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莫砺锋话唐诗第七讲:天伦之情2
第七讲:天伦之情2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当你还没有失去它的时候,你是不会觉得它特别可贵的。比如说健康,当你没有生病的时候,你不会感觉到健康有什么宝贵。但是当你一旦失去了它,你生病了,或者你看到身边其他人生病了,你就会体会到,健康真是太宝贵了。天伦之情也是一样。杜甫诗中写到的天伦之情,本来是我们大家都拥有的,是时时刻刻都存在着的,也许我们在平时对它并不太在意。但是,当杜甫遭遇了动荡的时代,当杜甫和他的家人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里生离死别,他的天伦之情受到损害,甚至被毁灭了,此时此刻,杜甫所刻画的天伦之情就得到了凸现,得到了浓缩,就变得更加可贵了。对杜甫一生影响最大的动荡事件,当然是安史之乱。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到了第二年,杜甫带着他的家人,随着大批难民一起逃难,最后逃到了陕北的鄜州,现在那儿叫富县。在鄜州有一个小村庄,在文学史上很有名,叫做羌村。杜甫全家都逃到羌村,他把妻子和儿女安置好以后,有消息说此时唐肃宗的临时政府驻扎在宁夏的灵武。杜甫一心报国,就径直投奔灵武而去,没想到才走到中途,就被叛军俘虏了。安史叛军抓住了杜甫,然后把他押解到长安去了。这一年,也就是公元756年的秋天,杜甫被抓到了长安。在一个夜晚,杜甫在长安望着天上的一轮明月,心里非常挂念还在鄜州的妻子和儿女,他就写了一首感人至深的诗,叫《月夜》,就是有月亮的夜晚。这首诗是杜诗中的名篇,后代的读者对它评价非常高,但是大家在评说这首诗时,主要说些什么呢?他们说,这首诗构思巧妙,当时杜甫正在长安,他在长安望着一轮明月,但是这首诗完全是从对方写起的,就是先从他的妻子所在的鄜州写起,第一句就是“今夜鄜州月”,他不说“今夜长安月”。他人在长安,心却飞到了鄜州。第二句也是一样,“闺中只独看”,他想象他的妻子正在闺房里孤独地望着这轮月亮。这时杜甫的儿女也在鄜州,为什么说妻子是独自望月呢?下面就交代清楚了:“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原来他的儿女太幼小了,孩子们还不懂事,不知道思念身陷长安的父亲,他们也不懂得回忆以前曾在长安经历的生活。儿女们太幼小了,他们还不能为他的妻子分忧,所以杜甫就想象妻子是一个人在鄜州孤零零地看着月亮。这样的构思当然是巧妙至极,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这首诗表现了杜甫对他的家人,对他的妻子,对他的孩子的满腔深情。大家想想,杜甫这个时候正处于一种什么处境啊?他被叛军抓到长安,长安已经沦陷了,叛军在长安杀人如麻,镇压得很厉害,长安城里非常恐怖,杜甫本人的处境也非常危险。他正在那样的危难之中,但是他不说我的情况怎样怎样,他先想到的是他的妻子怎么样,孩子们怎么样,念念不忘,关怀体贴,满腔深情。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什么时候我才能够跟你团聚呢,让月光照着成双成对的我们,脸上不再有泪痕呢?这是何等动人的天伦之情!
    
  第二年,公元757年,这一年的春夏之交,杜甫冒着生命危险从沦陷区的长安逃出来了。这个时候唐帝国的临时政府已经转移到凤翔,就是现在陕西的凤翔县,距离长安大约有二百里。杜甫逃出了长安城,然后又穿过唐军与安史叛军对峙的那个战场,当时两支军队正在进行拉锯战,杜甫从战场边上穿插过去,然后逃到凤翔,也就是逃归朝廷了。这是杜甫忠于国家的一种表现。当时被扣押在长安的唐朝的官员,大大小小不知道有多少,只有杜甫一个人冒着生命危险逃了出来,像王维那样的诗人都没有逃出来,更不用说主动投敌的张垍等人了。杜甫逃到凤翔以后,朝廷当然会觉得他很忠诚,就委任他做“左拾遗”的官,具体的过程我们就不细讲了。杜甫当了左拾遗以后,就向朝廷直率地提意见,皇帝就不高兴了。这一年的闰八月,唐肃宗就让杜甫到鄜州去探亲,皇帝说:放你一段时间的假,你回去探亲吧。真实的原因是皇帝讨厌杜甫老是提意见,想要疏远他,杜甫就去探亲了。杜甫从凤翔出发,回到了鄜州。这一次探亲产生了两个重要的作品,一是《羌村三首》,我肯定很多听众朋友都读过。另外一首,也是更重要的一首,就是杜甫诗集中最长的一首诗,也是最重要的一首诗,就是《北征》。
      
  所谓“北征”,就是向北边走,古人所说的“征”不一定是征战,旅行也可以叫征,向东边走叫东征,向西边走叫西征,北征就是向北边走。杜甫到了北边,到了陕北,到了他的家,就把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把他对此时的国家形势的看法,以及对国家前途的种种忧虑,种种希望,都写在这首诗里。《北征》这首诗是写重大主题的,但是诗里也穿插着杜甫和他家人的种种遭遇,宋刊杜诗《北征》书影展现了一些生动的生活情景。《北征》里特别写到了一个细节,就是杜甫好不容易回到羌村,见到了自己的家人,他被俘虏以后已经过去整整一年了,这时已经是第二年的秋天了,所以他回家以后,他最小的儿子已经不认识他了。小孩子嘛,一年多没见到父亲,已经不认识他了,以为是陌生人,就转过脸去哭。孩子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战乱时代嘛,生活过得很艰难。接下来的一个细节最有意思:过了几天,孩子们跟杜甫比较熟了,不再怕他了,还跟他亲热起来,然后就“问事竞挽须”,就是孩子们纷纷向他打听:“外面的情况怎么样啊?爸爸你在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啊?”等等,大家争着问。“竞”就是竞争,抢着。“挽须”是什么呢?是拉胡子,“挽”就是拉,“须”就是胡子。孩子们为什么要争着拉杜甫的胡子呢?我们想象一下,可能是这样的:因为杜甫有好几个孩子,可能杜甫正在回答这个孩子的问题,告诉他爸爸怎么样了。站在另一边的孩子等得急了,就拉着爸爸的胡子,使他的脸转到那边去,说你先回答我的问题。在封建时代里,孩子们乱拉父亲的胡子,当然是不合礼数的,对父亲不够尊重,父亲的胡子怎么好乱拉呢?在正常的情况下,父亲难免要呵斥他们:“哎,你怎么可以乱拉爸爸的胡子?”但是杜甫下面的一句诗却是:“谁能即嗔喝?”孩子们乱拉我的胡子,抢着拉我的胡子,谁能够吆喝他们呢?谁能够呵斥他们呢?我不想呵斥他们。为什么?“翻思在贼愁,甘受杂乱聒。”就是回想当我陷于叛军中,当我被扣押在长安的时候,我一心想念家人,一心希望能够见到我的孩子,现在终于见到他们了,即使他们乱拉我的胡子,我也不在意。即使他们在那里聒噪,抢着说话,胡言乱语,吵成一片,我也心甘情愿。为什么?因为杜甫太爱他的孩子了。
      
  再过两年,到了公元759年,这时杜甫带着全家离开了甘肃的天水,唐代叫秦州,然后逃往成都。杜甫全家的生活没有着落,他要往南逃,途中经过一个地方,当时叫同谷县,现在叫成县,在甘肃,在宝成铁路上。杜甫路过同谷县时,那里本来有一个朋友答应接济他的,不知为什么,后来杜甫并没有得到接济。这时正好是天寒地冻的岁暮时分,杜甫全家就陷于绝境了,生活非常困难,一家老小都饿得奄奄一息。我们的大诗人在冰天雪地的时候,亲自拿了一把铁铲,到荒山野岭去,想挖一点野生植物的块茎来充饥,处境非常悲惨。就是在同谷县,杜甫写了一组非常有名的诗,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乾元”是唐肃宗的年号。那一组诗一共有七首,我们看一看其中的第三首和第四首。
    
  第三首诗是写杜甫想念他的弟弟,第四首是写杜甫想念他的妹妹。第三首诗说:“有弟有弟在远方,三人各瘦何人强?”就是我有弟弟啊,我的弟弟都在远方,都分散在各处,他们三个人都是面黄肌瘦的,有哪个人稍微好一点呢?谁都不好。杜甫一共有四个弟弟:杜颖、杜观、杜丰、杜占,为什么说“三人各瘦”呢?原来他的小弟弟杜占一直是跟在他身边的,这时正跟着杜甫一起逃难,另外的三个弟弟分散在各处,杜甫非常想念他们。在这种战火连绵的年代,我的三个弟弟不知道怎么样了,他们的生活过得很艰苦,个个都是面黄肌瘦的。
      
  第四首诗想念他的妹妹:“有妹有妹在钟离,良人早殁诸孤痴。”钟离是现在安徽的凤阳,杜甫有一个妹妹嫁在凤阳,离得很远,而且妹夫早就死了,几个孩子还幼小不懂事,所以杜甫非常挂念她。这样的一个妹妹,一个寡妇带着好几个孩子,她怎么生活啊?杜甫惦念着她,关心着她。在兵荒马乱的动荡年代里,杜甫始终挂念着他的弟弟、妹妹,这是名副其实的手足之情。可以说,杜甫诗中对于他的家人的感情,或者说杜诗中体现出来的那种天伦之情,由于战乱的背景得到了凸显,从而更加鲜明,更加感人。
      
【思考与练习】
1、诗圣之外,莫先生还给了老杜一个什么雅号?
2、杜甫有几个弟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被安史叛军囚禁长安,借...
安史之乱中杜甫的经历
杜甫:我的一生都在等一次月圆
杜甫《春望》赏析
唐诗三百首译注评之146--月夜
杜甫最悠闲的一首诗,写尽了长夏江村的幽美,也道尽人世悲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