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代对联技法探微之五——求韵味

 

清代对联技法探微之五——求韵味
文\高原汉子

我们平时所说的写作技法,不仅仅包括具体的技术和方法,还应该包括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性内容。笔者将韵味归于清代对联技法之一,不同于前面所述的曲笔、揶揄、切点和形象法。说句实在话,这四种方法属于技术和方法范畴,而韵味则属于理论和意识范畴,虽然它没有前四种技法更“具体可感”,但它更具有普遍规律,他是清代对联整体存在的一种无形的精神力,正是因为清代的无数联家孜孜不倦地追求对联的韵味,才形成了清代对联的辉煌。

韵,由音和匀合成,其本意是和谐悦耳的声音,在诗词赋等文体中,“韵”最初的含义侧重于押韵和平仄,《联律通则》中所说的对联的两个特征之一的声律和谐,侧重于平仄交替,读起来抑扬顿挫这一层面。而在整个中国古代美学史上,“韵”的含义则在于含蓄蕴藉、冲淡清远的艺术风格和境界,使人能从所写之物中冥观未写之物,从所道之事中默识未道之事。宋代范温在《潜溪诗眼》中说:“韵者,美之极。”并进一步概括为“凡事既尽其美,必有其韵,韵苟不胜,亦亡其美。”明代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也说过:“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无韵则俗;有韵则响,无韵则沉;有韵则远,无韵则局。”“味”,《说文解字》对其本意的解释是——滋味也,引申为情趣、体会。在文学史上,“味”早就受到人们的关注,刘勰在《文心雕龙·隐秀》中说过:“深文隐蔚,余味曲包。”钟嵘在其《诗品·序》中说过:“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说:“文之难,而诗尤难。古今之喻多矣,而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

了解中国文学史的人知道,晚唐诗人、诗论家司空图是“韵味说”的集大成者,他的“味外之旨”、“韵外之致”、“象外之象”等见解和原则,构成了“韵味说”的核心理念,不但影响了唐代以后的诗界,同时影响了文学界和美学界。毋容置疑,韵味说,也影响了清代联界。清代联家,利用这两行文字,将他们对宇宙、历史、现实社会的认识和感悟,将他们对个人的喜怒哀乐表现的淋漓尽致,无论是短联还是长联,无论是题赠还是哀挽,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清代对联总能给人一种含义隽永、回味无穷、浮想联翩的感觉,读着清联,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不竭生命力,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思考和对人生的认识会更加深入,他们没有矫揉做作和故弄玄虚,这是韵、是味、是美;读着清联,我们感受到的是作者的学识和气度、情趣和襟怀、本色和个性,这也是韵、是味、是美;读着清联,我们感受到的是优美的语言、生动的形象、独特的思维和高远的意境,这更是韵、是味、是美。如果用最简洁的语言,总结请代对联的特点,愚以为,说其有韵味绝不是草率之言。

一、 清代对联的韵味之一是思无邪

任何文学作品,都是表达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能动反映,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没有思想的文章,只是文字的堆砌,这一点毫无疑义。清代对联之所以影响深远,愚以为,首要的 原因在于——思无邪。“思无邪”三字,本是孔子对《诗经》的概括, 出自《论语·为政第二》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意思是《诗经》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思想高尚。清代的对联,说它们思想高尚,一点也不夸张,请看:
小队出郊坰,愿七萃功成,净洗银河长不用;
偏师严壁垒,看百蛮气慑,烟销珠海有余清。
 ——林则徐题广州演武厅
 
樽前帆影,槛外岚光,数胜迹重重,都向江头开画本;
楼上仙人,阁中帝子,溯游踪历历,又来亭畔吊忠魂。
 ——邓廷桢撰题安徽安庆大观亭联

1840年,林则徐出任两广总督,上任以后就招募水勇,组织练兵,该联就是他到广东演武厅检阅军士们训练情况时题写的,上下联分别从进攻和防守两方面着笔,砥砺士兵们振奋精神,英勇杀敌,保卫国家不受侵略,人民得以安定生活,展示了这位民族英雄的爱国情怀。邓廷桢是清代有名的报国忠臣,该联是作者登临安庆大观楼时,回想自己曾先后登上湖北黄鹤楼和江西滕王阁凭吊先哲们而写下的一副咏怀联,全联景中寄情,由今及古,开阖自如,卒章显志,表达了作者追念、仰慕历代忠魂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结合作者一生的坎坷经历和卓越贡献,我们不难从这副联中读到高尚的思想感情。

二、清代对联的韵味之二是情无限

联中抒情很常见,但是怎么抒情却大有艺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直接的表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是夸张的体现,不管用哪种方法,能做到言已尽可情无尽,才是佳作。联中如何抒情?请看两副清代的挽联
学术各门庭,与子平生无唱和;
交情同骨肉,俾予后死独悲伤。——纪晓岚挽朱笥河
 
生为谁忙,学业未成家已破;
死亏君忍,高堂垂老子初啼。——袁枚挽蒋生

朱笥河生前与纪晓岚学术观点不同,但个人交情却深厚,朱笥河去世,纪晓岚题写挽联直抒胸臆,没有回避两人学术观点的不同,同时又寄托了不尽的哀思,虽然挽联的字数不多,但也打动了人心,全联没有对死者无原则的吹捧,但读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感觉到哀思绵绵,回味无穷。袁枚的挽联,构思上别具一格,劈头一问,摄人心魄,业未成,家已破,寄托着无限惋惜之情,下联起句,看似嗔怪,实则是追忆,接下来的高堂仍在,小孩啼哭的叙述,催人泪下。这两副挽联,其实足以能代表清代联家撰写挽联的风格,这就是取材于生活中的细节,不做无原则的吹捧,更不运用程式化的词语,但是读来情深意切,一看就是发自内心的哀挽。这一点实在值得我们在创作挽联时学习。

三、清代对联的韵味之三是景无形

描写景物,景中寄情,是对联的基本功用和常见手法,清联的写景状物同样别具风格,手法无形。请看:
精诚与松柏同坚,万古昭昭,公自大名垂宇宙;
庙貌共湖山并寿,寸衷耿耿,我为时势吊英雄。
 ——陈琪题岳王庙
 
踞太白楼之上,鸳瓦排云,凭画槛一慰乡愁,已渐近钟阜晴峦,六朝城郭。
溯彭蠡湖而西,鹭涛飞雪,唤沙鸥共谈宦迹,最能忘峨眉春水,万里风帆。     
 ——汪恩题安庆大观亭

岳王庙松柏青青,给这个古迹题联,描写松柏在情理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文章中描写景物最终是为了抒情,对联也不例外,要做到情景交融实在不是一件容易事,陈琪的高明在于描写松柏和庙貌、湖山,没有突出它们的外貌,而是突出了精神,使人一读就能将这些景物与岳飞联系在一起,作者看似写景,其实还是表达自己对岳飞的无限敬仰之情;汪恩给大观亭的题联,描写的景物众多,句式长短结合,章法老道,自然是可取之处。但是,他的景物描写更有特色,第二分句的描写景物,很具动感,排云与飞雪不乏气势,第三分句的景物描写手法突变,富有情趣,拟人修辞卓尔不凡,最后两个分句运用领字手法,意象丰富,令人难忘。两副对联的景物描写毫无似曾相识之感觉,真正体现了我笔写我景的个性,值得我们当代联人认真汲取。

四、清代对联的韵味之四是理无声

理,是个多义词,既有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的含义,也有人情事理的意思,对联中言理也是一种基本功用,如果学识和遣词造句的功夫不深厚,言理之联很容易流于直白,令人如同嚼蜡,索然无味,清联的许多言理联同样心裁别出,令人称道,请看:
此间可谈风月;
斯世岂有神仙 。—— 朱士彦题太白亭
 
忌我何尝非赏识;
斯人毕竟不英雄。——杨芳自题

朱士彦给太白亭的题联,化用了两个典故,上联用的是梁超大臣徐勉有一次和门客夜赏清风明月时,有人向他求官职是说过的一句话:“今夕只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下联用的是当年汉武帝屡求神仙不老之药而不得之后说过的一句话:“世间哪有神仙,尽妖妄耳。”读者这联,我们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但逢良辰美景,不妨尽情享受一下周围的清嘉景色,无需思考别的事情;人世间本来就没有神仙,何必祈求长生不老呢?杨芳的自题联,属于古今诸多自题联中鹤立鸡群者,作者没有直言自己的志向和爱好,而是感悟一种人生哲理:被人嫉妒,并不见得是一件坏事,从另一种角度来说,这也是一种被人赏识的体现,因为有一句说“不遭人忌是庸”,很明显这是作者的自慰。下联,作者笔锋一转进行自诫,尽管自己不是庸才,但还不是英雄,需要努力。如此人生哲理,读后岂能不令人眼前一亮、心头一悟呢?

五、清代对联的韵味之五是趣无痕

题写对联,不一定非要写重大题材和严肃主题,陶情养性,怡神谐趣同样是对联的一种功用,清代对联同样有这方面的典范,有的清代联家更能把严肃的主题写的活泼、有趣,令人拍案叫绝,请看:
妻子望他龙虎日;
功名于我马牛风,——缪艮无题联
 
酒不能豪偏爱客;
米犹难索更藏书。——吴嵩梁题林昌彝

缪艮的这副联是在他落第之后题写的,这种主题很容易陷入埋怨、愤恨的俗套,作者却写的十分有趣,令人在愉悦的同时,反思科举制度对大量人才的扼杀,上联借别人的口气议论他的落第,指出妻子儿女是多么希望自己早登龙虎榜光宗耀祖啊!下联化用一句民谚——风马牛不相及。自嘲自己与功名无关,令妻子失望,但是,全联妙就妙在人读后没有一点颓唐之感受;林昌彝是诗人、诗评家,一生正直清廉,但是好客爱书,多有建树,吴嵩梁的这副联就是他的性格写照,你看他,穷的酒都不能通快地喝,依然好客,米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但是未改掉收藏书记的习惯,一个清廉学者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作者没有一个字是在评价,14个字全是客观叙述,依靠衬托修辞形成了高超的艺术魅力,诙谐幽默,别有情趣!

所谓写作技巧,无非是为了让文章成为佳作,所以,具体的方法固然是一种技巧,一种意识、一种观点,同样是技巧,清代联家,把追求对联的韵味铭记在心,写作时以追求作品的韵味为出发点和目的,因此,使得那个时代的整体对联韵味浓郁,流传久远,这是我们学习清联尤其应该关注的一个方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邵东市楹联家协会2020年度第五场名家讲堂开讲
中国千古对联大全,大智慧!(上)
文采飞扬的3副对联,对仗工整,读起来韵味悠悠
学对联,先学对联的5种分类方法
浅谈对联的九大类型
《千古才情万古对》之林则徐妙对传美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