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析夏完淳的《别云间》



图片来自网络  谢谢

   少年英雄夏完淳,明末清初人,七岁能赋诗,十一、二岁就留心国事,“低掌谈烽警及九边情形,娓娓可听”,明之后,“揭竿报国,束发从军”,十四岁随父参加抗清斗争,十七岁被捕壮烈殉国。  此诗系诗人被清兵逮捕、诀别故乡时所作。全诗以质朴的语言,直抒胸臆,在对山河的一篇深情中,抒写了亡国之痛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别 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这首诗题为“别云间”,是作者被捕即将押赴金陵时所作。壮志未酬身先去,他已包必死决心,所以“别”乃决绝的“永别”,而不可作一般的“告别”看。“云间”为上海松江的别称,是作者家乡,这是作者诀别故乡父老的壮烈诗篇。  

      全诗共八句,章法承转自如,说明诗人心境坦然,视死如归。

首联“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两句概述自己的战斗行踪,表现对家乡的眷眷之心。作者从顺治二年(1645年)起参加抗清斗争,出入于太湖周围地区,前后奋战三年,奔波不休,所以称“三年羁旅”。而归乡不久,就被捕入狱,又告别家乡去南京受审,所以说今日又“南冠”。“南冠”是诗中常典,后成为不忘家乡故国的“囚犯”的代称,暗含处境再险恶,也不忘家乡的隐衷。“又”字抒发无限感慨,今日一别,永远也无再踏故土的可能了。  

      第二联“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紧接首联,所抒之情扩展到对整个国家败亡后的极度痛苦。眼看大好河山沦于异族之手,自己空有复国壮志,希望已十分渺茫,只有涕泪满襟。“无限”之泪,为我河山而垂,情不可抑,情不可禁。作者还化用前人诗句,寄寓了国恨家仇无处伸张的愤激之情。“谁言天地宽”,既然天地容不得志士抗争,那么还算什么宽广辽阔!用反问句式,能激起所有抗清志士的共鸣。  

    第三联“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表情达意深沉悲壮。“已知泉路近”,是说宁愿一死,决不屈膝求生,这是置生死于度外的大义凛然,有着意贯长虹的浩然正气。然而“无情未必真豪杰”,以下笔锋一转,“欲别故乡难”,又表达对故园父老乡亲命运的担心,对父母妻子难以割舍的柔情,这是儿女情长,却并非英雄气短,而是人性至情的切实体现,它使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更加有血有肉,完美而丰满。

       尾联“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卒章言志,显示诗人崇高的品质和不屈的斗志,情绪上造成全诗高潮。“毅魄”出自屈原《国殇》,说明自己将为国捐躯,用典恰当而含意无穷。它紧承“欲别”句,言今日告别再难返乡,只能是魂魄归来和亲人重聚,又一次含蓄重申必死之决心和对故园的热恋。“灵旗”,借典指抗清旗帜,诗人期望家乡的亲人们,要继承遗愿高举抗清的大旗,自己就是化为魂魄也还要为抗清事业鼓劲加油,这信念执着而顽强。正像作者《狱中上母书》所说“恶梦十七年,报仇在来时,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这崇高的民族气节,令后人感动不已。  

   这首诗风格沉郁顿挫,手法老到圆熟,成语典故信手拈来,化入无痕,无一丝童稚气,不像出自十七岁少年之手,这是家学渊源训育和斗争实践磨练相结合的必然结果。全诗意脉流注贯通,语词率真豪壮,虽作者无意求工,但他高度的爱国热忱构成其诗作的内在生命,造成了文品和人品的完美结合,赋就了人间第一等真诗。  

 

夏完淳(1631-1647),字存古。祖籍浙江会稽,明毅宗崇祯四年生于松江华亭(今属上海松江),家住郡城西花园浜。明末抗清英雄。天资聪颖,早慧,5岁读经史。7岁能诗文,9岁写出《代乳集》,十七岁为国捐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每天一首诗,提升记忆力:206《别云间》
古山水诗《别云间》赏析
课外 别云间
别云间
别云间——夏完淳
演示文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