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阅读是人的精神食粮

阅读是人的精神食粮

——在“第三届新经典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

《人民教育》总编辑  傅国亮

 

一、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是教育的本意

什么是教育?众说纷纭,是简单的概念,往往对其一无所知。

我认同的定义是德国教育家亚斯德尔斯下的。他说:教育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学科知识获得的过程。我认同了。我认为他抓住了教育的本意。教育首先是一个学生精神成长的过程。

阅读就是学生精神成长的重要因素。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或者说,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吃进去什么样的精神食粮,就会发展出什么样的精神。所以,我们要关注阅读,包括新经典阅读,使学生成为一个精神意义上的人。

读书成为习惯,可以创造生命的神奇,可以使人的思想“神采飞扬”。据报载,一位加拿大医生奥勒斯给自己写下制度,每天睡觉前,不管多忙、多晚,必须读15分钟的书。到去世,他坚持了半个世纪,读了近千册书,成为博学的多领域的专家,人们称之为“创造了生命的神奇”。在我国中小学教师中,教育教学改革的先行者无一不是酷爱读书的,魏书生、冯恩洪、李希贵等,这些教育改革家无一不是从读书中汲取灵感而思想“神采飞扬”的。

 

二、阅读的内容要有结构

人的精神食粮就是人吃进去的精神食粮,进食要有结构。结构决定性质。石墨和金刚石一个非常软,一个非常坚硬,就在原子结构不同。阅读结构,决定了阅读精神食粮的性质。

让我惊讶的是,美国高中生的必读书目中有一本《共产党宣言》,宣判资本主义死刑的书,定为高中生必读。我认为他们是从读书结构上考虑的。精神食粮需要有这样一个结构。英国对中小学生有一个推荐书目,特点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后关注人生和人性。

所以我想提出:我们新经典阅读,一方面应当强调让学生大量阅读,包括广泛的分级阅读;一方面还有一个质的问题,就是内容的结构,要注意选择哪些书给学生阅读。

三、阅读中的泛读与精读

我们大量地提倡阅读,却缺乏精读。在阅读中,精读的问题从古以来,我们先人都非常重视。宋代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实际上就是读一本书不要泛。

中国历代文人名士都主张精读,精读到背诵的程度。张恨水十四岁的时候,背《四书》、《古文观止》,《聊斋志异》《儒林外史》《水浒传》《红楼梦》读了几十遍;矛盾能够熟背《红楼梦》;史学家李思远读《史记》五遍以上。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要有自己一本心爱的书,让他们反复地读。他也是强调精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范明甫:精神食粮
“读书日”,话“读书”
关于读书,你不能不知道的5个主题
精神的食粮
胡盼:食粮
书是我的精神食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