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春语文研究之五:听君一曲长精神


听君一曲长精神

北大附属实验学校   胡朝阳

 

今年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有幸参加了“第六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参会名师各有所长与特色。听了王君老师的《安塞腰鼓》之后,我亦是心潮涌动。王君老师柔美的身躯充满了巨大的能量,让学生与听众的情感挣脱了羁绊热烈的爆发出来。不得不承认,教学也是一门艺术,在她身上,我看到了教学艺术之美与生命之美的天然和谐。

我之所以欣赏王君老师的课,不仅在于她润物细无声的激励性语言,对学生循循善诱;而且在于她对文本的审美、领悟与感受,确确实实更是对人类生命本身最纯朴、最真诚、最原始、最自由的还原。《安塞腰鼓》一开场,她就告诉学生,当读到“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砸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之句时,就要一起“隆隆隆隆”的敲打课桌,打着节奏。这对安塞腰鼓鼓点的模仿一下子调动了学生沸腾的血性,学生纷纷积极参与其中,我在台下也情不自禁朗读起来。在课堂上,王君多次点化学生把握语言的韵律节奏,耐心引导学生要享受朗读。她一直强调语言的顺序和位置是很重要的。“隆隆隆隆”,“隆隆隆隆”,“愈捶愈烈”“愈捶愈烈”,学生击打的节奏和文本中壮阔豪放的安塞腰鼓之声交织在一起,我仿佛真正看到了黄土高原上那带劲儿的后生,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活跃与强盛。王君老师让听众领悟到了生命蓬勃之美,这不就是一节好的语文课吗?

王君老师告诉学生要把文字变成画面时,我是极其赞同的。对于语文文本的教学,我始终坚持文学是审美的,语文教学应该是文本审美的实践,而不应该被学术理论同化。如果语文教学仅仅停留在知识的深度积累上,那就严重危害了语文教学的生命力。学生变成解析文本的代码机器,学生成为只会解题的工具,而对文本内涵的深入挖掘与对宇宙生命本身的感悟力也随之薄弱下来。当我给从玉树来的藏族孩子上语文课时,我一直为他们的作文写作而苦恼,因为他们写的基本上都是干巴巴的流水账式的文章。后来我再给他们讲肖复兴的《拥你入睡》时,让他们仔细阅读课文,仿写课文中的比喻句。5分钟过后,我读到了这样的句子。“山顶的雪山,像一头雄狮蹲睡在天地之间,穿梭在灿若星花的梦境,洒下一篇篇传奇。”“在沙漠中,风暴如一头野兽肆虐,张牙舞爪,撕破了天空,咬碎了朵朵白云。”我突然惊讶于这些藏族孩子的想象力。我陷入思索,对于藏族孩子学习汉语,其实我们首先最应该教的是如何解放和唤醒来自高原的他们对生命、对生活、对自己民族本身与众不同的感受。19世纪后期法国哲学家泰纳在《英国文学史》序言里说,一首伟大的诗、一部优美的小说、一个高尚人物的忏悔录,要比许多历史家和他们的历史著作对我们更有教益。所以,我们应该更关注学生自身对文本的原始理解,这比他们解答一百个公式化的逻辑问题更有意义。

这一堂课下来,王君老师对学生每一次点拨的时机都恰到好处。课刚一开始,她巧妙的板书设计就吸引了我。她在黑板上写上“束缚、羁绊、闭塞”三个词语,在多次引导学生之后,又用大大的字在这三个词之上分别重叠着写“挣脱”“冲破”“撞开”,你看,安塞腰鼓的生命意义瞬间显现出来,那关于人类原始的火烈烈的情感爆发出来之后,不就是挣脱了束缚、冲破了羁绊、撞开了闭塞而回归到一颗光明的心吗?

她说自己已经教了二十年书,她站在台上,自然而然带着一种清洁的品性。她的话语“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一堂课上随时可听到她关于生命生活本身的感悟。她深入引领学生要感受中文的神奇,要感受语言组合的智慧。没错,语文的教学不应该仅仅是文本解读者表白出来的意见和逻辑问题,它更应该是从人类身上一个伤口或一个笑窝涌出的思想情感,让学生可以看到对升斗小民的人文情怀,让学生关注社会与现实,让学生热爱生命,体验与感悟生命。只有这样,我们传统文化中的“文以载道”,才能在这些生机勃勃的青少年身上传承下去。

王君老师对学生说要批判性的面对所有精彩的文本。她觉得刘成章的这一句“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砸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的词句组合有问题,把这句话做了改动。虽然我不太认同这一改法,但我觉得她的以批判性眼光看待经典这一观点是值得推崇的。

在这一届名师课堂研讨会上,我的收获颇多。余映潮老师以深度解析文本取胜,刘金玉老师以幽默的智慧取胜,王君老师则以情感的饱满有力取胜……我看到语文教学不仅是理性的,还是浪漫的;不仅是安和宁静的,还是有激情有力量的;不仅是优美的,还是悲壮的,崇高的;既有真实的平淡,又有有趣的体验。王君的《安塞腰鼓》这一课,让听者在热烈中坚守,让观者在宁静中沉思。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好一个清洁秀美、唤醒了人们沉睡之情感的王君!我想说,王君的这一课就是对语文教学本质的还原。我们教孩子们学习汉字、学习文章,不就是让他们在人类各种复杂情感的包容与接纳中,认识人生、感悟人生,最终把文字变成画面,又把画面变成文字吗?只有这样,我们孩子的创作泉源才会永不枯竭;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学之生命才能生生不息!

由此,我认为,语文教学应该一手握着真理,发扬文以载道的传统,教育孩子如何塑造自己的道德灵魂;一手应握着自然,带领学生感悟生命本身、走进艺术的真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五环节教学法”实践经验总结
语文味
朗娃子 让信息技术的有效性在语文教学中闪耀光芒
创造学生“消受得了”的语文课堂
教法|借助有效提问发展学生思维能力——郑桂华《安塞腰鼓》课例研读
关注 | 李 燕:这样的语文“变了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