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子真境界》第六十三章

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其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求道之事,母子光明会之事,说起来简单,具体用起心来难上加难,绝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实现的。虽然化出的愿力身千难万险地帮助一切众生,希望一切众生皆可以回到母亲的怀抱,但众生也要主动克服自己的各种杂妄之念,否则也难以实现母子光明会

爱道、护道是一方面,克服自己心中的仗恃心更重要。但是仅仅这些还不够,还要克服人们常有的好高骛远之心。要明白寻道、求道,实现母子光明会,看似简单,说起来也简单,但千古以来真正做到的人实在太少了。其中的原因极多,法师传错法是主要的。他们乱解经文,根本不管经文说的整体是什么内容,大肆肢解,随心乱讲。

唐以前多落入玄学的境界,空谈心性,不仅无益于寻道,反而落入了一个盲目空境。唐中叶以后,韩愈开先河,宋代周、张、二程、朱熹随其后奢论天理,又把中国人推进了一个唯道德的泥坑。如果仔细研究这两类人的作品,你会发觉大半是一些恃才自傲、自命高深、从未在实地里下过功夫的人。他们高山寻道,坐而论道,空坐等道,无聊卖道……就是不能脚踏实地地做一点老实营生,像平凡人那样生活,像平凡人那样思考,在平凡生活中拷问自我、寻找自我,从而实现“官知止而神欲行”,这些人的意识从来没有停止过,还说什么“神仙”?就这一条,就足以使它们永远只能生活在妄想中,永远无法接近道体,实现母子光明会

老子实是早早就预见到了人类这种好高骛远之心,所以才有本章与下一章。

读这一章时,一定要细心品味老子每一句话。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实是体道的真实境界。每有事发之时,对德之苗的“知”是自然出现的,不需你为,你事,你味,只是个发现明白。但是,就是这个发现明白的过程,也千万不可好高骛远。

大生于小,多起于少,用德来报怨(此句疑是羼入的衍文)。困难的事情要从易处着手,实现求道的远大理想要从细微入手。天下的难事,必从容易处着手,实现求道的远大理想要从细微入手。所以,有道的人从来不自以为大,因此能成就大事。轻易的允诺是不足信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了,一定会遭到更多的困难。所以有道的人遇见事情总是把它看得很艰难,因此最后反而没困难。

如果你把这一章经文当作一般的人生哲理去看,也是可以的。但是,仅是这样解,就和开篇的“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不相合了。因为这九个字肯定说的不是意识妄念领域的事,本来没有你什么事,白操心干什么?反而是希望你在每当事发之时,尽量排除这些主观妄想的干扰,这是我的事,我非干不可,这是我的利益,该我争取的,这是我的权利,非拿回来不可!全是妄念。因此不可只作一般人生哲学去理解,应是寻道的注意事项。

其实,这一章讲的是“官知止而神欲行”也不是一蹴而就,在办事情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坚持摸石头过河,不能对自己的“官知”有半点放纵。老子只不过是借治国来作例子而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家入静的五个层次和七个境界
《道德经》如何理解“躁胜寒,静胜热”?躁动为何不能用来御寒?
老子说,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
学易心得28:《周易·大有》卦与出有入无
“先不要谈什么修行,睡饱一个月再说”——这句话真赞
读《道德经》的三种境界,达到第三种境界者,必是智慧通达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