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夜读诗话:当风流已成为往事34下
第34篇 杜牧:何以“赢得青楼薄幸名”(十二)



  总之,这时是小杜在哪泡妞时间地点都有,人证物证俱在,风流小杜最终也只能低下高傲的头颅,羞得无地自容的样子,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下去。



  哈哈,你以为牛领导是吃素的啊,他和老狐狸李德裕斗志斗勇时你还未成年呢,那可不是盖的。



  从此以后,杜牧的风流韵事连同他的绝世诗才同样闻名,并传之后世,照耀千古,成为不灭传说,温暖和取悦了世间许多有情男女,嘿嘿。



  至于小杜和领导抢女人,以及赛龙舟得美人的故事,前文已经剧透,在此省略五百字。
  最见鬼的是,他抢不到女神张好好却碰到了境况不好的张好好,而且同一种类似的事情居然让小杜连续碰上,那就是在洛阳碰到落魄张好好的前两年,也就是唐文宗大和七年(公元833年),杜牧出差路过金陵,居然碰到了以前倾国倾城曾把皇帝弄得神魂颠倒的大美女杜秋娘(还是本家呢),其时的杜秋娘与沦落洛阳的张好好相比好不到哪里去,也就是“穷且老”的模样,于是写下曾经传唱大江南北的脍炙人口的《杜秋娘诗》,慷慨悲凄,因为杜秋娘原本就是当时大唐风云一时的著名女人,许多人都知道她曾经的辉煌。



  杜秋娘何许人也?这个在小杜的诗序里是这样介绍的:“杜秋娘,金陵女也。年十五为李锜妾。后锜叛灭,籍之入宫,有宠于景陵。穆宗即位,命秋为皇子傅姆,皇子壮,封漳王。郑注用事,诬丞相欲去己者,指王为根,王被罪废削,秋因赐归故乡。予过金陵,感其穷且老,为之赋诗。”



  如果你不好理解,那么我们也可以给点提示,大凡读过唐诗的人,一定对如下这首诗似曾相识:“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对,这就是家喻户晓的《金缕衣》,据说这首诗的原作者就是杜秋娘(也有说是民间佚名的),这下总算是如雷贯耳能雷倒一大片了吧?



  那么,为什么曾名动大唐光彩照人的杜秋娘,会沦落到又穷又老惨不忍睹的地步呢?这里面一定是发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故事,的确如此。



  按照小杜序文里的叙述,杜秋娘本是金陵超级大美女,她本人不仅姿色过人还有多方面的才能,既能吟诗作曲又能唱歌跳舞,是当时大唐的风云人物。



  在杜秋娘十五岁时,她唱的一曲声情并茂的《金缕衣》就俘虏了镇海节度使李锜的心,
  李锜是李唐宗室子弟,据说是唐朝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的八世孙,李锜见到杜秋娘人美声甜,便以重金将她买入府中纳为小妾,还真会花开堪折直须折也。后来酷爱《金缕衣》的李锜命侍妾杜秋娘在酒宴上“长唱此辞”,爱不释手。
  

第34篇 杜牧:何以“赢得青楼薄幸名”(十三)



  总之,因为美丽动人的杜秋娘,使皇室子弟李锜过上了一段天上人间般的美妙销魂时刻,生活过得比蜜甜,赛过人间仙子。




  不过,后来野心勃勃的李锜可能是因为美女张扬了当皇帝的心吧,居然起兵对抗朝廷,割据自雄,最后兵败被杀。失去靠山的杜秋娘也作为罪臣家眷被送入后宫做官奴,因为人靓声甜、能歌善舞,正好可以继续发挥她的个人专长,在皇宫里充当歌舞姬。



  而杜秋娘的这一跳,又跳出了她人生的第二春(美女就是不同),因为当年曾以一曲《金缕衣》名动天下的杜秋娘,又再以此大唐经典金曲俘虏了年轻有为的唐宪宗,立马从罪婢一跃成为皇帝的新秋妃,很快实现人生的华丽转身,美色确实是生产力也。



  当然,这样并没有贬低杜秋娘政治智商的意思,因为这位美人也确实不是那种胸大无脑头发长见识短的角色,虽然杜秋娘唱红的也就是同一首歌《金缕衣》,却在政治方面颇有见解,所以有为皇帝唐宪宗也有意给她出来参政议政什么的,做业余政协委员,有些建议还颇为得分,让皇帝刮目相看的同时也更加宠信她了。以至于后来李德裕的老爹李吉甫劝唐宪宗广选天下美女再充实后宫人才时,唐宪宗居然玩“猫腻”拒绝了宰相的好意,还十分自豪地说:“得秋妃我愿足矣。”大有他的祖宗李隆基“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架势,从这可见秋妃是何等光彩照人。



  那为什么后来却沦落到“钱又无人又老”的尴尬境地了呢?这当然又是残酷政治斗争的结果。



  因为花无百日红人无百样好,她的恩主唐宪宗鞠躬尽瘁后,唐穆宗即位,然后任命杜秋娘为皇子李凑的保姆,也正是这一不起眼的职务,让她又像上次一样卷入了权力斗争的漩涡中,简直是防不胜防。因为当时郑注用事,发生了诛灭宦官的“宋申锡门”,漳王李凑素来贤明颇有声望,这也是宦官的大忌,他们怕皇帝立其为太子,于是趁机利用“宋申锡门”打击李凑,说李凑勾结宋申锡图谋不轨,李凑因此失势被废为巢县公,再次失去依靠的杜秋娘,也就得离开皇宫被撵回金陵老家,从此无依无靠地过日子,不穷且老又能如何?人生大抵也就是如此变幻无常了,烟花散尽是冷寂,且将叹落花流水春去也,换了人间。



  所以,当同样落魄的小杜出差金陵见到遭遇人生突然变化而“穷且老”的杜秋娘时,也只能同病相怜地赋诗一首排遣愁思了:“己身不自晓,此外何思惟。因倾一樽酒,题作杜秋诗。愁来独长咏,聊可以自怡。”(《赠杜秋娘诗》)



  话说唐朝“朦胧诗”派主将李商隐与小杜成好朋友后,共赠诗两首给小杜,一首就是前文提过的“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而另一首就是“杜牧司勋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诗》”,可见李商隐很欣赏小杜的这首诗。
                                                      

第34篇 杜牧:何以“赢得青楼薄幸名”(十四)



  据说小杜也不是一下子就“花心”的,这个古代最著名的“萝莉控”,当然也曾经纯洁过,比如前文所说的他在江西沈传师做幕僚时,虽然也对领导的如花美眷张好好垂涎三尺,不过也只不过是“有贼心没贼胆”的那种,又因为和沈是世交,也不好在熟人面前太放荡,所以其时的杜牧还比较注意维护自己的光辉形象,后来他就因官场失意慢慢变了,老油条的他也无所谓维护什么清誉口碑了,在十里洋场的扬州还整天花天酒地,做出了一些令人瞠目结齿的举动来。



  毕竟扬州的夜生活诱惑力太大,这正如唐人所写《扬州梦记》中所描述的:“扬州,胜地也,每至城向夕,娼楼上常有纱灯无数,辉煌罗列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这天堂般的仙境当然让风流才子小杜抵挡不住,小杜什么都可以抵挡,就是不能抵挡酒色的诱惑也。



  当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小杜也不能在纸醉金迷的放浪生活里一直醉生梦死,此后更加是陷入风雨飘摇的生活困境中。除了仕途的备受打击排挤,还有家庭生活上的不幸让他操碎了心。



  做京官期间,因为杜牧的宝贝弟弟杜顗突然间生了严重眼疾(据说是严重白内障,“顗后病目而卒”)需要大哥的照顾,于是也打乱了小杜这种潇洒不羁放浪形骸的疯狂欢场生活。



  小杜和兄弟情谊很深,他和弟弟杜顗俱登进士第,近三百年的有唐一代就区区6000多进士,他们兄弟俩就占了两个宝贵的名额,简直就是杜家的奇迹,可以说是祖上显灵。所以兄弟俩也惺惺相惜,大加欣赏,杜顗去润州履新时小杜还深情款款地赠诗曰:“少年才俊赴知音,丞相门栏不觉深。直道事人男子业,异乡加饭弟兄心”(《 送杜顗赴润州幕》)什么的,从字里行间就一眼能扫描出他们之间的一往情深(也想起了苏东坡落难时和他弟弟苏辙的兄弟情深,很感人肺腑)。



  杜顗生眼病后生活不能自理,寄居在扬州禅智寺。据说杜牧为此请长假前来探望,并加以照料了一段日子,宦途沉浮聚少散多的兄弟俩,一定亲密地和诗话家常,有说不完的话题,因为在此期间杜牧还写了一首著名的《题扬州禅智寺》:“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是啊,在禅意丛生的禅智寺,在蝉噪鸟鸣的幽静环境下,面对如此脆弱的弟弟,小杜还满怀深情地大叹“歌吹是扬州”,可谓是失落寂寞之至。



  此时的十里烟花还是沿续往昔的繁华和热闹,到处莺歌燕舞也,小杜只能“遁入空门”面壁思过,何况其时小杜已经名满天下,而被羁留寺院的他也只能是“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让寂寞哀愁每天缠绕心间,和以前的颠鸾倒凤忘乎所以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那种凄苦可想而知。



  这世间,谁都有喝凉水都塞牙的时候也。
  

第34篇 杜牧:何以“赢得青楼薄幸名”(十五)



  后来,弟弟的眼病却老也不见好转,而他的假期又到了,因为按照大唐事假规定:“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也就是说如果官员请事假超过百日不回来销假,就当是自动离职处理,连正式工作也保不住了。



  这个问题当然非常要命,兄弟的病没有起色,无人照顾不行,而自己又要养家糊口,如果失去了公务员资格,那全家不是要吃西北风了?



  所以权衡轻重利弊之后,小杜以弟弟需要照料为由提出调离中央政府外任地方,反正对于毫无正义可言搞得一派乌烟瘴气的朋党之争,他也早已十分厌倦,巴不得离开凶险的政治漩涡而后快,能留在富庶而风情万种的江南也不错,所以当时才35岁还很年轻的杜牧也乐得就近做官,带着生病的弟弟一起到宣州,他做的是团练判官。



  重仕宣州,可谓是故地重游,8年前他就曾随沈传师在宣州做官,如今风景依旧人去楼空,也只能感叹人生苦短,聚合无常,韶华已逝,徒呼奈何,于是不禁睹物思人,思古幽幽,怀想昔日的繁华。



  小杜的咏史诗很出名,往往借史讽谕统治者的骄奢淫逸,比如“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很著名,而他自己何尝又不是“赢得青楼薄幸名”?这个倒有点幽默也。



  不过在宣州做不到两年,杜牧“旋官左补阙、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员外郎。”重做京官。此后,还是不能安枕无忧,因为被人认为是牛党分子,而且为人又太“刚直有奇节”(《新唐书》),所以曾经的好朋友李德裕翻脸不认人,把他扫地出门又赶出京城,出为黄州刺史,后又任池州、睦州刺史,做了7年的地方官,此正是其自嘲的“三守僻左,七换星霜”的来历,简直就像风中的风车狂乱地随处转。



  在地方官的任上,他也能像老大爷白居易一样兴利除弊,为民做了一些好事。史载:“宣宗大中二年(848),得宰柏周墀之力,入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转吏部员外郎。大中四年,出为湖州刺史。次年,被召入京为考功郎中、知制诰。第三年,迁中书舍人。岁暮卒于长安,终年五十岁。”



  关于小杜之死,还有一个花絮般的传奇,也就是小杜居然能托梦知道自己的人生结局,简直就是玄之又玄。



  据《金华子》记载,杜牧曾做了一个十分奇怪的梦,梦里有仙人告诉他说,他最后的官职就是中书舍人。果然杜牧当上中书舍人后不久就死了。更加奇怪的是,小杜居然还自撰墓志铭,而且把自己写得十分平庸。



  而最离奇的是,据《新唐书》记载,一生俊朗豪健、风流倜傥的小杜把自己不堪入目的墓志铭写完之后,居然闭门在家学弱不禁风眼泪常伴的林黛玉焚烧自己的诗稿,仅留下平生诗作十之二三,十分可惜。



  不知小杜此举意欲何为,有人怀疑是小杜有意“毁尸灭迹”,为自己曾经的“青楼薄幸”恶名避讳,宋人刘克庄还毫不客气地直接点名指责杜牧“风情不浅,青楼薄幸之句,街吏平安之报,未知去元、白几何”。从这也可以窥见小杜那怀才不遇的一生在夜夜笙歌、醉生梦死的伪装背后,折射出了其生不逢时、理想化为泡影的极大失望和深深悲凉,呜呼哀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掩却风流债:杜牧为何临死时烧诗稿
赢得青楼薄幸名,他是史上最早的萝莉控?
大唐才子中的那些美男子(四):杜牧的薄幸史
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风流恰如杜牧,赢得青楼还有超多绯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