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成尚荣:用猜想定义阅读

用猜想定义阅读

成尚荣

关于阅读,有不少定义。比如,一位英国诗人将阅读定义为:如果将我关在一间房子里整整一年,给我一部电影,还有一本书,二者取其一。诗人说,如果选择电影,一年后从房子里出来,我会发疯的;如果选择书,出来后我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比如,一位美国老太太将阅读定义为:读书,就是白日里做梦。白日做梦,是清醒的,是需要付诸实践的,因而也是可以实现的。还有不少定义,这儿不再枚举了。

这么多的定义,说明阅读是个人化的、个性化的行为,其最高境界是自由,即根据个人的需要和喜欢的方式来阅读,适合的才是最有效的、最好的。个人化、个性化,并不否认更不排斥阅读的一些共性的要求,比如,安静、专心、思考等等。正因为此,我对教师或学生阅读规定必读书目向来是不太赞成的,尤其是对教师。在一些会上,总有教师希望我向他推荐书目,我总是说,我不推荐,你们可以去逛一下书店,一定会发现你需要读的书。

以自由为阅读最高境界,其实也是对阅读的一种定义。这一定义对教师的有效阅读起了很大作用。对此,我有真切的体验。记得“文革”刚结束,大概是人民日报上登载了一篇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作者是徐迟先生。我如饥似渴地读完,好不激动,心想,当今还有这么出色的可爱的数学家?还有这么杰出的文学作品?最为奇特的是,我阅读时竟然也发生了猜想:那“1+3”呢?那计算的草稿纸怎么处理的?如果是我呢?数学上有哥德巴赫猜想,那文学上呢?文学上的猜想与科学上猜想相同吗?我常常想象自己在一间房子里,做着文学的猜想题……如今回想起这一情景,都觉得自己幼稚,是一个文学青年。但是,从中我却悟到了一种阅读方式,我将它叫作猜想性阅读。

猜想性阅读一定是主体性阅读。阅读是别人不能代替的,也是别人不能强制的,阅读是吸引人的事,因而这是一种文化的方式。猜想性阅读一定是丰富自己阅读框架、认知框架的阅读。每个人都有自己已有的知识积淀,长期以来的阅读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认知框架。猜想性阅读是对自己阅读框架的丰富,有时还会是突破。此时的阅读已从文本出发,张开了想象的翅膀,飞离文本,飞向远方,飞向不知道名字的地方,于是认知框架发生了改变,变大了,变远了,变深了。

儿童更需要猜想性阅读,因为儿童有另外一个名字:想象。阅读给儿童一个平台,儿童凭借阅读登上这高高的平台,瞭望远方,想象未来。儿童是在想象中长大的,想象是儿童成长的第三种力量。基于此,我建议教师不必去干涉儿童的阅读,不要打扰儿童阅读的节奏,给他们以更大空间,更大自由,鼓励他们胡思乱想。我猜想,从本质上说,儿童的阅读是不需要指导的,只是吸引他们、引导他们,即唤醒他们,点燃他们。

与以已有的认知框架去阅读不同的是,还应有怀着空白之心去阅读。那就是把自己已有的阅读和认知搁置起来,空出心灵去阅读。为什么呢?因为,文学从来都是未完成的,阅读人也是未完成的,只有在阅读中通过猜想,文学作品阅读人才会慢慢地饱满起来。未完成的心态是留出空白之心的心态——给阅读留出猜想的空间吧!

也许,我用猜想来定义阅读是有一定道理的。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的教学主张
一文说清:什么是“大概念、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
2023年第86篇:读文有思∣文本解读研究该往何处去?
四色猜想定义的数学方法
深度思考——让你与众不同、脱颖而出
年度回顾 | 2018教师专业阅读观察:读书、读事、读人、读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