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读书诗】游酢《诲子》

诲子

[宋]游酢

 

三十年前宿草庐(1),五年三第世间无(2)。

门前獬豸公裳在(3),只恐儿孙不读书。

 

【注释】

(1)草庐,指茅草搭盖的简易的房子,意谓家境贫寒,家无片瓦。

(2)“五年三第”一解以为是一家中五年三人中进士。一解认为“五年三第”当指一年一度的县学选考州学的考试,州学每三年一次的作为贡士入太学的考试;太学外舍考内舍的考试(一年一度)。

(3)獬豸:指古代御史等执法官戴的獬豸冠。也可指代御史等执法官。公裳指官服、官吏的礼服。 

【赏析】

这是一首游酢家教遗训。游氏先祖游匹(五文公)唐代入闽,卜居长坪,至游醉已历九世,曾祖游尚,祖父游三礼家境贫寒,父游潜为布衣,单传游酢一人。游酢少时聪慧过人,过目成诵。8岁能作文章,12岁始读《孝经》,人称“神童”,可是他早年家境贫寒,生活艰辛。邑中传说他幼年读书时;吃饭没有菜肴,用木头削一个木“鸡腿”,撤上盐巴抹上些料酒,用舌舔一舔就此下饭。他拜族叔游复为师,后来在麻沙镇界首村江坊的石壁山(后称集公山)苦读成名。“三十年前宿草庐,五年三第世间无”。考试考中者皆可名第。入太学有严格的限制,要八品官以上子弟,或者是特别优秀的庶族子弟。作为布衣出身的游酢能入太学,绝非易事,况且后来还考中进士,在族人面前确实可以引以为自豪。诗的前两句游酢回忆了自己三十年前家境贫寒,住的是茅草房,虽然出身寒微,可是砺志苦学,在五年之中三次参加各级考试都考中了,在当时那种状况下是比较少见的。

后两句主要是勉励子孙的。“门前獬豸公裳在,只恐儿孙不读书”,獬豸公裳是游酢故居的对门山,游酢曾因此称豸山先生。它也是暗指官职。獬豸是传说中的兽名,也称神羊,“似鹿而有角,能分别曲直,见人斗,能用角触不直者,闻人争咋不正者。楚王曾获此兽,因象其形,以制衣冠,”后来,用懈豸饰刑官,表示公正。所以有朝服、公服之分,根据颜色、图案的不同代表不同的官阶。后两句的意思是:故居门前的獬豸公裳两座对门山还依然耸立在那里,它们是当年先父苦学的见证,只怕儿孙忘本,不肯用心读书。在诗人看来,国家、社会到处都有用人之处,用武之地,只怕儿孙没有锻炼好报效国家的真才实学。游酢希望子孙能象他一样发奋读书,成为国家有用之材。他对子孙谆谆教诲的一片苦心都浓缩在此诗中。游酢对儿子的担心是有根据的。游酢原有七子一女,其五子,七子早夭,其余五子事迹皆平常。

该诗朴实自然、言简意赅,话短情长,貌浅衷深,是诗人细腻思想感情的真实流露,不愧是一首游氏传世祖训。如果把眼光放远一点,游氏后裔,人才辈出,如南宋的游九言、游九功,明代的游居敬等名噪一时,可以说与祖训的勉励不无关系。

 

【作者简介】

游酢(1053-1123),字定夫,南平市延平区南山镇风池村人。宋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开创闽学先驱者,也是位有风格的诗人。他的诗意深沉,耐人寻味。游酢与杨时“程门立雪”的故事,千古流传,成为尊师重教之佳话,游酢着有《易说》、《中庸义》、《诗二南义》、《论语杂解》、《孟子杂解》等,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纪念先贤游酙,最早始于元朝,每年游氏闽北祖地的游氏后裔都会举行纪念活动,并一直延续至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献给人生100句
增广贤文 重新修订版 附译文
游酢家族、祖祠及游酢陵园
千古奇文(相当全,值收藏)
风水:坟地断家事
千古奇文醒世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