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时代的人民楹联家

新时代的人民楹联

——浅谈马长泰先生楹联的语言风格
朱天运

马长泰先生是中国著名联家。多年来,他担任山西楹联家学会领导职务,对山西楹联队伍的组织、培养、壮大、提高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又是楹联河东流派的核心人物,其楹联的语言与风格对河东流派的形成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马长泰先生的楹联艺术,对探讨我国楹联界发展改革方向、对深度了解河东流派的特色与本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马先生比我年长几岁,亦师亦友。多年来,我一直关注并研究他的楹联作品。其许多作品,我都耳熟能详,并编入了由我主编的《运城名胜古迹楹联选注》一书。他的联作,洋洋大观。就数量,有数千之众;就地域,遍撒全国。他的作品散发着多方面的艺术魅力,而对我感觉最深的,却是其朴质深刻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语言体系。

马长泰先生的楹联语言,早已突破了中国楹联语言的传统体系,在其长期写作生涯中,逐步形成了一种具有强烈时代性、人民性、思想性、艺术性的新的楹联语言体系。这种独特的楹联语言体系,既是河东流派楹联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楹联语言发展努力方向。

本文仅就马长泰先生的楹联语言体系做一些初浅的探讨,期就教于方家。

马长泰先生独特的楹联语言风格和体系,主要由时语、标语、俚语和哲语四个部分构成。


一 时语入联

楹联是国粹。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它形成了一套独特而传统的楹联语言体系。这种语言体系,既不等同于古代的散文语言体系,也不等同于古代诗歌的语言体系。毫无疑问,这是楹联界的宝贵文学遗产。但是,面对我们现在所处的新时代,这种语言体系多少就有些词不达意或捉襟见肘之感。特别面对时政题材,更是如此。这就说明,楹联应当而且必须引入时代语言。

楹联的时代语言,是楹联的时代性、思想性、人民性要求的产物,也是楹联的生命力所在。用旧时代文人的书斋语言,很难反映新时代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精神状态;也很难获得最大多数人民的拥护与喜爱。新时代楹联最大的特点应当是具有人民的语言,时代的语言。

楹联的时代语言,就是要把现时代的发展方向、思想观点、价值导向和精神风貌用新的楹联的文学语言表达出来。它是时代语言,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政府语言和平民语言。语言的时代性和文学性紧密融合,是楹联时代语言的最大特征。由传统的楹联语言体系转向新时代楹联语言体系,这是一场革新。在这场革新运动中,马长泰先生不仅起步最早,也最为成功。

请看他的代表作品《题垣曲县政府大楼》:
高高县府大楼,不是丰碑,丰碑要在民心竖;
届届舜乡公仆,并非承诺承诺当由政绩言。

这是一副“县衙门”上挂的楹联,内容是全新的,观念是现代的,这样的内容,如果还用内乡县衙楹联的语言模式写来,将会不伦不类,流作笑柄。这里,马长泰先生完全抛弃了传统的楹联语言模式,他用崭新的时代语言,写出了这副现代名联。读者从这副楹联中嗅到的是完完全全的、饱满而清新的时代气息!它与内乡县衙楹联不仅是内容上的时代差异,而且是两种完全不同语言模式。这副楹联是1984年写的,可见,早在30年前,马长泰先生对楹联的时代语言,就已经应用自如、炉火纯青了。他是楹联时代语言的改革者和开拓者之一。

1996年,他为运城市建材局书写的春联依然如此:
韩信用兵,人少也能谋大业,靠奋发图强,喜我局,成为全省建材之冠;
是云长擅武,志坚定要跨难关,以恢宏进取,展前程,再振河东硅业雄风。

现代思想,现代语言,这才是新时代人民喜闻乐见的楹联。这两副楹联,时逾数十载,在民间依然广为流传,其魅力可见一斑。

不唯政府机构,就连文物古建,他也可用现代语言作以深刻诠释。请看他为霍州府衙写的一副门联:
府衙文化,从故宫直隶走来,社稷安危,一堂大课;
邦国宗师,进古霍内乡拜去,字字珠玑,百姓衷言。

他为平遥古城写的对联也是这样:
老祖宗出手不凡,端来万里长城,古陶盘卧;
新时代催人奋进,展示几张名片,天下称奇。

他为交口县云蒙山景区撰写的楹联也充满了时代气息:
好梦此间圆,霞蔚云蒸,交口梦,中国梦;
丹心何处献,鞠躬尽瘁,爱民心,天下心。

在马长泰先生的联作中,这样的楹联比比皆是。可以说,以时代精神为内涵禀赋,以时代语言为外在表现形式,二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是马长泰楹联作品的最大特色。


二 标语入联

标语,是时代的呐喊,时代的呼声,是宣传教育民众的有力武器。从“五·四”运动到现在,标语在中国社会中产生了巨大的宣传和鼓动作用。在现时代,能否让“标语入联”,从而产生出一种催人上进的新的楹联艺术形式?对这个命题,楹联河东流派的核心人物,又走在时代前列。早在20年前,马长泰、杨振生等先生就不仅从理论上,也从他们的创作实践上回答并解决了这个课题。他们把这种新的楹联艺术形式叫做“标语楹联”。

标语联是楹联河东流派在新时代对楹联模式的一种创造。马长泰先生正是提出并开创这种对联模式的主要联家之一。

“标语楹联”,是具有标语和楹联双重特点的新形式,最适合在党政机关企事业门口、大会会场、建设工地悬挂,也适合用于报刊的横栏标题,其装饰和鼓舞作用是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

标语楹联,看似易写,其实不然。如果文学性不够,那就流于口号,不能算作楹联了。因为楹联毕竟是文学作品啊!在这一方面,马长泰先生为我们做出了极好的表率。

请看他题潞宁集团职工食堂联
一日三餐,非家却又比家好;
千辛万苦,爱矿就应为矿忙。

在看他题临猗县故里新社村舞台对联:
总以鸣条做舞台,戏不图多,只求唱大;
重调涑水为琴韵,音需拿准,贵在扬长。

2008年,他为北京奥运会撰写的“百城迎火炬”对联也是这样风格:
我自亚洲,你自非洲,他自美洲,圣火齐擎,天下结成千手佛;
心同昨日,事同今日,志同明日,未来共爱,地球本是一家人。

这些楹联,既像标语,又是楹联;既有明确的政治宣教作用,又有强烈的文学欣赏功能,这就是“标语式对联”。

第一副联是写给矿工们看的,太文了不行!第二副联是写给农民们看的,太文了也不行!第三副联是写给全中国人民看的,太文了也不行!用这样的标语式楹联表达,最为恰当。

楹联界有一些朋友,至今还“看不上”标语联,说它“土”,意思是缺少文学色彩。其实,一副楹联有没有文学色彩,要不要多加些“文气”,主要看楹联挂在什么地方,服务的对象又是什么人?如果是名胜古迹、文人书斋,“文气”多一点尽可无妨;但如果是普通人民工作生活的地方,机构大门,企事业单位,报刊杂志,过于“文气”,不惟与环境不相协调,恐怕宣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心中永远装着“人民”二字,这是一个新时代楹联家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三 俚语入联

俚语,就是“家常话”,是指民间非正式、较口语的语言。它地域性强,较生活化,是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通俗易懂顺口的、具有地方色彩的词汇或语言。以俚语入联,能使作品更生活化,平民化,读来更有一番亲切感。中国历史上好些名联、名诗,都是以“俚语”形式写出的。李绅《悯农》中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谁说不是名句呢?朱元璋给劁户写的春联“双手劈开生死地,一刀切断是非根”,誰说不是名联呢?

马长泰先生多年任基层干部,与人民水乳交融。人民感情,民间口语对其创作影响极大。他的许多生活性楹联,都是掺入“民间俚语”而写成的。这样的楹联,读来更为家常,也更为亲切。

请看他为《太原日报》题写的一副楹联:
我为老报人,三十年前,曾给龙城增虎气;
今是新时代,廿层楼内,喜观体改绘宏图。

“我为老报人”“今是新时代”,多么亲切的民间语言!给自己曾经工作过的单位写对联,如果还端着一副架子,居高临下,那多没意思!

他写运城盐湖池神庙对联:
日神,风神,池神,有谁见了?
自信,崇信,守信,勉我为之。

用这种语气写神庙联,实属少见。作者用人民语言,大胆写出时代观念,内容上也充满了向上精神。相反,这时代如果还在写“神佑苍生”,那有谁信呢?

他《贺老伴刘秀花六六大寿》联,更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六六堪称大寿,事有不成,事有所成,莫道今生全是梦;
长长还有未来,乐应自我,乐应会我,当知夙愿可如心。

“事有所成,事有不成”“乐应自我,乐应会我”,多亲切的家常话啊!完全是老夫妻俩之间的“哝哝细语”啊!

俚语入联,似土实雅,没有滚几身泥巴的人,是写不出来的。

四 隽语入联

马长泰先生的楹联,语言浅近,但含义深刻,每每有隽语入联,耐人寻味。隽语,含哲语、警句、格言甚至有些似拙而巧的谐语,就是以诙谐而浅近的语言说出深刻的哲学道理。似浅而深,内藏哲理,这是文学写作的最高境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朱熹的《读书有感》,苏轼的《题庐山西林壁》,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历代为人传诵,就是以其深邃的哲学内涵而赢人。

马长泰先生楹联中的“隽语”,比比皆是。如《自题联》:
全家福,何若千家富;
七品官,难如一品民。

上联表达了做一个好官,就应当不为自己谋利而应当为人民造福的愿望;下联更有见地,直接点明,官员的操守,有时还真不如雷锋那样一个好老百姓的道德品质。十六个字,提醒自己,针砭时事,入木三分,比一篇万字长论更加醒人耳目啊!

再如《题柳林双塔寺弥勒佛联》:
喜笑并非无苦衷,只缘看得清,思更明,能耐住性儿等;
祥和总有好心境,不要上官瘾,钻钱眼,准换来天下宁。

这哪里是写弥勒佛?把它看作一部《官箴》,一点不错!这和岳飞“武将不怕死,文官不爱钱,则天下太平矣”的说法,同样精辟!写的是此事,而让人联想到更深远的彼事,读出字外之意、话外之音,这才是高手!

就连家中几次失盗,他写成楹联,一样有趣:
力尽所能,五载躬职,无悔一身瘦骨;
家徒四壁,三偷无获,白忙几个毛贼。

“无悔一身瘦骨”“百忙几个毛贼”。十二个字,把一个为民奔波的“清官”的磊落心怀,明托纸上!用这样轻松而诙谐的语言写家中失盗的“糟心事”,实属罕见。

楹联是国粹。在千十年发展的历史中,产生了数以百计的楹联写作模式,也产生了各式各样的楹联语言。进入新时代以后,楹联的形式如何发展?楹联的语言如何改革?这是许多联人孜孜以求的重大课题。这个课题的中心,我认为就是如何把楹联从文化人的圈子里解放出来,使之真正成为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这一方面,河东联派以及马长泰先生为我们做出了极有启迪性的的探讨。他们为楹联艺术所做的努力是应当赞颂的,他们正在走的楹联改革道路也是应当肯定的。已故中国楹联学会会长孟繁锦先生说的好:“流派群起,楹联之未来。”我们欣喜地看到,我国楹联万紫千红的时代正在到来!

最近,马长泰先生将其多年来的楹联作品和论文结集出版,名曰《七稚童联稿》。内中有许多全国名家的介绍和论述。本文仅就马先生在楹联语言方面的特色做一初浅探讨,不妥之处,请方家指正。

愿马长泰先生楹联文学生命之树长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杨晓雁:马长泰先生楹联赏析三副
200余副挽联送别楹联名家马长泰先生,马老先生千古!
序《蔡长泰诗词选》
联坛骄子·山西联坛名家之马长泰
马长泰:七稚童联稿之名胜篇【上】
人物联是“这一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