艺术

教学艺术的理想境界在于形成鲜明而独特的个人教学风格。这是一个境界,是所有教师应该追求的一个境界,这个境界就是形成鲜明而又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可以体现教师教学思想,或称之为教学理念,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都有自己毕生追求的教学风格。以我个人为例,我觉得我也是经历过中学语文教学的许多次强劲的风,不同风格的风,记得刚毕业的时候,当时是工具论盛行的时候,工具论是什么?就是对语文教学来说,讲究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讲究字、词、句,讲究将语文课文“肢解”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就涉及到自己刚毕业时对语文的理解,这是个理念的问题。这个理念的问题很重要,如果不是在坚持自己的东西,也是讲中心思想,讲写作方法,恐怕很快就会“倒退”的。再一个就是教师的教学技巧,我想借用宗白华的一句话来说明问题,宗白华说过这么一句话,他说“艺术作品的故事,就是一个用枯木搭成的花架,那么艺术的技巧是什么?艺术对人生的关怀是什么?那就是繁花似锦的花。”这句话用来说艺术技巧的话,是很恰切的。其实每个教师都应形成自己的教学技巧,这个技巧是一个比较高层次的东西。再者就是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还以我刚才讲到的于漪老师和钱梦龙老师为例,于漪老师是词采派,她的一节课可以讲成一首诗;而钱梦龙老师更像一个智者,他在不经意之中,在平和散淡之中,将学生引向一个境界,一个士大夫的境界。

教学风格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技巧、教学风度和教学特色,是教学活动个体化的重要表现,标志着教师教学艺术的成熟。教学艺术的根本追求在于通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的境界。

屏  幕

 

教学风格艺术

            教学思想

            教学技巧

            教学风度

            教学特色

教学艺术植根于对学生深厚的爱,是情感与情感的共鸣,心灵的呼应,个性对个性的影响。教学艺术体现在教学全过程中,它是人格化的,而教学技巧和机智则是方法上的。这是因为教学艺术除了对教学效果至臻至美的追求,还包括教师对学生的挚爱。”因此,“如果只是为了展现教师的教学才智,充其量只是娴熟的技巧。而艺术是属于良心的,教学艺术首先是爱的艺术。”我国特级教师成功的教学艺术,乃是他们“一片爱心”的结晶,很值得我们认真地总结、整理,上升为理论,使之作为中国特色的教学艺术思想的精髓部分。

 

九、教学的唤醒艺术

屏  幕

教学唤醒艺术

           唤醒文化意识

           唤醒生命意识

           唤醒课堂情绪

关于教学唤醒艺术,那么教学是什么?教学其实就是一个唤醒的过程。唤醒的是学生的生命意识,任何一个学科都是如此,唤醒的是课堂的情绪,那么检验我们一节课是否有艺术性,其实我们可以扪心自问,通过反思这节课是否有文化意识,是否在课堂中有生命意识,课堂情绪调动的好不好,这些都是唤醒艺术。

“唤醒”教学是树立在“以人为本”基础上的促进人全面觉醒进而实现自我生命自由自觉建构的教学过程。它使课堂教学具有生命性、意义性、立体性和过程性等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唤醒学生的树人意识,关注人的成长和发展,我们要唤醒学生的文化意识、生命意识、唤醒课堂情绪,创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生活。让课堂辉映着学生最健康、最富有成效的五种品质:尊严、活力、自我管理、集体感和意识。在这样的课堂里,学习不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学生心灵得到解放,主体意识得到唤醒,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被激发出来。唤醒课堂情绪,就是要使教学过程成为触及学生灵魂的过程,成为贯穿学生生命体验的过程,成为解放学生内部力量的过程,改变以往那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使学习成为学生内在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被不断唤醒,生成张扬和提升的过程。这种被唤醒的建立在生命层次上的课堂,是师生展开对话的平台,是意义生成的重要场所,也是激发生命成长,进行自主建构性学习的空间。

 

十、教学欣赏艺术

最后一点我讲的是教学欣赏艺术。我想借用古人的一句话“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这句话说的很好,这就是教师的期待,有时候我们称之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课堂上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甚至这种温暖,有时候比阳光还灿烂,这就不是“布帛”的问题,那么“伤人”,可能就是一句话,有时候就可以毁掉一个天才。记得在九八年的时候,我在哈尔滨师大附中上了一节课,犯了一个错误,其实多少年之后,还在反思,当时有一个哈师大附中的小男孩作了一首诗,这首小诗写的非常好,我在表扬他的时候,不经意说了一句话,我说:“你这首诗的味道像一个怪味豆。”这句话说完后,第二句其实可以不说的,接着我又说“怎么有一点王朔的味道?”我觉得他没听懂,没听懂也就算了,我觉得有点“王朔”特点,这句话还算中性的。紧接着,我说了一句,说的非常快,快的我都没有反应过来,我说“怎么有点痞子的味道”,课堂本来很活跃,此话一出,大家开始沉默,这堂课情绪低落倒是次要,关键的是这个小男孩深深的低下了头,从此一言不发。这个给我的触动是很大的,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就提醒自己要非常注意这个问题。所以教学是一个欣赏的艺术,在不同的欣赏层面上,会有不同的收获。

在课堂上应多一分肯定多一分赞赏。一位教育家说过:“你要想把孩子塑造成你渴望的样子,只有靠你激励和赞美的语言,才能真正达到目的,就像植物都是朝着有阳光的方向生长一样,欣赏的教育实质上就是把人生的价值赋予学生的教育。在这个世界中,教育的方向和效果更多地取决于我们的信念和期待。”

屏  幕

教学欣赏艺术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

       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学生们的精神世界是丰富而复杂的,同时有具有各自不同的个性特征、气质爱好和才华,仿佛是“人的初稿”,教师是调动和修饰这一初稿的灵魂的工程师。古人云“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我们一定给予学生关爱、尊生和赏识。“赏识”不等于爱,赏识更重要的涵义是一种信任和肯定,赏识本身就体现出平等。我们在课堂上面对学生,有时并不令人满意的“回答”,也要给予真心的赏识,这才是春风化雨般的教育。   

结语:

以上谈的是我对教学艺术的十思,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充满艺术的魅力?让我们借助这样的话语共勉:

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

                                                ——马丁·路德·金

人师是师道之最高标准。人师能以身作则,能行不言之教,此即所谓师表或师范,为人师表,这是一了不起的人。

                                                 ——钱 穆

二、五种角色兼具:

    历史文化的传播者

    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学生心理的保健医

    毕生事业的引路人

    人类灵魂的塑造师

三、优秀教师角色期待特征:

师生关系方面:朋友——知音——榜样

专业水平方面: 杂家——学者——权威

人格力量方面:"医生"——向导——人师

四、四点建议

1、提升理念: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能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

2、让我们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上涌动起来,体现出生命的价值;

3、让我们的每一节课都成为精心策划精心制作精雕细刻的艺术品。

五、完善知识结构

1、本体性知识

本专业文化知识

2、条件性知识

教育专业文化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美学,教学论,教学法…

3、实践性知识

理科实验,劳动技术,学工,学农,学军,社会实践,外语,计算机……

4、非专业的广阔的文化知识

科学与人文交叉的,边缘的,新兴的学科知识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汇合与融通

科学与艺术将拥抱在21世纪

六、强化能力结构:

1、一般能力——认知,理解,记忆,思维,想象,评价,分析,综合,概括能力等

2、职业能力——教育教学,组织管理,宣传鼓动,口头表达,人际交往,社会活动,心理辅导能力……

3、自我监控能力,自我发展能力,自我完善能力……( 经验+反思=成长)

4、创造能力——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创造精神,创造方法,创造人格……

七、强化情感:

愤怒出诗人,激情见水平

情感之于教学,犹如能源之于发动机

真心实意爱学生,

真才实学教学生,

真知灼见感染学生

八、课堂上体现出三个大字:

精——(精力充沛)

气——(气势旺盛)

神——(神采飞扬)

* 想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

自己心里先得有阳光。

* 要感动别人,先要自己燃烧。

* 你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

人,你自己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怀有敬畏之心

充满感恩之念

表达祝福之情

九、名师——明师

1、明白之师

2、明辨之师

3、明天之师

十、三大魅力:

1、知识本身的魅力;

2、教学艺术的魅力;

3、教师人格的魅力.

十一、一个大学,人才不是在课堂里教出来的,而是在大师所创造的氛围中熏陶出来的,没有一流的大师,就没有一流的学生。

                              ——季羡林

不仅要有大楼,

还要有大师,

更要有大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凌宗伟:要合理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
高效课堂教学中四大核心
浅谈书法课堂教学中的评价策略
培训学校如何控制好课堂纪律
@教育人:全民网课元年,你获得这四大“成长增量” 了吗?| 关注
何谓课堂教学含金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