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风骨铮铮 联语锵锵——杨振生先生楹联创作艺术赏析

 

风骨铮铮    联语锵锵

——杨振生先生楹联创作艺术赏析
巩行远

笔者的《巩行远诗抄》和《郪丘风土实录》付梓前,运城楹联杨振生通过电子邮箱发来两副贺联。欣喜未尽后的第三天,收到其几组一百六十几副楹联作品,当晚即一口气读完,拍案三叹:好!妙!绝!

笔者觉得,赏读振生先生的楹联作品应当具备三个能力:一是轻松的心理,二是端庄的态度,三是品味的能力(包括鉴赏能力),像评酒员那样,能够品评出陈窖佳酿的色、香、味。笔者,愧也!笔者缺少评酒员的品味能力,只能肤浅地述说。

一、楹联家应是人文精神的建设者

楹联体类不论如何分,不外乎四个类别:一、物景。物景联包括门联、厅堂(包括书房等)、景点、会场等。二、感事。三、抒怀。四、题赠(包括题署、赠贺等)。一种楹联体类的撰写,不论你用什么笔法、语法、技法、篇法,都离不开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即关于人的活动及其精神表现、精神力量的文化现象。她既属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美学范畴,亦属文学范畴。单说文学范畴。文学即是人学。人,社会的主宰,历史的创造者,文化的创造者。任何地方,有了人,才叫社会,才有历史,才有文化,才有精神表现,才有精神力量。譬如场景里的景点,不论城市,不论乡村荒野,那个景点既有可看可赏之景,亦有可说可评之意——“景”是物质,是物象,“意”是思想,是精神。“景”的精神需要人来发现、提取、感受(包括精神愉悦)。“意”的发现、提取、感受需要人用文化的视角观察,用精神的动力雕琢。

万荣西滩风景区门联:
天地钟灵,景美此间仙亦梦;
河汾交汇,水游宽处我为龙。

凤凰谷景区长廊联:
天地豁然,凤到高时犹振翅;
胸怀坦荡,人于此处也思飞。

古县民俗园联:
磨雪碾风,铁打江山凭茧手;
耕云播雨,丝织锦绣始农人。

鹳雀楼景区五老峰海内外征联
一水划西东,落雁三峰留太华;
两山分里表,锦屏五老鼎中条。

滕王阁“人文杯”全国征联
秋水洗长天,杰阁雄奇空寂寞;
落霞托孤鹜,斯文附丽倍峥嵘。

凤凰谷三岔口联:
好景在峰巅,探幽只管扶摇直上;
人生多歧路,认准无须左右为难。

飞云楼全国征联:
登楼把北辰,舀东海,注南山,挽西河九曲,高标百丈毓灵秀;
骋目览秦月,眺汉关,觅唐寨,囊形胜一收,大地万荣又盛年。

赏读振生先生以上所撰景点联,可以看到其语句里有景点的“景”,但重在景点的“意”。譬如《万荣西滩风景区门联》下比里的“(黄)河汾(水)交汇(地)”是“景”,而“意”在表达“天地钟灵”之美景处(“此间”)仙人亦(有)梦,“我”(游人,观光者)游于“宽处”(“河汾交汇”)可以为“龙”。这里,“龙”即“我”、中华民族。国人皆知,龙乃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民族具有龙的精神。再看《古县民俗园联》。“茧手”打出“江山”,“农人”织出“锦绣”。民俗园岂止单单展示民俗事象,而目的在于告诉世人“农”字(农村、农业、农民)是文明的根本、“发祥地”,是我们国家的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再看《凤凰谷三岔口联》。此联的联眼在三岔口之“意”上,即“人生多歧路”。“歧路”地方,“探幽”何必(“无须”)“左右为难”?“好景在峰巅”,“认准”了之后,你“只管扶摇直上”!看看,来此地一游,神清气爽,痛快淋漓。有人生坎坷者,或正处在人生“歧路”处者,到了凤凰谷三岔口,大梦初醒,离开后即有“好景”日子——幸哉!快哉!

人文精神发现、提取、感受之后,楹联家创作楹联时即要释放。释放能力的形成和实施需要楹联家具备知识能量的储备、创作的积累,更需要饱满的情感作为投入的装备和动力。当代美学家王朝闻有言:“艺术家的感情与一般人的感情没有根本性差别,差别主要在于前者对实际生活所引起的情绪变化,透过可感的具体的形象表达出来。”(《审美谈·第九章〈情感与共鸣〉》,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第一版)笔者理解:艺术家包括楹联家所表达的情感即生活、社会事象对其所引起的喜怒哀乐;感受的深浅、宽窄、大小等,看其知识能量大小、创作技巧多少、释放能力强弱。

振生先生的二十三言《飞云楼全国征联》上下比里各四个动词的使用显见其情感注入的倾心和释放能力实施的尽力。“把”北辰,“舀”东海,“注”南山,“挽”西河九曲;“览”秦月,“眺”汉关,“觅”唐寨,“囊”形胜一收——接二连三地把阅读者、观赏者的情绪调动起来、眼力集中起来、劲头鼓动起来,然后,看“高标百丈毓灵秀”,赏“大地万荣又盛年”——来劲!给力

二、楹联家应是社会责任的担当者

在社会生活面前,在人生命运面前,在所感所题的任何楹联载体面前,楹联家与其他文化艺术界人士一样,都不是旁观者,不是“和事佬”,更不是聋哑人。楹联家面对社会世象、生活现象、物景人事,总会慧眼识珠、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在心里琢磨此人此事此情此景的“问题”在哪里,“亮点”在哪里,“本质”是什么,“主旨”是什么,即使不成联语,心底总会自觉地一番琢磨,一旦形成联语,便见妙笔生辉。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文学评论·知音第四十八》曰:“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闻乔岳以形培塿,酌沧波以喻畎浍。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矣。”意思说,大凡演奏上千个曲子而后才懂得音乐,观察上千把宝剑而后才会识别兵器,所以全面观察物象的方法即务必先要见多识广。看了高山才显出土堆小,经过沧海才识得沟水浅。没有忽轻忽重的私心,没有忽憎忽爱的偏见,然后才能够像天平那样称量内容的高下,像镜子那样照见文辞的美丑了。

运城粮库联:
中国梦从粮做起;
天下危有备才安。

杨振生担当起社会责任,又在其操千曲、观千剑、阅乔岳、酌沧波之后,明确所题的楹联载体及其载体的构成元素孰轻,孰重,孰可憎,孰可爱,然后画龙点晴、点铁成金。粮库,一座小小的粮库,在振生先生眼里事大如天,笔下却成“天下”。“中国梦”的实现必需“从粮做起”;“天下”安危有粮储备,千军“才安”,万民“才安”。民以食为天。无粮不稳,无粮则乱。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国人才吃几天饱饭?世界上还有地方饥荒!常识,常理,又用平常语入联、构联、成联,小理成为大理,常理成为真理,文字上的短联(仅仅七言)成为意义上的长联,小小的粮库由此联一张扬,成为人们注目之点、关注之点、思索之点、警策之点。可见,联坛大手笔不在于所撰楹联长短,亦不在于所撰楹联的载体大小。

第二届全国(节水日)百诗百联入选联:
长响警钟,地球有水莫成泪;
勿忘至要,生命无穷总是源。

此联上比下一分句“地球有水莫成泪”,下比下一分句“生命无穷总是源”为地球人敲响了水资源将紧缺的“警钟”。粮为安民之本、立国之本。水乃万物之源、生命之源。地下水资源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一样,总有枯竭的一天,总有令人类绝望的一天。因此,振生先生借联语呐喊:“勿忘至要!”须知水将“成泪”!此联不长,“警钟”却振聋发聩!

题永济普救寺:
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
笑世间风韵事,偏出禅林。

挽豫剧大师常香玉:
戏比天大,作戏人生无作戏;
声如玉振,留声世界永留声。

题霍州署衙:
倘若包公在此坐衙,一州何逊开封府;
果真遗迹令人深悟,百姓总为头顶天。

安徽“包公风骨”廉政文化应征联:
廉吏难为,只缺那傲骨几根,痴心一片;
遗风犹在,再多个包公铁面,海瑞青天。

纪念关公诞辰一千八百五十周年征联:
千古江山文武篇,文立孔丘,武崇关羽,何也?皆施大爱满人间;惟关公报国以忠,待民以义。曰圣,曰佛,且曰儒,龙虎一身,群星拱月;
九州兴替春秋颂,春回故里,秋染赤峰,壮哉!犹护南薰充宇内,看赤县解民之愠,阜国之财。超时,超空,又超界,风云万象,四海归心。

当今社会怪象丛生,荒唐事仍,尤其官场腐败,民怨沸腾,政权难安。对此,振生先生敢于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搏风击浪,呼唤民众,警醒社会。在《题永济普救寺》一联,振生先生“笑世间风韵事”岂止在“禅林”,表现在“官场”则更为荒唐,譬如官员艳照、性日记事件等。荒唐的“风韵事”妙在“偏出”,耐人寻味,令人深思。《挽豫剧大师常香玉》一联则围绕“作戏”戏说“人生”。此联真的“声如玉振,留声世界永留声”。《题霍州署衙》一联带领阅读者、观赏者“署衙”前怀想“包公”,渴盼青天。《安徽“包公风骨”廉政文化应征联》在讲述今天“廉吏难为”的背后话题,在呼唤昔日清官“遗风”虽在,只是“包公铁面”太少、“海瑞青天”太少。在五十言《纪念关公诞辰一千八百五十周年征联》里,振生先生借“报国以忠,待民以义”的关公之口呼唤“大爱满人间”、“南薰充宇内”。为什么?至今国忧需要忠臣解、民怨需要大义抚。社会矛盾正是如此,官场弊病正是如此。贪官多了,“廉吏难为”。清官少了,腐败问题实在顽疾难医。对此,需要执政者从根本上治理;如何从根本上治理?答案在联语背后。如此这般,便是文学的力量、文化的力量、楹联及其楹联文化的力量——此力量来自社会并通过文艺家、楹联家的文化意识酝酿出来、文化责任担当起来。

律己·自满联:
不羡珍馐款待;
只求笔墨伺候。

律己·自诩联:
黄绿赤橙一色鬼;
诗联书画万金油。

律己·自封联:
逐利追名门外汉;
颠张狂素草头王。

律己·自卑联:
他通魔法银千两;
我送人情纸半张。

律己·自叹联:
作奸聊画江山卖;
无耻只贪风月吟。

律己·自迷联:
狂草三天难认主;
醉诗半句总缠人。

律己·自勉联:
任凭险远终达岸;
只顾攀登莫问高。

律己·自吹联:
入心万物皆书象;
信口一开是对联

律己·自戒联:
胜败全盘因一子;
经纶满腹也三思。

律己·自负联:
知足,知不足,不知足;
作为,作有为,有作为。

律己·自照联:
为人楷,工作狂,方隶圆篆;
嚼句酸,吟诗苦,嗜辣怕甜。

律己·自嘲联:
丹青误我,江山掌上王无冕;
声韵耽人,风月怀中梦亦贪。

以上所引杨振生十二副律己联同样表明其肩上承负社会责任的分量,其中有道义的担当,有人生命运的苦涩,有生活有工作有事业的自叹、自戏、自勉、自嘲、自励等。《律己·自满联》曰:“不羡珍馐款待;只求笔墨伺候。”官场、商圈、富宅豪门有“珍馐”享受,我身为下官、寒士有“笔墨伺候”就心满意足了。在《律己·自诩联》里,振生先生道明所处的环境“黄绿赤橙一色鬼”。在如此环境里,我甘当“万金油”。在《律己·自卑联》里,振生先生明知“他通魔法银千两”,但“我”乐“送人情纸半张”。人生境界入云!再看《律己·自叹联》:“作奸聊画江山卖;无耻只贪风月吟。”官场靠“卖”“江山”(土地)生存、发展,不才(无财)我只有“无耻只贪风月吟”了。

有意思的是一组律己联里那副《自吹联》吹得慷慨和大度。联曰:“入心万物皆书象;信口一开是对联。”如此自吹,实乃讥讽社会、戏谑人生。几年前,笔者曾以《自吹》为题习作一首七律。诗曰:
草堂独坐自为仙,即兴舒怀对月谈。
致富无门因守信,求官有道愧掏钱。
读书欲壑归沧海,下笔层云绕青山。
好在心田清似水,今声高唱谱奇篇。

相比之下,此诗显然蹩脚,不及振生先生一联有高度,有力度,有情趣。社会万象,风云变幻,形形色色,模样千般。在其眼里,笔下“万物”“入心”皆成“象”,而且“信口一开是对联”。联人、文化人“信口一开”,一副精彩夺目的“对联”便生成,实在轻松豪放。

“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之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南朝刘勰《文心雕龙·风骨第二十八》)为文,“练于骨者,析辞必精。”(同上)何谓风骨?即顽强的风度和奇伟的气质。

杨振生的楹联作品独具风骨。笔者认为,担当社会责任的楹联家要创作出独具风骨的楹联作品,必须具备“三识”,即才识、见识、胆识。创作楹联时,才识添风雅,见识生风姿,胆识出风度。振生先生具有才识、见识、胆识。“摛文必在纬军国,负重必在任栋梁,穷则独善以垂文,达则奉时以骋绩。若此文人,应‘《梓材》’之士矣。”(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程器第四十九》)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杨振生乃“《梓材》”之士矣。

三、楹联家应是公众文化的传播者

楹联属实用文学、大众文学体裁,由于其成品总需要张贴、悬挂以及刀刻,其阅读者、观赏者比其他文学样式的受众多一点、传播形式多一点、场面亦大一点,大到户外景点,譬如名山大川,小至厅堂,如书斋门楼,而且时间比较持久。据此,笔者认为楹联具备“六性”,即实用性、快捷性、书写(刀刻)性、观赏性、感化性、大众性。实用性众所周知。快捷性是说她的语言精练、创作快捷、“发表”快捷、传播快捷。书写性是说她的“发表”多以手书或刀刻为主,又通过一个艺术创作手段传播开来。观赏性是说她张贴于厅堂,或悬挂于景点,除了装点意义外,便是自然而然地给人观赏,在观赏时阅读,在阅读时抄录。人们会在各个景点或名山大川见一些游人随手用笔抄录楹联。感化性是说阅读者、观赏者在一副副楹联面前阅读、观赏时自觉为楹联的言辞以及思想内容和艺术传达的主旨所熏陶和感染。观赏性和感化性里包含大众性,因为阅读、观赏和感化的受众人数多、层次多、界别多,而且一拨拨地、一茬茬地无以数计,“层出不穷”。上述即作为实用文学、大众文学体裁的楹联及其楹联文化的优越性、其他文学样式的不可比性。楹联的“六性”特征决定了楹联家理所当然地是公众文化的传播者。

运城市市联(两副其二):
上下五千年,华夏于斯开步早;
纵横三万里,大河顾我掉头东。

河东十姐妹楹联学会成立志庆:
笔阵重开,卫铄千秋传世永;
联坛全盛,女娲一补普天红。

山西和顺牛郎织女文化节应征联:
牛郎挑故里深情,满装特产,奉莜麦,并乌金,馋寂寞神仙,天宫赏宝;
王母惊人间巨变,顿起欢心,收玉簪,撤银汉,催凄清织女,和顺探亲。

中国孝义全国征联:
无愧明珠:嵌吕梁,涤汾水,腰三晋,雄踞古今。盛名孝义起何端?肇先君舜帝,德明立国。遂出其贤,割股奉亲,纵使称王狂啸者,知恩图报,守墓三年挽老樵。人如斯,虎如斯,灵通万物,流传佳话。赢得这唐宗善策,掌江山,欲永安,必崇孝义;
有为新纪:占地利,趁天时,争一流,担当日月,旷代风骚看我辈;弘皮影新声,好戏连台。频掏瑰宝,呈煤献铁,犹如深闺处娇娥,步月追星,冲霄一举腾金凤。穷自去,白自去,富甲九州,喜上排行。听取那历史警钟,顺民意,阜百姓,总领风骚。

振生先生的《运城市市联》(两副其二)说是市楹联,倒不如说是“运城市名片”、“运城市历史掌故”、“运城市地理标志”、“运城市文化品牌”。运城,古称“河东”,曾因盐运而设城。商代为九州中央冀州之地,王都中,故曰“中国”。她地处晋、陕、豫三省交界处的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有“华夏之根”、“盐运之城”之称,素享“五千年文明看运城”之誉。此联上比下一分句“华夏于斯开步早”道出华夏民族“上下五千年”血脉之根,下比下一分句“大河顾我掉头东”张扬运城地灵,“大河”此处“掉头东”偏偏依依不舍地“顾我”。阅读者、观赏者看罢会生感慨:运城地因为“华夏于斯开步早”当仁不让!运城人因为“大河顾我掉头东”引以为荣!笔者不知此联是否悬挂于运城市“城门”,标志在当地新闻传播媒体的报眼或视屏?反正笔者从网络上的运城介绍里没有搜索到此联。遗憾!尽管遗憾,毕竟身为运城人的杨振生为家乡打出一张永不磨灭的“名片”。幸哉!

再看《河东十姐妹楹联学会成立志庆联》。此联引经据典,震古烁今。卫铄,即卫夫人。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晋代书法家。汝阴太守李矩室,世称“卫夫人”。卫氏家世代工书。卫铄师承锺繇,妙传其法。传说,王羲之年少时曾从其学书,成为“书圣”的启蒙老师。女娲,中国上古神话里的创世女神。女娲补天的故事妇孺皆知。她造物造人,补天救世,因被称为“大地之母”。振生先生在此联里让卫铄“笔阵重开”,使得女性文化“千秋传世永”,请女娲欣看当今“联坛全盛”,自己曾经“一补”的天下已经“普天红”了。河东十姐妹人人应当以此联为座右,作鞭策,把楹联文化的大旗举起来,一代代传承下去——此乃杨振生的愿望,更是楹联文化普及和传承工作的期待。

二十六言《山西和顺牛郎织女文化节应征联》和九十言《中国孝义全国征联》涉及话题和故事家喻户晓,都属大众文化范畴的楹联,其内容可许可赞,思想可传可颂。一句话,如赋如歌,情深意长。

大众文化、大众文学首先具有亲民性,其次才是通俗性、流行性、娱乐性以及传媒化。楹联及其楹联文化在大众文化、大众文学概念里的创作和传播具有其特殊性,譬如她尤其要求合律、上下比相对(西方拼音文字无法做到),其次要求“面市”,通过张贴、悬挂(刀刻)出来基本固定在一地一处,牢牢地久久地与世人见面。笔者还觉得她独具自己的“立体性”。对此,振生先生透彻理解并具体实践了。其楹联遣词总见通俗、婉转、开朗、清爽,入题行文的视角总见睿智、突兀、惊奇、险绝。立意方面,则站在民众一边,为民众代言,替民众遣怀。笔者以为,文化的根扎在民众心上;楹联及其楹联文化合民心、顺民意即有了生命力。杨振生认识到并实践了大众是根、民心是根的理念,不愧楹联及其楹联文化的高屋建瓴、忠贞不渝的传播者。

文振西在《心酿两行大美,笔收万里雄奇——记当代楹联“河东流派”领军人物杨振生》一文里这样叙述:“在中国楹联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一路遥遥领先的‘运城现象’不断爆出新闻——河东流派诞生了。河东流派的领军人物是谁?杨振生。平时,振生先生不会窝在书斋里撰联写对,而是任由思绪登临高空云端,背负青天,俯瞰大地,心笼四野,气吞八荒,在一副副或短或长的联语里展示自己的大胸襟、大气魄!”如今,杨振生及其“杨振生现象”带动和影响的楹联文化已经并正在一方惊襮时人耳目,而且不断滋润四邻、辐射八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扆军宣:超然斯处梦天堂——运城盬街北门楹联赏析
一联背后见文心
杨振生对联作品集【下】
【名家联作】从“河之东”到“海之南”【杨振生名胜标志联赏读】
挽薛宗汉先生联集
胡根庆//再遇大书家解振声先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