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注学生课前情绪状态

众所周知,良好的学习情绪状态,是产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愉悦感的内在因素。然而,大多数老师重视课中学生情绪状态的调控,而忽略学生课前情绪状态。罗杰斯曾说过:“课堂气氛主要是教师行为的产物,奏效的气氛将取决于教师做些什么以及他怎样做。”也就是说,和谐课堂的创设主动权在教师,我们看看下面两个具有对比性的例子。

案例1:高一某班在课间操时练习跳绳,上课迟到了几分钟。因有人听课,C老师可能比较着急,见学生一进教室就马上喊“起立!”学生刚一落座就开始教学,对学生是否拿出书来都顾不上。课后,C老师说学生今天有点紧张,思维不活跃,他有一种“带不动”的感觉。他还说,其实可以让学生深呼吸一下以平静心情,并提醒学生迅速调整状态,组织学生拿出课本和课堂练习本。

案例2:高二某班学生见有校长来听课,惊诧不已,议论纷纷,D老师微笑着调侃学生说:“淡定!要淡定!”听到这句网络流行语,同学们顿时轻松地笑了,化解了紧张和好奇的情绪,迅速地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整节课师生情绪轻松自然,课堂气氛活跃积极,教学效果也很好。

关注学生课前情绪状态,其实就是运用心理学理论,帮助学生营造积极的“心境”。心境是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感状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情。它一经产生,就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使人的生活都染上某种感情色彩。心境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心境使人朝气蓬勃,头脑清晰,求知欲旺盛,因而可以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并带来愉快的人际氛围,而消极的心境则使人消沉且处于一种被动的、低落的状态,因而常给工作和学习和生活带来负面的影响。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中存在着两条主线,一条是知识对流的主线,另一条是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正是在知识与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完成的。只有在自由和谐、彼此信任、心情愉悦的课堂心理环境里,学生良好的情绪状态才能调动起来,学生才能在不断地参与、交往、思考的状态下,感受成长的喜悦,释放个性与潜能,从而愉快地学习,生动地发展。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前培植“积极情绪”,让课堂远离“负面情绪”,首先要求教师要优化师生关系,提升教学水平,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期盼老师来上课。其次,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不要把个人不良情绪带进课堂,用阳光积极地情绪去感染和温暖学生,让课堂涌现生命的精彩。第三,教师要坚持提前2分钟进教室去和学生沟通,把爱心、微笑、激励带进教室,酝酿和培育积极情绪。第四,在特殊情况下可以采用艺术化的手段缓解紧张情绪,如深呼吸、课前小游戏、冥想美景或快乐的事、讲幽默笑话等等。

总之,教育是生命与生命对话的过程,教师需要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学生的心灵状态,为学生的生命发展培育阳光愉悦的氛围。关注学生课前情绪状态,就是为学生在课堂上畅想生命理想而奏响前奏曲,意义重大,不可忽略。

 

(本文发表于《时代教育》2012年4月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教师的授课心境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
听、观、记、评、思”五字听课法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心境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
师生默契,比传授内容更重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