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联风格———《2013年佳联三百副》序言

 

对  联  风  格

———《2013年佳联三百副》序言
刘太品

经常接到一些联友的电话,询问为什么作品没入选《佳联三百副》,甚至存在着作者获得年度“中国对联创作奖”但作品却未入选当年《佳联三百副》的情况。其实,年度创作奖是对作者当年对联创作数量及质量的一个总体的肯定,而年度《佳联三百副》的遴选则着眼于具体的联语,体现了我们对于对联艺术审美的思考,期待以之引导当代对联创作的方向。这两套评选标准虽然很大部分是重合的,却也有着细微的出入。

艺术审美是个主观和客观统一的过程,也是作者与读者互动的过程。既然我们想要以我们的遴选标准对当代楹联创作进行力所能及的引导,那么就需要对这套评判标准进行理性的分析、界定和表达。下面我试从“选题”“立意”和“造语”这三个层面来描述一下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当代对联创作的方向,与广大联家商榷。

选题即对联创作的题材选定,也就是写什么的问题。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对联适用于写景、抒情、说理;作为一种民间习俗,对联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这两个角度来说,对联的题材都应该是多样化的。但事实上,对联创作的取材远未达到应有的多样化。

首先,从年度对联作品集的入编作品来看,引导作者写作的第一驱动力仍然是各种社会征联活动,甚至于很多作者的作品从头到尾竟然全部是各类征联的应征之作。我们不否认当代征联活动的确极大地促进了对联创作的繁荣,但征联性写作的“一头独大”,其实是一种不正常的状态,虽然有些征联是以计生、环保、廉政等社会大事为题,有些则可能以水泥、香油、白酒等生活细物为题,但这些区别与对联创作题材的多样化这一概念并没有本质的关系,大部分作者在这里只是充当了“机械操作员”的角色:以征联启事和背景资料为“原材料”,从中找出一些关键词先进行“粗加工”,然后选用一些征联体的活套作为“模具”,最后生成唯主办方旨意是从的“成品”……在这一系列的“工序”中,其实根本没有作者的真情实感参与到其中,这令人想起富士康流水线上的工人,只是起一个“机械手”的作用而已,产品是“iPhone 6手机”还是“DELL笔记本”,与他并没有丝毫的关系。这种联想令人生出恐怖的感觉,因为从“文学创作”异化为“机械操作”之后,丧失的不仅是文学的灵性,更可悲的是还会丧失生命的精神价值。有人愿意享受文学创作本身的情趣,有人愿意享受把对联创作当成工具后的功利乐趣,局外人当然没有权力进行任何的指摘,但我想指出的是二者在境界上是有着天壤之别的,而且当后者占据了一个时代对联创作的主流甚至形成压倒性优势时,这种创作态势也是不太健康的。我们不否认征联活动有时也会涌现一些高质量的联作,但基于以上的考虑,我们在遴选年度佳联三百副时,对于征联作品采取较为苛刻的入选标准,一般很少选入。

在网络楹联领域,论坛联赛同样也是网络楹联创作的最大推动力,这些比赛一般较为强调对联艺术的纯粹性,都尽可能远离世俗的功利性,这对于对联创作贴近作者的精神世界,有着很积极的意义。当然,过于纯粹也会产生一定的偏差,比如前段在研讨对联风格流派的广州会议期间,我在与时习之先生交流看法时,就曾明确反对网络联赛出题时过多地采用“拟俞樾挽左宗棠联”、“拟翁同龢挽李鸿章联”一类的题目,因为这类创作根本就远离了作者真实的生存状态与思想情感,那么就难免陷入感情虚伪而辞采浮华的泥潭。

从文学性来说,个人生活的经历、自我情感的抒发乃至情绪的宣泄都可以选择对联为载体——写景以记游、自题以明志、赠人以寄情等,只有选择了这些题材来写,才算真正贴近了自我;从实用性来说,自己工作生活的诸多场景——年节庆贺、婚丧嫁娶、会场门面等等,都需要写对联,只有选择这些题材来写,才算贴近了生活,而且是“自己的生活”;从文学的社会功能上说,美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刺人世间一切邪恶的东西,这是对联文体所能胜任并且是擅长的,选择了这类题材,根据自我的价值观来进行美或刺,才算真正贴近了社会。我们所倡导的对联题材的多样化,就如以上所说的,要从个人化、生活化和社会化多个层面来体现。

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后,自然就会有“怎么写”的问题。这个问题也分为两个层面,形而上的叫“立意”,形而下的叫“造语”。

王夫之云:“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立意是一副联语的根本,决定了一副联的思想高度和艺术格调。我们平常看到的那些风格上平淡乏味的联语,首先就源于立意的平庸;那些表达上不知所云的联语,首先就源于立意的含混。上佳的联语首先建筑在上佳的立意之上,好的立意可以用“高雅新奇”四个字来概括。

“高”是高远,就是高占地步。无论写景还是抒情,只要立意上抓住了这个“高”字,就能在平常之物上显气度,从寻常之景间见风云,文笔自然超逸绝伦,境界大开。当然,这就要求作者的识见胸襟要广,人生境界要高,因为只有拥有了高迈的境界,才会有不凡的吐属。

“雅”即脱俗,要须雅正合度,不偏不倚。下不流于庸俗粗鄙,左不流于愤嫉狂狷,右不流于迂腐僵化。以高雅为指归,则立意的基本格调便形成了。

“新奇”可以理解为在立意的基本格调之下的具体的观察视角和构思方向,“新”就是不沿袭陈旧的角度,“奇”就是不步趋平庸的路数,新颖而奇崛,加之精于剪裁和善于取舍,这套完整的立意自然就会不同于凡响。

立意只是一项联语工程的设计图,想要形成真正的佳联,还需要用语言文字作为建筑材料,通过遣词、造句和润色,来建筑和美化这项工程。

造语是一副联语完成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最为关键的工序。造语不是照着立意的图纸进行施工那么简单,汉字较强的构词能力以及汉语词汇量的丰富,决定了同一个含义可以用许多种语句方式来表达,你可以用平实质朴的语言来直抒胸臆,也可以用丰赡华美的语言来委曲烘托。然而无论何种风格,对联的造语,都应该突出“畅达”、“形象”和“鲜活”这三个共性特点。

关于畅达,谢朓谓:“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此所谓畅也;孔子曰:“辞达而已矣。”此所谓达也。文字是用来表意的工具,把意思表达清楚、表达顺畅是写联的第一要务。写联给当代人看,最好就不要过于脱离当代的语境,文字尽可高华,但生字僻典尽量少用。《呻吟语》云:“艰语深辞,险句怪字,文章之妖而道之贼也。”近来网络联赛评奖,发现有些联手急于求成,刻意泥古,把自己也似懂非懂的古奥词藻生拉硬扯写入联语中,正如古人所谓:“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可发一笑,亦可发一叹。与其用似是而非的词藻来编织出艰深难懂的句子,只能炫人耳目却禁不住推敲,倒不如用最平实的话语,先把话说顺溜了,把意思表达明白了。

关于形象,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一切诗文,总须字立纸上,不可字卧纸上。”告诉我们,诗歌的语言要生动形象,生机勃勃,不能抽象概念,僵卧若死。联语与诗歌一样,最好使用形象生动、意象丰满的语言来表现主旨,虽然很多说理类的对联无法避免使用概念化的词语来说明问题,但在其他类联语创作中,我们还是应该更多地采用形象化的诗歌语言。近年来的对联创作应该说已经初步扭转了语言刻板化概念化的倾向,但还需要不断的努力。

关于鲜活,韩愈道:“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语言的陈旧的确还是当今楹联创作的一个痼疾。陈旧的语言使得大部分的联语毫无新意可言,毫无自我面目可言,作品想提高,必须要过“务去陈言”这一关。另一方面,对联语言也不是越尖新离奇越好,就像对联创作要力避熟语,同时也要避免太生的语言。总之,处于半新半陈之间、半生半熟之间,具有活灵活现的表现力的语言,才是我们所说的“鲜活”的对联语言吧。

以上拉拉杂杂说了“选题”“立意”和“造语”三个方面的问题,未必能把问题谈透,但我们相信,只要作者从这三个方面作出努力,则作品自然而然会得到一定的提升,也就接近我们所推崇的“佳联”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楹联名家谈楹联写作
诗词对联基础资料汇编(二)
对联教案
对联的语言与命意
【老张说联】系列作品之三
对联不能“瞎”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