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课堂价值与形态改变

学校的教学行为是由课堂承载的,也就是说,学生是在一节节连贯的课堂,获得教学效益的。

课堂这么重要,而课堂的形成除了组织特点和规定性之外,它的教学的逻辑基点是什么?换句话说,你需要回答,我们为什么要上课?有如下一些回答:

其一,课堂是知识传播的平台,也是能力发展的练习平台。由此,课堂中要充分暴露知识和能力的落实状况。自然,需要教会学生,我们把学生从无知到有知的改变作为教学的增值。

这种认识需要解决三个突出问题:一是,教什么,在文本里承载的基本知识有什么;二是,怎么教,采用最为有效的策略,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益;三是,教的怎么样,即重视教学过程评价。旧时的教学基本有这么三个思维的落脚点。

这种认识奠定了课堂的讲授模型。

其二,课文无疑是个例子,即用一课的教学,交给学生把握知识规律,交给具体可操作的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我们也叫做方法教学,它侧重于教方法。教学是一个迁移过程,由教到不需教,这是教学发展的一个过程。

这种认识奠定了练习课或探究课的模型。

其三,基于学生自学的基础,给一个课堂的时空,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就课文理解和审美,交换意见或探究问题。这是一种对话的教学模型。这种课堂是学生自学的延伸。

基于这种认识,构成了讨论课的模型。

以上三种认识都是合理的,对其教学价值的判断也是准确的。所以,在阅读教学上语文课的基本模型有三种,教授课,练习课和讨论课。此外,我们要看到这三种模型也有杂揉特点。如讲授不局限在教师讲解知识或给出问题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参与进来进行讨论,这样就形成了导读课和点拨课。

现实课堂中,教授的强势还是比较突出,而讨论课和探究课还少见,因此我们在教学指导上更加鼓励发展更多体现主体性的这两种课型。自课程改革推进一来,主流课堂主要在于变化了讲授模型,即一讲到底的教师独角戏的课堂比较少见了,教师比较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和积极发言,课堂氛围大大改观,可是这并不意味着课堂的基本形态有了改变,也不意味着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若我们在课堂中对于学生表现进一步观察,就会发现,很多所谓的课堂参与,并不是大多数的,也不是学生有自学准备的课堂讨论,很多学生发言虽然频次提高了,可是质量不好,回答的时间长度不够,内涵的思想分量也不足。这种带有课堂点缀特点的发言,其实并不反映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活动。这种课堂主要体现为教师领读或导读,即教师还是处于前卫的位置,率领这一个班级队伍冲锋陷阵。这节课可能表现得让人心潮澎湃,可是就学生而言,其学习的自主性表现不足。所以,我们在赞成保持教学多样性的基础上,其实更加鼓励教师探索基于学生自学的讨论或展示课型,包括学生基于方法引用而尝试进行的独立练习,这样的课堂可能不是教师演示的舞台,也未必热闹和好看,可是因为它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展示比较充分,因此学习的效益会明显一些。

注:以上发言来自一节观摩课。这是一节挺好的课,非常精美,可是教师总是一步一步引领学生行动,表现出强势特征。我用上面发言与教师本人交流,希望与她有些启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科学“讨论课”课堂教学策略
浙江工商大学通识教育教学改革方案
如何吹牛
由教师让出讲台说开去 王云帆
杨贝:比真理更重要的,是我们探索真理的方式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精选4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