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小说创作终身成就奖获得者(1982--2014)

 

 

许 行:

    在中国当代小小说作家中,许行先生以不懈的创作追求,实践并见证着中国当代小小说文体从兴起、勃发到繁荣的过程。从上世纪80年代初,许行先生即致力于小小说的创作与探索,他阅历丰富,见解深刻,每每谋篇布局,匠心独具,善于塑造出不同历史时期的各色人物典型。他相继创作的《立正》、《老姜太太的眼力》、《抻面条》、《最准确的回答》等作品,立意深邃,生活气息浓郁,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是当代小小说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经典作品。在艺术探索方面,许行先生既秉承中国古代传奇笔记小说长于构建情节的传统,又融合现实主义文学直接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类生存状态的创作特征,人物塑造一以当十,情节设置巧妙精彩,语言叙述简练精湛,有着成熟的、独具魅力的许氏风格。他的创作,构成了富于个性的艺术风景线,投射出一部当代小小说发展的编年史。就其产生的社会影响而言,许行先生可以当之无愧地成为小小说创作领域的一面旗帜。

 

黄孟文:

    黄孟文先生是东南亚华文小小说的倡导者、组织者和创作实践者。在50年的创作生涯中,出版有《再见惠兰的时候》、《我要活下去》、《黄孟文微型小说选评》等小小说专集10余种。他的创作既有现实主义的真实描写,也有象征、寓言等后现代小小说形态的多元探索。他结合自己和新加坡作家的创作总结出华文小小说的系统创作理论,并指导新加坡作协创办《微型小说季刊》和《新华文学·小小说专刊》,使新加坡成为海外华文小小说的创作中心。他主编了海外华文文学中第一部小小说当代史《新加坡华文微型小说史》,从史、论两个角度探讨、总结新加坡小小说的创新作品和写作方法、技巧。他在新加坡主持筹办“首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国际研讨会”,并创建了“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在中国大陆上享有广泛的文学影响,为世界华文小小说做出的重要贡献已载入世界华文文学史。

 

渡边晴夫:

    渡边晴夫先生长期从事中日两国的小小说比较研究,曾将300多篇中国小小说和一部小小说理论著作译为日文介绍给日本读者。他选编的《中国的短小说》成为日本大学教材。撰写的《超短篇小说序论》、《日中微型小说比较研究论集》出有日文版和中文版,从世界范围内总结小小说文体系统的创作理论,从现当代文学史的角度比较分析日本的菊池宽和中国的郭沫若、1950年代的日本的星新一和中国1958年的“小小说热潮”、1980年日本小小说的低潮和中国小小说的高潮,翔实的史料,有力的论证,叙写了一部“中日两国现当代小小说发展简史”。他的比较研究学养深厚,功力扎实,在海内外形成了深远影响。他多年来一直坚持出席世界华文文学会议和小小说会议,搭建起了一座中日小小说交流的桥梁,对华文小小说在海外的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

 

东 瑞:

    东瑞先生著有10多部小小说作品集(800余篇),为小小说文体在香港和东南亚的推广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被誉为“香港新时期小小说领域的掌门人”。东瑞早年一度生活在香港社会底层,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这使得他的小小说创作取材广泛,其中多以写实为主,具有较强的社会批判性,如《老屋》、《她的爸和妈》、《天王车站》等作品,就是一幅幅香港社会的“浮生百态图”。《八号风球下》是东瑞小小说代表作品之一。他的小小说作品揭示了香港这个国际大都市的生活真相,倾情讴歌了现代商业社会里多种形态的人情美和人性美,批评了现代商业社会里表层和深层、个别和类型的人性丑。他主编、出版中国香港以及东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小小说作家作品专集在30部以上,还常到香港各中小学举办小小说创作和欣赏讲座,促进教育、出版和小小说的结合;他组建香港的华文小小说学会,团结和培养了香港的小小说新人;他从精神、物质多方面扶持印尼等地的华文小小说创作,在东南亚的华文创作界享有极高的声誉。

 

王奎山:

    30年来,王奎山先生是中国当代小小说文体的重要实践者之一,也是首届“小小说金麻雀奖”的获得者。在小小说的文体审美上,王奎山先生追求作品的精神含量和智慧含量,形成了大气中有深情、简洁中寓厚重的文风和语言,朴素自然,简约从容。这种独特的风格和能力在当代小小说作家中颇为少见。代表作《红绣鞋》表面上是爱情故事,深层里其实是震撼灵魂的道德力量和中华民族的人格力量。《偶然》、《刨树》、《别情》、《割韭菜》等脍炙人口的佳作无不被广大读者耳熟能详。王奎山的作品,无论褒贬人物、针砭时弊或讴歌生活,其笔触不失犀利、透彻和热情,毫无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之态,渗入一个作家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负责态度。进入新世纪之后,王奎山由早期的对知识分子和底层小人物的写作,逐渐转入对社会问题、人类自身问题的思考,以低姿态的进入,尤显贴近生活。王奎山曾说:“书是有生命的。书的生命就存在于被人阅读中。”他一直保持着“为弱势群体”写作的人文情怀。

 

孙方友:

    孙方友的笔记体小小说《女匪》、《雅盗》、《捉鳖大王》、《蚊刑》、《泥兴荷花壶》、《神偷》、《邮差》等近千篇笔记体小小说串缀成“陈州系列”,在当代小小说领域自成一家,亦庄亦谐,厚重深邃,影响深远。作为首届“小小说金麻雀奖”的获得者,孙方友写小小说具有“翻三番”的能耐。这种能连续把读者带入阅读奇效的艺术表现手法,形成一种典型的“孙氏风格”。在孙方友笔下,颍河水流过的陈州府(这时候的陈州已成了文化意义上的区域),弥漫着神秘氛围和传奇色彩。他自觉地构筑着一座地域性的文学艺术殿堂,把一个又一个活灵活现的艺术典型,请进人物画廊。孙方友的传奇,吸收了古典笔记小说的神韵,叙述从容,描写简洁,情节一波三折,尺幅之内高潮迭起,给人以强烈刺激的阅读快感。同时,他也吸纳了现代小说的诸多因素,比如注重气氛的渲染,注重人物心理的刻画,注重细节的描写。孙方友是当代小小说领域的重要代表性作家之一,被誉为“笔记体小小说之王”。

 

赵新

    赵新年逾古稀,可谓历经沧桑,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早已过了纸上谈兵的感性认识阶段。他的前半生是属于"长小说"的写作,伴随文坛上一阵又一阵的写作浪潮著述甚多,为他在花甲之年后转型小小说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作为一个有多年创作经验的老作家,在小小说作品中充分展示了他不俗的创作实力。他的作品关注现实尤其是关注农村现实,注重人物刻画,在有限的篇幅里,常能让我们看到生动传神、富有个性的人物。这些人物虽处于社会底层,但灵魂并不卑微,对于他们的生存状态、人生态度、心灵期待,作者给予了充分的理解与尊重,并由此让读者看到了作家对土地、农村、农民深厚的情感和深切的关注。赵新在小小说创作中多用传统的写实手法,语言是朴素的,笔下的人物也多是朴素的,这种朴素所传达出的平和坚韧的力量,使他的作品在当下略有些浮躁的小小说写作中,凸显出一种独有的风格和魅力。

 

聂鑫森

    聂鑫森集诗人、作家、书画家于一身的聂鑫森,是忠实的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化的守望者。他的小小说《逍遥游》《大师》《暗记》《治印》等,构思奇崛,格调典雅,品位纯正,表现出深厚的中国小说传统的艺术功力,散发着浓郁的中国优秀文化的芳香。是忠实的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化的守望者,他的小小说构思奇崛,格调典雅,品位纯正,表现出深厚的中国小说传统的艺术功力,散发着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芬香。他的语言十分考究,章法自然,气韵不凡。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家深厚的国学素养。他对于琴棋书画诗书礼乐均有相当造诣,对民俗民情素有研究,擅长描写那些被传统文化深深浸染的人物,从中开掘他们身上的卓尔不群的文化特质和磊落胸怀。他认为小小说也要注重文化品格,注重文化底蕴。一是文化价值,二是审美价值。

 

    注:该奖项由中国郑州·小小说节颁布

 

    [杨晓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微型小说发展概述
从凌鼎年作品浅析微型小说的创作艺术技巧
作家、评论家点评陈勇《中国当代微型小说百家》(第二部)之二
文学梦,心中蕴藏已久的真爱 | 闫玲月
​由《意林衡水语文大课》收录凌鼎年作品
【卧虎说】 杨晓敏• 凌鼎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