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的目的》摘录(上)

文化是思想活动,是对美和高尚情感的接受。支离破碎的信息或知识与文化毫不相干。自我发展才是有价值的智力发展,而这种发展往往发生在16岁到30岁之间。

大学存在的理由是,它使青年和老年人融为一体,对学术进行充满想象力的探索,从而在知识和追求生命的热情之间架起桥梁。

就教育而言,填鸭式灌输的知识、呆滞的思想不仅没有什么意义,往往极其有害——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最美好的东西遭到了侵蚀。每一次对人类社会进步举足轻重的知识革命,都是一次对陈腐呆滞思想的一种反抗。但是,由于对人类心理的可悲的忽视,某些所谓的教育制度又重新用呆滞的思想来蒙蔽人们的眼睛。如果要避免思想上的僵化,就要特别注意两条戒律不要同时教授太多科目;如果要教,就一定要教得透彻。教授大量的科目,却只是蜻蜓点水地教授一点皮毛,只会造成一些毫不相干的知识的被动接受,不能激起任何思想的火花。

教育当然应该是有用的,不管你生活的目的是什么教育是有用的,因为去理解这个世界是有用的。理解一切即宽恕一切。

不能加以利用的知识是相当有害的。所谓知识的利用,我是指要把它和人类的情感、情趣、欲望、希望,以及能调节思想的精神活动联系在一起,那才是我们的生活。

我们需要的理解是一种对现在的理解。过去的知识惟其有价值,就在于它武装我们的头脑,使我们面对现在。现在包括一切。现在是神圣的境界,因为它包含过去,又孕育着未来。同时我们必须注意,一个200年前的时代与一个2000年前的时代同样古老。不要被形式上的年代所蒙蔽。先贤们的思想交流是启发灵智的盛会,但聚会只可能有一个殿堂,这就是现在;任何先贤来到这个殿堂所经历的时间没有什么不同的意义。

在科学训练中,对一个概念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证明它,即证明其价值。如果体现某一思想概念的主题不真实,那么这个思想概念就没有多少价值。因此,对某一思想概念的证明,最重要的是通过实验证明或在逻辑上证明其主题的真实性。但证明主题的真实性并不构成最初采用这一概念的必要条件。在我们最初接触一系列命题时,我们从评价它们的重要性入手。这是我们所有的人在后半生所做的事。从严格的意义上说,我们并不试图证明或反驳任何事物,除非其重要性值得我们这样做。证明和评价,这两个过程并不要求在时间上严格地分开,两者几乎可能同时进行。但因为任何一个过程必须有优先性,因此应该优先考虑评价过程。

被证明的应该加以利用,被利用的应该——只要可行——加以证明。我绝不坚持认为证明和利用是同一件事。

教育是教人们掌握如何运用知识的艺术。一个学生在任何考试中要直接回答的每一个问题如果不由他的老师设计或修改,这种教育制度是没有发展前途的。

教育是教人们如何运用知识的艺术,这是一种很难掌握的艺术。在教育这个领域,和其他人和领域一样,宽广的享乐之路,往往通往一个糟糕的结局。这充分说明教育具有专业性,必须经过专门训练,并有一定悟性和修养的人才能从事的,因此要敬畏教育,敬重教师。

要使知识充满活力,不能使知识僵化,而这是一切教育的核心问题。要让知识活泼起来,不仅仅是让知识展现形式和教学过程变得有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有用性”,即帮助下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和世界。不能让教学变得枯燥无趣,让教育成灌输和训练。

最好的做法取决于以下诸项不可忽视的因素,即教师的天赋,学生的智力类型,他们生活的前景,学校周围环境提供的机会,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因素。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统一的校外考试是极其有害的。教育的成就取决于对诸多可变因素的精妙的调整,因为我们是在与人的思想打交道,而不是与没有生命的物质打交道。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其判断力,锻造其对复杂环境的掌控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对特殊事例作出预见——所有这些能力的塑造,不是的单考几张考试科目表中所体现的几条既定规则就能传授的。

校外评定员可以报告课程的情况或学生的表现,但决不能问未经学生自己的教师严格审阅的问题,或者这个问题至少是经过与学生长时间的讨论而引发出来的。

我们是在与人的大脑而不是与僵死的物质打交道。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判断力,以及控制复杂情况的能力,使他们在特殊情况下应用理论知识对前景作出展望——所有这些能力不是靠一条体现在各科目考试中的固定规则所能传授的。如果一个班级的课题纪律良好,那么就有可能向学生们灌输一定量的死板的知识。

所有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都知道,教育是一种需要在细节掌握上耐心又耐心的过程,一分钟又一分钟,一小时又一小时,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反反复复,学习无捷径。

人的大脑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它是永恒活动着的,能对外部的刺激做出最精密的反应。你不能像对待工具一样,把它磨锋利了才去使用它。不管学生对你的主题有什么兴趣,必须此刻就唤起它;不管你要加强学生什么样的能力,必须即刻就进行;不管你的教学给予精神生活什么潜在价值,你必须现在就展现它。这是教育的金科玉律,也是一条很难遵守的规律。

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使学生通过树木看见森林。我极力主张的解决方法是,要根除各科目之间那种致命的分离状况,因为它扼杀了现代课程的生命力。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

我们希冀在孩子生动活泼的大脑中唤起美好品性,但是如果我们自己对此品性都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就盲目地推行教育改革计划,结果是毫无用处的;如果你没有明确的教育的目的,你的一切教育方案都是徒劳。

生活与所有智力或情感认知能力的某种基本特征存在着关系,如果你不能成功地展示出这种存在着的关系,那么,你就不可能把生活嵌入到任何普通教育的计划之中。

代数是人们创造出来用以清晰描绘量化世界的智力工具。

一种思维训练方式不可能适合所有的儿童。我不敢奢望一次出色的演讲就可以一劳永逸地激励出一个令人赞赏的班级。这不是教育应该采取的方式。

人的天性各不相同,有很大的差异性。我相信,在教育中如果排除差异化,那就是在毁灭生活。

展现知识应用的过程若要取得成功,必须首先取决于学生的特点和教师的天赋。

描述各种解释,即在思维方面应给予孩子们的指导。必须让学生们感到他们在学习某种东西,而不仅仅是在表演智力的小步舞。

古代的作品精美绝伦,现代的作品则丑陋不堪。其原因就在于,现代作品按精确的尺寸设计制作,而古代的作品则随工匠的风格而变化。现代是拥挤,古代是舒展。

在学习中,不存在一种课程仅仅传授普通文化修养知识,而另一种课程仅仅传授专业知识。不可能把这种浑然一体的学习过程进行分割。教育所要传达的是对思想的力量、思想的美妙和思想的逻辑的一种深刻的认知,以及一种特殊的知识——这种知识与知识的习得者的生活有着特殊的关系。

由于图形的视觉效果提供的帮助,几何学是训练大脑推理演绎能力的无与伦比的学科。几何制图,它训练人的手和眼睛。

最优秀的教育在于能够用简单的工具获得最多的知识。

英国现阶段的教育缺乏一种明确的目的,深受扼杀教育生命力的外部机构的力量的损害。所有的学习都要承受这样的痛楚,为了学校的生存而不得不训练学生去应付一些考试。

教育改革的第一要务是,学校必须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必须有自己的经过批准的课程,这些课程应该根据学校自身的需要由其自己的老师开发出来。如果我们不能确保这一点,那么我们就很容易从一种形式主义走向另一种形式主义,从一堆无用呆滞的思想走向另一堆无用呆滞的思想。

对学生来说,专业学习通常是一种具有特殊兴趣的学习。学生之所以学习某种专门知识,部分原因是因为他想了解这种知识。普通文化旨在培养大脑的智力活动,而专业课程则是利用这种活动。但不应过分强调两者之间这种简单的对立。在普通的文化课程中,学生会对特殊的问题产生兴趣;同样,在专业学习中,学科外在的联系使学生的思想驰骋于专业领域之外更广阔的空间。

促进普通脑力活动的一种方法是培养一种特殊的专注。教育所要传授的是对思想的力量、思想的美、思想的条理的一种深刻的认识,以及一种特殊的知识,这种知识与知识掌握者的生活有着特别的关系。对思想条理的领会是有文化教养的人通过专门学习才能得到的。

应该培养所有精神活动特质中最朴素简约的特质,我指的是对风格的鉴赏。这是一种审美的能力,它建立在欣赏通过简约的方式直接达到预见的目标。

当一个人全面考虑教育对一个国家民族年轻一代是如何重要的问题时,对那种处理教育问题时轻浮、迟钝的态度所造成的破碎的生活、受挫的希望、民族的失败,真是让人难抑心头强烈的愤概。

今天,我们尚能维持着现在的地位;明天,科学将会更进一步,那时,当命运之神对未受良好教育的人进行裁决时,将不会有人为他们提出上诉。

艺术中的风格,文学中的风格,科学中的风格,逻辑中的风格,实际做某件事的风格,从根本上说,都具有相同的审美性质,即实现和约束。爱一个科目本身以及为一个科目本身而热爱它,这种爱是体现于学习中的对风格的热爱,它不是在精神世界徜徉所带来的催人欲睡的快乐。

按风格最完美的意义,它是受教育的文化人最后学到的东西;它也是最有用的东西。风格无处不在。欣赏风格的管理人员讨厌浪费;欣赏风格的工程师会充分利用他的材料;欣赏风格的工匠喜欢精美的作品。风格是智者的最高德性。然而,在风格之上,在知识之上,还存在着某种东西,一种模糊的东西,就好像主宰希腊众神的命运一样。这个东西就是力。风格是力的塑造,是力的约束。

风格帮助你直接达到目标,使你避开无关的问题,而不会引出令人讨厌的东西。有了风格,你可以实现你的目标。有了风格,你可以计算出行动的效果,而遇见的能力也成为神赐予人类的最后的礼物。风格会增加你的力量,因为你的大脑不好因枝节问题而分心,你将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目的。风格是专家独享的特权。谁听过业余画家的风格?谁听过业余诗人的风格?风格永远是专业化学习的结果,是专门化研究对文化作出的特有的贡献。

19世纪世界发生的深刻变化是,知识的增长使我们能够预见未来。我们所说的业余爱好者基本上是这样一种人,他们有鉴赏力,在掌握某种固定的程序化的工作时具有多种才艺。但他们缺乏专业知识赋予一个人的预见能力。

教育的本质在于它那虔诚的宗教性。宗教性的教育是这样一种教育:它谆谆教导受教育者要有责任感和崇敬感。责任来自于我们对事物发展过程具有的潜在控制。当可习得的知识能够改变结局时,愚昧无知便成为罪恶。而崇敬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现在本身就包含着全部的存在,那漫长完整的时间,它属于永恒。

在学生心智发展的不同阶段,应该采用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不同的科目和不同的学习方式应该在学生的智力发育达到适当的阶段时采用。忽视智力发展的这种节奏和特点是导致教育死板无效的一个主要原因。智力发展,我要用浪漫阶段、精确阶段和综合运用阶段来描述这一过程。

我们应该坚决摈弃这样的观念:在教育中设定不切实际的遥远的目标。在学生的阶段性求知欲望中,如果教师能够适时地对他们的成功进行鼓励,学生就会为其阶段性的某种成功而感到欣喜,然后开始新的学习。

浪漫阶段是开始领悟的阶段。人们所讨论的题目具有新奇的活力;它自身包含未经探索的因果逻辑关系,也以丰富的内容为探索者提供了若隐若现的机会。在这个阶段,知识不受系统的程序支配。这种系统是为特点目的逐渐建立起来的。这时我们处于直接认识事实的阶段,只是偶尔对事实做系统的分析。从接触单纯的事实,到开始认识事实间未经探索的关系的重要意义,这种转变会引起某种兴奋。

从本质上说,教育必须是将已存在于大脑中的活跃而纷乱的思想进行有序的排列:你不能教一个空洞的头脑。我们应对大脑最初具有的活跃纷乱的思想、对掌握精确的知识、以及对随后取得的成果都给予同样的关注。

精确阶段也代表一种知识的增加和补充。在这个阶段,知识的广泛的关系居于次要地位,从属于系统阐述的精确性。在这个发展阶段,要使学生一点一点地接受一种特定的分析事实的方法。新的事实不断增加,但这是一些适合于分析的事实。显然,如果没有浪漫阶段,精确阶段是无结果的;如果对事实的一般规律缺乏模糊的理解,前面的分析就是一种毫无意义的分析。它不过是一系列关于单纯事实的无意义的陈述,是人为制造出来的,没有任何更多的意义。浪漫阶段的事实揭示了可能具有广泛意义的种种概念,而在精确阶段,我们按照有条理的顺序获得其他事实,从而对浪漫阶段的一般内容作出揭示和分析。

教育应该是这样一种不断重复的循环周期。每一节课应该以其自身的方式构成一种涡式的循环,引导出它的下一个过程。而较长的时间则应该得出明确的结果,以形成新循环周期的起点。我们应该摒弃这种观念:为教育确定一种不现实的遥远的目标。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因而人们的精神和智力自然也会多方面地发展,以便使他们适应于他们注定要生活于其中的五彩缤纷的世界。

旧教育的弊病在于对单一的无明显特征的科目给予无节奏的专注。我们今天的教育体制强调一种初级的普通教育,允许把知识分解到不同的科目中去,这同样是没有节奏的积累那些分散注意力的零碎知识。我们应把对学生直观理解来说各有其内在价值的不同的教学内容,调整到各个从属的循环周期中,通过这样的努力,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一幅和谐的图案。

各种概念、事实、关系、故事、历史、可能性、艺术性,它们以词语、声音、形状和色彩的形式涌入儿童的生活,唤起他们的感情,激起他们的鉴赏力,驱使他们做类似的活动。

不管你向学生灌输什么细节,在他以后的生活中正好遇到这个细节的机会微乎其微;就算他真地遇到了,他可能早已忘记了你教给他的东西。真正有用的教育是使学生透彻地理解一些一般原理,这些原理能够运用到各自不同的具体细节中去。在随后的实践中,人们可能已经忘记具体的细节是什么,但是,他们潜意识里的判断力会帮助他们把这些原理用于当时的即时情况。当你丢掉你的课本,烧掉你的听课笔记,忘掉你为了应付考试而背诵的细节,你的学习对你来说才是有用的。

一所大学的理想,不是知识,而是力量。大学的职责就是把一个孩子的知识转变为一个成人的力量。

理想的逐渐消失悲哀地证明了人类的努力遭受了挫折。在古代的学校里,哲学家们渴望传授智慧,而在现代的大学里,我们卑微的目标却是教授各种科目。从古人向往神圣的智慧堕落为现代获取各个学科的教材知识,标志着在漫长的时间里教育的失败。

当理想下降到实践的水平,就会造成教育停滞不前了。特别是当我们把智力教育仅仅看作是大脑机械化获取知识的能力、或者是对使用性原理的系统化阐述,那么教育就不会有任何进步。

学生们应该以不连续的精确思维活动独立观察、独立进行实验。不论是对理论的兴趣还是为技术目的,科学的重要性的实质在于将科学应用于具体的事物,而每一次这样的应用都会引出一个新的研究题目。因此,科学方面的一切训练都应该以研究开始,以研究结束,自始至终都应该把握自然中出现的主题。适合这个年龄的正确的指导形式,以及实验的准确的限度,都是取决于经验的问题。

智慧高于知识没有一些基础知识,你不可能变得聪明;你轻而易举地获取了知识,但未必习得智慧。智慧是掌握知识的方法。它涉及知识的处理,确定有关问题时所需要的选择,以及运用知识使我们的直觉经验更有价值。这种对知识的掌握就是智慧。通往智慧的惟一途径是在知识面前享有绝对的自由;但是通往知识的唯一路径是在获取有条理的事实面前的训练。知识的重要性在于它的应用,在于我们对它的能动的掌握——也就是说,在于智慧。

自由和训练是教育的两个要素。教育中的自由和训练的对立,并不像我们在对这两个词进行逻辑分析时所想象得那么尖锐。在教育的开始和结束阶段主要的特征是自由,但是中间会有自幼居于次要地位的训练阶段。此外,我认为,并非只有一个唯一的由“自由—训练—自由”所构成的三重循环周期,在全部的认知力发展的过程中,有多个这样的循环周期以及周期中的周期所组成。

没有兴趣就没有进步。激发生命有机体朝着适合自己的方向发展,最自然的方式就是快乐。

青少年阶段,语言学习限于阅读文学作品,着重于作品的思想和一般的历史背景。分配给历史课的时间也将用来细心研究一段比较短的特定的时期,选择这一特定的时期,是为了确切说明在某一重要时代确实发生的事情,也是为了表面如何对一些历史人物和政策作出简单的判断。

精确性总是说明已经理解而又迫切需要处理的主题。每个学生将会依次把精力集中于各个不同的科目,而且会知道自己擅长哪一门科目。

积极而富有创新精神的思维习惯,只有在充分自由的环境下才能产生。不加区别的严格的训练使心智迟钝,反而实现不了自身的目标。

一个新的陌生的环境中,人的心智的第一个过程是在一堆概念和经验中从事一种有点散漫的活动。这是一个发现的过程,一个习惯于奇特想法的过程,一个提出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一个设计新体验的过程,一个注意到新的探险活动会引起什么后果的过程。

心智活动的环境必须经过仔细的挑选,即必须适合儿童的成长阶段,必须适合个人的需要,也就是说,它顺应孩子内心需求的召唤。

教育绝不是往行李箱里塞满物品的过程。这样的比喻不完全恰当。当然,教育是一个完全具有自身特点的过程。与这个过程最相似的是生物有机体吸收食物的过程。众所周知,在适当的环境下,美味可口的食物对健康是多么地必要。当你把你的靴子放进行李箱,它们会一直在那里,直到你把他们拿出来的那一刻;但是,当你给孩子喂错了食物的话,情形就完全不同了。

在教育的任何阶段,都不能没有训练——或没有自由;但是在浪漫阶段,重点必须放在自由方面,允许儿童自己观察,自己行动。

在中学里,学生通过艰苦的努力,从特殊具体的事实到初步了解一般的概念;而在大学,他们应该从一般概念开始,进而研究如何将这些概念应用于具体的场合。一种设计得很好的大学课程是对普遍规律进行的广泛研究。我的意思是,应该对具体的事实进行研究,让它们说明一般的概念。

大学的作用是使你摆脱细节去掌握原理。完全渗透你身心的原理与其说是一种正式规范的陈述,不如说是一种智力活动的习惯。这种智力习惯成了大脑对适当此即的反应方式,刺激表现为具体的情况和事实。没有人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他掌握的知识会清晰自动地出现在脑海里。智力培养不过是人在行动时大脑以一种令人满意的方式进行运转。

在生活中必须养成这样的习惯:愉快地完成必须做的工作。

课程问题不完全是一系列的科目;因为所有的科目基本上都应该在智力发育的启蒙时期开始。真正重要的是顺序,是教育应该采用的涉及质量的顺序

教育应该在研究中开始,在研究中结束。

教育从整体上来说,是为了使受教育者做好准备,去迎接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经历,用相关的思想和适当的行动去应付每时每刻发生的情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教育的目的 怀特海
【温故】怀特海:教育是教人们掌握如何运用知识的艺术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书摘
[转载]有感怀特海的教育思维
教育家名言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读书笔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