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莫砺锋话唐诗第三讲:咏史明志(1)
莫砺锋话唐诗第三讲:咏史明志(1)
  
  唐朝是诗歌的黄金时代,咏史诗也随之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由于刚刚结束了魏晋南北朝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和动乱,因此唐朝人特别注重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在二十四史中,唐朝人编写的正史就有八部。在“以史为鉴”的社会思潮中,唐朝诗坛上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咏史诗。那么,唐诗中间有哪些好的咏史诗呢?唐代的诗人对历史怀有什么深沉的感慨?他们深情缅怀的又是哪些历史人物呢?
  
  古典诗歌中有一类作品是以历史题材为主题的,这一类诗,我们传统上称它为咏史诗,就是歌咏历史,把历史上的人物、历史上的故事作为诗歌的内容。
  
  那么,优秀的咏史诗是什么样子的呢?唐诗中间有哪些出色的咏史诗呢?这是我们今天要讲的重点。优秀的咏史诗有一个自身的传统,这个传统是从晋代左思写的咏史诗开始的。晋朝有一个很有名的诗人叫左思,他写了一组诗,共有八首,都是咏史诗,题目就叫《咏史八首》。我们看看左思的咏史诗是怎么写的。八首中最有名的一首说:“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说在山涧里面,在山谷的底部,有一棵郁郁葱葱的松树,它非常高大,但是它长在低矮的山谷里面。在山顶上则有一棵小树苗,它只有一寸这么粗,是很小的一棵树苗,但是它长在山顶上。结果呢,小树苗反而覆盖了大树,太阳光照下来先照到小树苗,它的阴影投到大树上,把大树给遮蔽了。左思为什么这样写?他是说这个社会不公平,有的人才能很好,品德很好,但是他出身低微,就好像长在山谷里的一棵松树一样。相反,有的人因为出身豪门,他家庭高贵,他血统高贵,尽管他无才无德,但照样处在社会的上层,就像一棵小树苗长在山顶上。这样的诗,首先是咏左思心中的不平之感,诉说他心中的某种思绪,对人生的某种感受,最后才点到历史人物,这首诗的最后联想到汉朝的金日、张汤两个贵臣,他们子孙七代都做大官。然后又联想到汉朝有一个叫冯唐的人,左思说:“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冯唐这个人难道不伟大吗?他很伟大,很了不起,很有见解,很有才华,但是因为他出身低微,所以他一辈子都沉沦下僚,不受重视。这首诗最后咏了汉朝的几个历史人物,这样的诗吟咏了历史人物,写到了历史题材,所以是咏史诗。但它同时又非常强烈地抒发了诗人自己的感情,这就是左思开创的咏史诗的传统。后来文学史上优秀的咏史诗基本上都是按这个模式来写的。
  
  【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咏史诗?
  2、左思开创的咏史诗的优秀传统是什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典论述】——试分析左思对咏史诗的创新之处
宋代怀古咏史词的审美探讨
《古代文学史》练习题四
中国国学网-- 左思与刘琨的诗歌分析
中学语文文学常识讲座:两晋诗坛
欧丽娟“中国文学史”课程笔记(二十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