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让满分作文告诉——高考作文佳作的启示2

启示之三:思想意蕴的高境界点化

○2001年的高考中,有一篇题为《两个爸爸的作文》。

作文的引子是,爸爸与九岁的儿子放风筝,风筝挂到墙边的树上,爸爸搬来了梯子,儿子爬上了墙头,摘下风筝。就在此刻,爸爸出人意料地说:“我给你讲个故事你再下来吧!”

爸爸讲的故事是:

从前有一个父亲和一个儿子,他们也是在放风筝,风筝同样挂到了树上,同样也是儿子去取。儿子拿到风筝后,却听得父亲说:“你跳下来吧!我接住你!”同时伸出了他的手。儿子纵身一跃,父亲却突然缩回双手。儿子掉在了地上。他爬起来后问父亲:“为什么要骗我?”父亲缓缓地说:“我是想告诉你,父亲的话尚且有不可信之时,何况是别人呢?做人要多一点心眼!”

这个故事,完全是一个现成故事。由于编写别致又富有深意,因而常被各种书刊收入,高考时将其借过来并不困难。可见,记叙类作文的材料,固然通常是来自作者的经历和体验,但来自其他信息渠道的间接材料,照样可供使用。

当然,如果只此而已,这篇作文是肯定不会得高分的,除非评卷者对这个并不冷僻的故事一无所知。但是,当读到作文的后半段时,就不能不为这位考生对这个故事的巧妙续写叫好了。而其巧妙之处,恰恰就在思想意蕴方面点化出了高境界:

爸爸讲到这里,对梯子上的儿子说:“孩子,咱们也来玩一下这个游戏好不好?你跳下来,我用手接住你!”

刚刚听了那个故事的儿子当然不敢跳,但在父亲的坚持与鼓励下,他还是跳了下去。结果是:

一双有力的手抱住了他,儿子睁开眼,疑惑地望着父亲。“孩子,你一定奇怪我为什么会接住你吧?我是想告诉你,有时别人的话尚且可信,何况是自己的父亲呢?记住,对人要讲诚信!诚信是一个人最最宝贵的财富。你懂了吗?”父亲如是说。

这一笔,将现成故事改造、拓展的实在是好。出意新奇又启人茅塞,是前面故事的绝妙延伸与引深,又在前后情节的两相衬映中恰到好处地阐释了作文命题,表达了别具慧识的思想,完全称得上是不同凡响之笔。评卷者在惊叹之余,给出高分就可能是顺理成章的了。

○2002年高考中,类似这样在思想意蕴方面见地高超,不落俗套,凭借过人一筹的主题而获得高分直至满分的作文也并不鲜见。

例如,有一篇题为《坚守心灵》的作文,现将全文分析如下:

作者是从写徐志摩开始的:

喜欢徐志摩的诗,因为铺展在眼前的是满纸的清灵和潇洒。也因为这些文字的创造者,身上有那么多的故事。故事多了,便也内化成了他的气质,再用文字表达出来,已然成了诗。时代在文化撞击中造就了徐志摩,也就注定了他的孤独。当他选择了他的人生走向时,当他的诗告诉世人他的选择时,世界没有掌声,没有欢呼,但嘲讽和批判却汹汹而来。——“这是腐化思想在中国最集中的抖露!”言语凶猛地打在了他的选择上,他的心灵上。然而,他站定了,他没有动摇,一任心中所爱在笔下生辉,心中所憎在纸间坠落,轻轻的来,轻轻的去……

徐志摩的选择造成了他的孤独,造成了“嘲讽和批判却汹汹而来”,因为他的选择是不合时宜的,是不能见容于世态人情的常规的。但作者执论的真正核心乃是,徐志摩“站定了”,“没有动摇”,“轻轻的来,轻轻的去”。正是在这一点上,作者展示了思想意蕴开掘方面的不平庸,不浅薄。因为,几乎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考生,都是在讴歌着合时宜的选择,切近世态人情常规但也不免随波逐流的选择。但世界毕竟是复杂的,人生的选择也不能排斥其多元性与逆向性。有时,不合时宜的、非常规的选择未必就一定是不能选择的“选择”。作者敢于肯定这种选择,在众多考生中无疑是屈指可数的,其创新意识也是显而易见的。

接着,作者又以清代另一位才子——纳兰容若“远离了荣华”、“远离了大漠”的故事对徐志摩的故事构成了迭进和强化之势:

他的故事很像清代另一位才子——纳兰容若,一个闻之便觉甚美的名字。在没有人看得穿、看得懂的故事里,他演绎着另一段风流。煊赫的家世,不尽的资财,唾手可得的荣耀,光明一片的仕途,不要,不要,都不要。他卷起几卷诗书,一袭素衣,远离了京城,远离了荣华。他选择了大漠,选择了万里沙海。终于,一棵枯草读懂了他,“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他的选择让他在一个王朝深处留下灿烂一笑。

讲述了这样两段雅得令人倾慕的故事之后,作者推演出了自己思考的精髓:

在一切批评家中,时间是最冷静、最公正、最可依赖的。时间在流动,人们终于等到了答案从水底浮上了水面——不朽啊,志摩。不朽啊,纳兰。他们对得起心灵的选择,在风里浪里坚守住了选择,坚守住了心灵。他们的生命在苦痛中发光,在挣扎中绽放……

选我之所爱,爱我之所选。当选择做出时,早已和心灵和生命订下了契约的你我,就该一千次地告诉自己——坚守心灵。纵然一千次被打倒,也应有勇气一千零一次站立,去倾听那来自蓝天云海的文字,去继续我们赴约的征程……

坚守过后,会有多少刻骨铭心的靓丽。

隽永而不失凝重的文字,箴言警语式的点题,反弹琵琶的论述中体现的对社会人生之深刻洞悉和辨证告白,终于将这篇本已精美的作文点化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所以,将思想意蕴力求进行高境界的点化,注意多角拓展,逆向思考,争取翻出创见与新意,乃是满分作文给我们的启示之三。

 

启示之四:叙事效果的奇特性追求

○2001年高考中,有一篇题为《珍珠》的作文

作文中写了这样一个人:

挂剑的故事在他脑海中演绎,演绎……他艰难地爬着,爬着。乱石嶙峋,在他身下化作千万把利刃刮破他的衣衫,刮破他的皮肉,鲜血汩汩地流出,淌成一片鲜红。

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找到那颗珍珠!有谁会相信,有一个人仅仅答应他的朋友,为朋友寻得一颗珍珠,他历尽千辛万苦得到了这颗珍珠。不幸的是,在回归的路上把珍珠遗落了。

他的珍珠遗落在一个大山谷,在这个神秘的大山谷,崎岖的道路上铺满了珍珠,宝石在金色的草丛中闪烁,但他什么都不要!他要的仅仅是找回那颗遗落的珍珠!为了找到这颗他答应送给朋友的珍珠,他一条条石缝,一道道河流,在黑暗中一步步摸索,他心力枯竭,他容颜枯槁,他白白耗掉了几十个春秋,他的目光在夜空中停留,夜空中闪着群星的光芒。

扑朔迷离的讲述格调,梦幻般的故事情节,使这篇作文的叙事效果显得特别奇特,因而也特别容易引人注目。而作文的更奇特之处在,“他”实际上是一位失败的英雄,一位悲剧的典型,那颗珍珠,使他付出了一切,他“白须飘飘,几尺长的头发缠绕着珊瑚树”,“他死了”,“千年梦未醒”的“他”根本没有想到,那颗珍珠“却从来都未离开过他半步”“仍然完好无损地躺在他身下压着的那个奇怪的破布袋中”,这是何等令人扼腕长叹的不幸。

为了一个至高至极的目标付出沉重的代价,动机和结果的巨大逆差造成了强烈的反讽效果。“他”,已经被作者提炼为一个化身,一个象征。“他”的悲剧,正是古往今来无数道德原则的践履者、捍卫者们的共同悲剧的缩影。也正是这样的悲剧,才能体现出一种崇高,一种净化人心,激励道义的力量。诚如作文中最后揭示的,“它已经化作了一个精灵”,即“世上最宝贵的财富”——诚信。

○2002年高考中,类似这样叙事奇特,构思怪异,给人以巨大的艺术惊奇感并因而获得高分直至满分的作文也多有发现。

例如,有一篇题为《那片洁白的羽毛轻轻飘落》的作文,现将全文分析如下:

作文的作者设定的是一个极为独到的视角,让模拟的孩子的守护天使娓娓道来。这个天使实际上是一个冥冥中的人物,是一个似有似无、若隐若现的角色。作文开始就特别有意地表现这种荒诞的基调:

这是我守护他的第十八个年头,是的,守护。别用那种不信任的眼神看我,我说的是真的。我是一名见习天使,守护这个孩子是我的职责。不用东张西望,我就在这里,迎着清晨的阳光为你送出第一抹微笑。

对于人类,我不想谈论太多,对于我所守护的人我也有着保守秘密的自觉。所以,我能告诉你的只有……

通过这样微带讽刺、略有调侃的开篇造势之后,作者在故作迷离朦胧的讲述中将故事时断时续地剥了开来:

他是一个十八岁的男孩,属于不太引人注目的类型,换言之,平凡。一米七几的身高和架在鼻梁上的样式并不新潮的眼镜,使人往往难以注意到他有一双清亮的眸子——那是一双会笑的眼睛,学习和体育不差却也不出类拔萃。总之,他或许曾经与你檫肩而过,或许正是你对门那个总憨憨一笑的邻家男孩。总之,他——现在就躺在这里,在一身干净校服的包裹下均匀地呼吸着。许多人惊讶于他在经历了那样的事情后竟仍能如此平静。可惜,他已经太久没有张开那双会笑的眼睛了,他无法给人一个回答,哪怕是一个安慰。

原来,这是一个卧在病榻的男孩,一个年轻的生命已经在生死线上徘徊的男孩。那么,这是为什么呢?作者通过别致的写法有条不紊地讲了下去:

母亲在一旁爱抚地感觉着他脸庞的轮廓,抚摸着他那仍如婴儿时一般微翘着的鼻尖和唇边细小的绒毛;父亲站在门口感谢着来看望的老师和同学们,尽量礼貌地答复着好奇而热情的记者们,直到一架带着这样问题的采访机摆在他面前。

“请问,您的儿子在完全可以视而不见时选择了冲上去,您对他的选择……”采访机的转动在一只大手下戛然而止。

“他没有选择过,也不需要选择!”在一声低沉的叹息送走了满目茫然的记者后,父亲看着那仍有些瘦削却已宽厚似成人的肩膀和微微起伏的胸膛,笑了。

那是男人骄傲的笑容。

“在完全可以视而不见时选择冲上去”,这是作文交代的核心情节。原来,这位卧在病榻的男孩,是一位见义勇为的男孩,是一位付出牺牲的男孩。把谜底通过这样的手法予以揭示,于是,不仅这位可爱少年的正直憨厚跃然纸上;而且,男孩母亲的温婉慈爱、父亲的坚毅刚强,均被一种哀愁淡淡亦遗憾淡淡的底色衬映出异样的情致,显示出奇特的叙事效果。

但这篇作文叙事效果的最奇特追求之处是在其结尾部分。生死两扇门就立在天使眼前。作者以天使的口吻写道:

我扭过头,注视着眼前的两扇门,还有正默默地站在我身边等我作出决定的他,四周一片寂静。可我知道,那个终于给了我天使资格的人一定也在看着我,带着那份从无变化的慈祥微笑;我知道,在他眼里,我也不过是一个正在做着选择的孩子。心灵的选择,作了天使就不必这么了吧,我想,因为天使是不需要心的。然后,我轻轻地推开了那扇不幸的门,身后,仍是一片寂静和一个微笑……

我把最后一次微笑通过他的双眸带给他努力显得平静却仍双手紧抓着衣襟的母亲,带给他平生第一次允许眼眶中那咸涩液体滴下来的父亲,他努力地用嘴角维持着我的笑容,然后,将头转向一侧……

窗外,一片洁白的羽毛正在阳光的亲吻下轻轻飘落……

经过些许的心灵的冲突,天使终于还是给这位可爱的孩子选择了死。然而,此处的死写得却是十分凄美的。男孩得到天使赐给的“最后一次微笑”,母亲“双手紧抓着衣襟”,父亲流下了“咸涩液体”,这一切无疑加大了对阅读者的心绪濡染,更强化了作品的悲剧色彩。加上远超过众考生的魔幻般的怪异描写,最后一笔的“一片洁白的羽毛正在阳光的亲吻下轻轻飘落”的渐行渐远的感伤收结,势必会给评卷者留下难以磨灭的极佳印象。

所以,追求叙事效果的奇特性,以此震撼人心,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和审美刺激,乃是满分作文给我们的启示之四。

 

启示之五:寻常琐事的带情化处理

○2001年高考中,有一篇题为《假如时光可以倒流》的作文。

作文写的是一件中学生中极为常见的事情:

曾经的我们亲密无间,从小一块长大,一起上学,……我们发誓要共同跨入“职中”的校门。我们憧憬未来,你我共同的未来。

然而,经不住父母苦口婆心的劝导,老师的一次次告诫,……终于到了填志愿的那天,我已经改变了主意。而当你问我时,我居然想也没想的对你说:“一切照计划行事。”善良的你一无所知,依旧幻想着你我未来的美好……

当然,最终的结果是,我失去了一个好朋友。

这一类的素材,在奇特性方面是不占优势的,有时候很难写好。而这位考生由于倾注了浓郁的感情,通过有效的环境烘托与心理揭示,不厌其详地刻画了“我”的内疚与自责,从而在质朴无华的语言中,把一件小事描述得令人潸然。

作文一开始,作者就营造出一种隐隐的悲切气氛:

无法忘记那个秋天的黄昏。

秋风吹过,略有一些寒意,发黄的树叶无奈地随风飘扬。望着这一切,我只有默默地流泪,这一切都是我亲手造成的。

作文的中段,当我失去朋友“悻悻而归”时:

我无言,伫立在风中随着飘零的树叶一同无奈。这原本伤感的季节让我渲染得更加伤感。无奈,无奈……

以萧瑟悲切的秋日气氛做背景,不断地倾诉着自己对朋友的“愧对”以及意欲忏悔而又无法忏悔的“无奈”,景融于情,情融于事,流利自然中却不断折射着几许凝重,一缕愁绪。

最后,作者走进了神圣的高考考场,仍然要“写下这个令我永远无法忘记的过错”,仍然要一呼一叹地鞭挞自己,“当我一次次地忆及往事,我无法把你的身影抹去;当我夜半醒来,我无法不为自己的无知而自责;当我远远地望见你时,我根本没有勇气上前和你打个招呼,也许你不能谅解我,就连我自己也一样无法谅解自己。”

如此反复的心灵叩问,仿佛是为前面铺就的“愧疚”气氛进一步泼洒着情感的浓墨,一个充满负罪感的孩子的忏悔镜头则更加栩栩如生地浮现眼前,谦恭、诚恳、真挚。作文结尾的点题一笔是,“假如时光可以倒流,我多想回到从前,让一切重来!”这发自肺腑的呼唤,情感抒发的圣洁无邪,令人黯然神伤,又不能不为一个孩子的纯真和善良而喟然长太息。这样的作文,得高分是必然的了。

○2002年高考中,类似这样将日常琐事、平凡经历进行带情化处理因而获得高分直至满分的情况也比较常见。

例如,有一篇谓之《山中的雾》的作文,现将全文分析如下:

作文是以一种略显惆怅的笔调开始的:

“眉儿,眉儿,你的事咋样了……”母亲的话还未说完,就感到胸口一阵憋闷,不由得剧烈地咳嗽起来。眉儿低下头,眼睛里神色暗淡,长长的睫毛上还挂着未拭净的泪珠儿。“娘……”眉儿轻轻地咬了咬下嘴唇,露出了一排洁白而整齐的牙齿,“这事您也别瞎操心了,我自己心里清楚。”娘点点头,一副如获重释的样子,然后轻轻地叮嘱了眉儿一会儿,便又睡去了。听着娘打起了呼噜,眉儿才蹑手蹑脚下了炕,轻轻地关上了门出去了。

制造了这样一个小小的悬念之后,作者将眉儿带到了一条极易撩人情思的山间小路:

……小路上,到处开满了红红黄黄的野花,路旁不时飞过一只只小麻雀或百灵之类的鸟儿,叫声是那样的婉转而悠长。要在往年,眉儿一定会采一大把野花,别在自己的头上、胸上,再找一个僻静的地方,蹲在水边往里面一照,然后用手掩住红了的笑脸背过身去,再抬头望望天上的云雀,生怕别人看见了似的。

然而现在,眉儿一边抓着一把野花,一边向空中抛去。泪,流成了一条条小溪,黑黑的眸子绝望地望着山间的空谷。“娘——”,眉儿长喊了一声。“娘——”眉儿又喊了一声。

当年充满着幸福感的细腻描写,山乡少女顾影自怜的娇美细节,今昔迥异的巨大的心理对极,流成小溪的泪,绝望的眸子,作者可以说是一笔一笔地渲染着情感的浓度,而眉儿“娘——”“娘——”的一声又一声的长喊,更是平中见奇,似拙实妙,宛然两块逼人肺腑的大泼墨,将一位贫家姑娘的凄楚、郁闷、愁肠百结展示得淋漓尽致。当然,也使悬念得到进一步的强化。这时作者才真正亮了底:

现在眉儿已经下定决心了。她用颤抖的手从怀里摸出了一张大红的帖子,她张开又细细的看了看,上面几行醒目的大字再次映入眼帘:“你已被本院录取,请于××年××月××日来本校报到”眉儿合上了帖子,上面写着几个醒目的烫金字“北京××大学通知书”。她再次轻轻地摸了摸通知书的封面,然后猛猛地把手中的通知书向山谷中一抛,通知书在空中旋了好几个圈儿然后慢慢地飘离了她的视线。“啊!我的梦,我的大学梦,你将飘向何方?”眉儿自言自语道。然后她抬起了头,向熟悉的小路走去。山中好大的雾啊!

原来,眉儿抛到山谷的是大学录取通知书。眉儿“猛猛”的一抛,通知书慢慢地旋了好几个圈儿后的远去,有力地外化了眉儿的酸苦之情,也写尽了她无奈中的决断,随之,“山中好大的雾啊!”一句恰到好处的景物点染,与眉儿此时此刻的心理得到了天衣无缝的契合。接着是:

眼前的小屋近了,更近了,眉儿知道那是她的小屋,在那里有着她疾病缠身急需治疗的妈妈。

她推开门进去,“回来了,你的通知书呢,接到了没有?”眉儿避开了母亲灼热而焦急的双眼,咬了咬下嘴唇说:“娘,我没有被录取!”泪再一次从她的脸上流下来。

写到这里,作文本可以结束了,而作者却又在结尾处另起一行推出这样一句:

山中的雾好大啊!

这一笔,可以说是极成功的一笔。景物的再次点染不仅起了前后关照之效,更主要的是进一步托起了全文的苦涩基调和暗淡色彩,在象征这位善良少女命运多舛的同时,也不免会在阅读者的情感心幕笼罩一缕惆怅,勾起百般怜悯。

所以,真切地感受自己生活的周边,将寻常琐事中体味的喜怒哀乐,以带情化的处理融入字里行间,乃是满分作文给我们的启示之五。

 

启示之六:浓化色彩的层递式铺排

○2001年的高考中,有一篇题为《诚信不可抛》的作文

作文的开笔就颇有点不同凡响的味道:

天使的翅膀碎了,落到人间,成了我们的忧伤;诚信的背囊抛了,散到世上,成了撒旦的魔杖。

运用生动的对比,作者无疑是在有意设计着一个亮丽点。然后,这位考生紧扣着关于“七个背囊”的作文命题,进行了这样的阐述:“失去了美貌,有健康陪伴;失去了健康,有才学追随;失去了才学,有机敏相跟;但失去了诚信呢?失去诚信,你所拥有的一切:金钱、荣誉、才学、机敏……就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如过眼烟云,终会随风飘逝。”在此基础上,作者又进一步强化了对于诚信的诠释:“不欺骗,不隐瞒,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多一份真诚的感情,多一点信任的目光,脚踏一方诚信的净土,就可浇灌出人生最美丽的花朵,夯筑起人生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作为作文的第一个论述层次,应该说写到这里已经是蛮详尽的了。无论是说理的到位,还是点化的精当,显然已经高出了大多数应试作文一筹。但这位考生的更为高明之处在,马上又加写了这样一段:

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一片心空;拥有诚信,一片小小的绿叶,可以倾倒一个季节;拥有诚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飞溅起整个海洋……

三个排句,三个妙曼的比喻,意在言外,发人遐思,恰恰构成了一个极为成功的层递式铺排,从而大大浓化了作文的色彩,增强了作文的美感,在堪为评卷者提供一种欣赏愉悦的同时,也自然而然地实现了向下文的过渡

这篇作文的后半部分,作者仍然是运用对比手法,对崇尚诚信和抛弃诚信的不同后果进行了生动的描述。而后,又以“天使用诚信作绷带,医好了飞翔的翅膀;我知道,撒旦的谎言被揭穿,他的魔杖会失灵”这样的段落照应开头,以“诚信不可抛,它是法宝”进行题旨的强调;最后又以“身披一袭灿烂,心系一份执著,带着诚信上路,将踏出一路风光”的充满诗意的语句,干净利落地收结了全文,极为精巧也极具象征意味和感情色彩,并且有力地昭示了积极的思想蕴涵。

○2002年的高考中,类似这样凭借层递式的铺排,而使作文的色彩加以浓化并获得高分直至满分的作文也不罕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2高考三篇满分作文,构思文采意蕴兼具
考场作文如何开好头(凤头)
高考满分作文四大启示及例文详解(一)
运用这四法,作文立意更高远
2022年高考满分作文,看似一篇普通的作文,命题《纸梯》作者写出
考场满分作文分享《父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