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代文学的魅力

唐代文学的魅力

    一、政治与文学:纠缠不清的梦想   

    现在知道的唐诗人大约有3500人,诗53000首,作者上自帝王,下到僧道童妇都有。皇帝中能诗者不少。唐太宗在四夷来宾时写“雪耻酬百王,除凶报千古”,追怀功业时写“昔乘匹马去,今驱万骑来”,都很有气势。武则天的诗很霸气,比方这首:“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明天要到苑囿去游玩,勒令百花连夜开放,不是一般的魄力。

    武则天的诗很霸气

    唐代人普遍的政治热情很高,最突出的大概是李白,作品中始终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他在《与韩荆州书》中说:“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地位和身高都不高,但志向远大,自信满满。另一篇《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代别人来推荐自己,“乃相与卷其丹书,匣其瑶瑟,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不足为难矣。”他要像先秦名臣管仲、晏婴一样,辅佐君王,发挥才智,达到天下大治。“愿为辅弼”一句很有意思,不祈求,不推迟,顺理成章,可以做宰相。他连功成名就后的选择也考虑到了:功成不居,戏傲江湖。他的自负和追求,大概最能够表达盛唐时人的政治理想。当然,李白没有任何历练,也无法知道他实际能力如何。   

    文人纠缠在政治中,各人遭际有很大不同。比如初唐四杰很早成名,得意得很,有人出来泼冷水,这个人叫裴行俭,说“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馀得令终为幸”。后来居然都应验了。裴行俭认为为人首先要讲器识,但是四杰太过浮躁浅露,指出文人行为和官场法则之间的差距,文人有才当然都竭尽表现,官场则需要渊默忍让,坚毅进取。像王勃,到沛王府做修撰,很小的官,府里斗鸡,他做游戏文章讨伐对方的鸡。高宗看到后认为王勃挑拨兄弟之间的争斗,因此王勃被贬官,辗转以后父亲也受牵连贬到交趾,就是现在的越南,王勃去探父,路上写了著名的《滕王阁序》,后来渡海翻船受惊而死,应了裴行俭的话。骆宾王悒郁不得志,终于造反,写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俗称《讨武瞾檄》,武则天看到以后说“宰相安得失如此之人”,是说人才应该为朝廷所使用,不应流落民间。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   

    唐人与政治有关的作品非常多,这里举几段。一是李商隐《重有感》,是在甘露事变后对宦官干政表达不满。唐代中期以后,由于宦官控制了神策军——最有战斗力的军队,使宦官实际上能左右朝廷政局,在皇帝废立和重大决策上有太多的话语权,是很严重的政治问题。甘露事变的发生,文宗试图靠几个大臣的力量歼灭宦官,但是宦官发现后立刻反扑,杀掉四个宰相,全家抄斩。这件事情在发生后六十年才平反。李商隐这样的诗作数量很多。 

    再一个是藩镇问题。安史之乱后,在地方上拥有军力的将领和朝廷保持距离,甚至长期割据。唐人很多文学作品中对此也有所表达。韩愈最有名的文章《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对于朋友考不取进士到河北去做官,作序相送。古文家看到是这篇一百多字的文章几次曲折,一气呵成,认为写得非常好。历史学家则有不同解读。韩愈在这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是朋友考进士多次不中、政治上没有前途的时候,奔向割据军阀的一方来寻求发展。韩愈的感情非常复杂,既关切朋友,给董生以极大勉励,又要向他说明大是大非,反复申言,反复规谏。这里有朋友之义,更讲士人大节,文章很短,有许多可以学习的地方。   

    政治生活中有些话可以直讲,有些话则不能直讲,读唐诗应该知道,许多诗歌是用比兴手法表达个人遭遇和追求。这里举两首诗,一首是陈子昂的《感遇》,写深林中的香草,生长繁茂,但是自生自灭,无人理会。陈子昂借此表达无人赏识自己的痛苦。从陈子昂的遭际来讲,以后陷得太深,也容易出事。另一首是张九龄的《海燕》,最后两句讲“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表示自己无心与李林甫竞争。   

    闲适诗是和政治诗相对的,有没有寓意要区别对待。柳宗元的《江雪》是大家熟读的,这“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我们既可以看到他出入政治斗争失败后的感悟,也能感觉他在坚持着什么,所以“万径人踪灭”,他还在“独钓寒江雪”。当然有宁静淡泊,其中也有不甘于失败、沉寂的追求,我们可以读出另外的味道。和柳宗元齐名的韦应物,则是出于内心的恬淡和平静,诗里面没有太多波澜,平和完全是出自内心的真诚。“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清廉太守的自白,出自肺腑。他那首《寄全椒山中道士》:“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诗写风雨怀人,感情很真挚,诗意也很简单,没有别的寓意,这是他高明的地方。   

    二、亲情和爱情:多元感情的真实抒写 

    唐诗中另外一个话题就是亲情和爱情。家人朋友之间的感情,唐人表达得很充分,杜甫尤其擅长。李白也很重亲情,但他表达得不太细腻。杜甫则不同,他更多的写经历世事沧桑后的人生感悟。他的《春望》很有名,其中两句叫做“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乱世中亲人的任何一点消息都很珍贵。另外一篇就是《羌村》,是和家人经乱分别两年后,重新见到时的记录。他写得极其亲切而沉痛:“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亲人见面后的感情有几个层次的变化,首先是怪,居然还活着,然后是惊,是分别的惊心和悬挂,见面的意外和惊喜,然后泪如泉涌,欲罢不能。感情起伏后归于平静,到深夜夫妇秉烛流泪,互说相思之情。这里表达的感情非常丰富。《赠卫八处士》写朋友之情,写于“三吏三别”前一两个月。战乱间隙,杜甫回偃师老家,见到儿时伙伴卫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把乱世之中的朋友见面的真切关怀,经历世事沧桑后朋友的人生变化和历劫不变的淳真情感,用白描手法表达出来。杜甫的诗,这样的作品可能是最亲切,也是最有深意的。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唐人爱情诗词,人面桃花很有名:“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到长安城南见到一个女子,第二年去没有看见,写了这首诗。以女子的容貌和桃花的红艳映照,以去年的遇艳和今年的不见重迭,思念之情清晰真切。这种诗唐人写得很多,非常真诚。比如王昌龄的《闺怨》,写少妇“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壻觅封侯”,功名和爱情总相违忤,青春稍纵即逝,功名又有何用。王驾《古意》以女子的立场写夫妻相思之情:“夫戍萧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是很关切的感情。因为太契合女性的情感,明代人干脆造一个陈玉兰,划到她的名下。韦庄词《思帝乡》表达少女要嫁人的非常迫切的心理:“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当然是作者设想女子的情感,说明唐代女子可以自己选择伴侣。   

    唐人作品里还有些很复杂的作品。温庭筠的《菩萨蛮》表达的是一个贵妇人的失落之感,写得很淡,但是又缱绻反复,欲言又止。李商隐的《锦瑟》和大量无题诗,应该是他一段刻骨铭心爱情的记录,无法排遣,也无法直说,全部凝结于诗歌中,形成了他的诗歌之中一往情深,同时又迷离朦胧的独到风格。这是李商隐的魅力所在。   

    唐人有些所谓婚外情的作品也非常有名。韦庄词《菩萨蛮》追怀江南美景和美女,写得很精彩:“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春水”两句写江南景物如水墨画般的传神。“垆边”两句写卖酒女郎面如满月,肌肤白皙。这些都给他难忘的记忆。同一组《菩萨蛮》还有一首写到:“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年少轻骑,满楼红袖,他非常快活。唐人所处时代和我们不同,阅读这类作品要理解这种风流蕴藉产生的氛围。   

    三、不甘困顿:名家的进取智慧   

    欧阳修说“诗穷而后工”,唐代许多诗人的人生道路都很艰难,这些困顿都记录在诗篇中,但写法和感受各不相同。这里仅以干谒诗文为例。   

    干谒,是地位低者对地位高者有所请求,希望高者给以了解和提携自己,古人对此也难以启齿,但又不能不开口。这里举最有名的三段。一是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是他困守长安时期写给尚书左丞韦济。诗先写自己的才华和志向:“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说少年时就才华横溢,书读得多,诗文写得好,可以匹敌汉魏的扬雄、曹植,当代名家都急于交结,自感前途远大,随时可以辅佐君王。但事实却完全失败:“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只能趋走权门,悲辛乞求施舍。然后转写韦对自己的赏识:“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然后反覆申述,自己即将绝意做官,但感念韦的知遇而不愿离去,要韦及时提携。一首诗写得波澜起伏,很自负也很可怜,既不能降身份,但是又能很清楚地表达对于韦济的乞求。任何人都会有求于他人,杜甫也不是圣人,当时确是他人生的低谷,诗歌写出他的现实困境。   

    同样求人,李白的办法要特别一点。《与韩荆州书》先说天下谈士都说“生不用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然后恭维韩如周公那样尊重人才,士人经他议论,“一登龙门则声誉百倍”,然后称自己是那个准备“脱颖而出”的人。李白心气很高,不愿意降低自己,捧别人的同时也捧自己,这是他的能力。李白的干谒有很高的技巧。   

    韩愈《应科目时与韦舍人书》,《古文观止》里作《应科目时与人书》。韩愈也是求人帮忙,把自己比喻成一个怪物,遇水则“变化风雨,上下于天地不难”,不遇水,“则寻常尺寸之间耳”。有力者愿意帮助,只是“一投手一举足之劳”,但自己不愿委曲求人,不愿“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有力者“熟视之若无睹也”。既有自负,又有请求。设喻和文章都很特别,更突出是他创造词汇的能力惊人,就这样的一段话里面,后来作为成语的就有七八例,这是韩愈文字的创造性。   

    四、寄兴感慨:唐诗的永恒魅力   

    盛唐人说盛唐诗,和现在人的认识可能有很大差别。这里讲一讲关于盛唐之音与唐诗兴象的问题。现在公认盛唐最有名的诗歌评论家是殷璠,他的《河岳英灵集》序里边讲到齐梁以来的诗歌体格的提高,其中最重要的一句就是“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矣”。好的诗句应该意旨深远,出人意表。他常用“兴象”来评诗。所谓“兴象”,就是把个人的情感、感受、体悟融合在对自然景物的描述中。最能代表盛唐气象的作家,殷璠最认可的一个是常建,一个是王维。   

    常建的诗在《河岳英灵集》里的地位比李白要高,他的存诗不多,但殷璠把他排在第一。常建最有名的是《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写禅院之中的景色,写静寂的寺庙中听到钟声,写得很浅显,在恬淡景色中体悟到禅意。这个寺在江苏常熟。王维的诗最有名的就是《辋川集》,诗里面的音声、景色、光线的运用以及动静关系处理,都达到了精美极致。他是真诚的佛教徒,开创南宗画的画家,杰出的音乐家,他把绘画的画面感、音乐的节奏感以及对佛理的参悟,融汇在诗中,成就他的神韵。   

    和常建、王维的诗歌比较,孟浩然诗非常平和,没有那么多禅味,但是他把对于景色的感受和人际之间的感受都亲切地表达出来。一首是《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它把个人感情融入自然景色的愉悦心情表达出来。虽然现在的建德县城已非旧址,但江边黄昏时仍然烟雾溟濛,“江清月近人”的感觉同样能够体会到。他的《过故人庄》更平和,把人和人之间最日常的情感表达得非常亲切,这是孟浩然的长处。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人许多诗感怀时事,特别是感慨时光流逝中的悲哀,在唐初形成风气。闻一多专门有文章加以评价。这类作品中,刘希夷《代白头吟》最出名,中间两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把自然永恒而生命短暂的感觉表达得非常强烈。同诗“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也很精彩。卢照邻《长安古意》说:“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以前一切繁华的东西都没有了,现在只能看到青松还在。李峤《汾阴行》是很长的一篇,但最后几句最传诵:“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汉武帝曾到汾阴祭祀,盛况空前,但李峤写诗时,只有秋雁还在飞来飞去,以前的繁华到哪里去了?唐玄宗躲避安史之乱将离开长安时,听到乐官唱到这首诗,非常感伤,称赞李峤真才子,他把繁华不再的沧桑剧变表达得非常强烈。 

    当然,唐人作品并非都优秀,平常的和糟糕的作品也有,即使杜甫这样的大诗人也难免。杜诗常谴责地方军阀的恶行,但是他又要靠军阀接济,那个夔州都督的太太过生日,写诗“迁转五州防御使,起居八座太夫人”祝贺,也是肉麻得很。一个时代的作品往往非常丰富,并不仅仅只有优秀的作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1吉林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唐朝诗歌分类
李白杜甫盛唐诗歌
唐诗概说
《唐之韵》--千秋史圣
中国诗歌发展史之唐诗宋词
那些我们熟悉的唐诗里, 铺展了怎样的唐人生活画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