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读书诗】文同《夜学》

夜学

[宋]文同

 

已叨名第虽堪放(1),未到根源岂敢休(2)。

文字一床灯一盏,只应前世是深仇。

 

【注释】

1)叨:谦辞,忝辱。(2)根源:指学术的根本。

 

【赏析】

封建时代的莘莘学子,青灯积学,白首穷经,为的就是学优则仕。一朝金榜挂名,步人官场,有的人便摔掉当初的敲门砖,可也有不少人,功成名就,依然笔耕不辍,不断探研字宙人生的各种学问。文同就是其中一个。他三十三岁中进士,曾任集贤校理,后知陇州、洋州,湖州等。他有多方面的才能,以绘画成就最高,尤以画竹著名,自成一格,时人称为“文湖州派”。苏轼和他是表兄弟,绘画方面曾得文同指点,自称“东坡亦是湖州派”。苏轼在诗文中一再对他这位表兄赞扬备至,足见文同在当时名声影响之大。但文同并没有以此自满,依然不断上下求索,探根寻源,几至废寝忘食,终生乐此不疲。这首《夜学》,选自《丹渊集》,盖中年以后所作,是他坚定不移治学精神的写照。

邛州是文同人生道路上的新起点,是他初次登上政治舞台的新考场。同过去穷苦的耕读生活相比,一切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似乎已经变得越来越轻松,越来越悠闲,让人饱暖无忧、心满意足了。然而,文同丝毫也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把宝贵的时间用在追求知识,刻苦读书上;用在寻幽揽胜,从事诗文书画艺术的实践上。他并没有因为自己已经取得功名富贵而稍有懈怠。文同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书籍相伴。在他的房间中,更是书籍满床。他常常挑灯夜读,追根溯源,刻苦钻研。埋头读书,写诗为文,创作书画已经成为他自然而然的习惯。

“已叨名第虽堪放,未到根源岂敢休!”意谓我虽然愧受名第,本可以狂放一下,但学无止境,找还没有探寻到学问的根源,怎么能就此罢休了呢!一“放”一“休”,既展现出一个正直学者淡泊宁静的超脱与顽强执着的追求,又深蕴哲理,阐明了名实之间的关系。庄子在《养生主》中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可他又不主张人们去探求究竟。文同却能“以有涯随无涯”,这正是诗人可贵之处。做学问是吃苦的事,旁证博引,横求纵览,才能探本穷渊而立一家之言。韩愈曾精辟地说过:“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很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答李翊书》)后来朱熹也说过看书做学问的切身体会,“问渠那得请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若求其速成,或迫于势利,不是空话就是假话,那怎么能探得其根深呢!

炫耀的名第与扎实的根本,也就是名与实的问题。这是一对矛盾。固然如苏轼所言:“世间唯名实不可欺。”(《答毛滂书》)可世间毕竟还有不少名成而功未必到,甚至捞名、混名、盗名欺世的人。文同在当时就享有盛名却轻浮名而重实在,这正是文同的难能可贵之处。

诗人是怎样探寻极源的呢?“文字一床灯一盏,只应前世是深仇。”这两句诗作了很好的回答。另二句仿佛一幅意境古朴简寥的图画,形象地展现出作者深夜秉烛夜的情景。末句以恨写爱,直如元杂剧中男女极亲昵而互称“冤家”一样,尤令人回味发谑。

诗人是多才多艺的,他探根寻源的方面涉及到文艺各个领域。这种探索,不只是从书本里找答案,还常常在生活实践中,广泛地迫究它们之间的通感关系。以画竹为例,文同提出“胸有成竹”的理论,绘画必须熟悉所要描绘对象的内部规律(《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在写到文同画竹时,“嗒然遗其身”,“其身与竹化”,作者本身的精神、思想感情与描绘对象融化为一,在这一最高的精神境界之下,作品才具有清新的风格(《书晁补之所藏文与可画竹三首之》)。试想,如不探寻物理根源,或一探辄止,能有如此成就么?以书法而论,文同尝说:“余学草书几十年,终未得古人用笔相传之法。后因见道上斗蛇,遂得其妙”(《跋文与可论草书后》)他不仅学古人书法,还留心领会大自然中各种事物之间情趣通感的奥秘,悟到了“功夫在字外”的道理,从而使书艺大为长进。试想,如不纵横探索根源能从中得到启迪么?

文同很重视道德修养,《宋史》称之“以学名世,操韵高洁”。文彦博守成都时也极赞赏他说:“襟韵洒落,如晴云秋月,尘埃不到”。他不论是做朝官还是地方官.都敢议时政,以廉明著称,故为时人所重,后人所钦。正因为他有如此情操,所以才能淡于名利而崇于实学。人们都喜爱他的书画,多于喜爱他的诗文,以至引起东坡慨叹:“有好其德如好其画者乎?悲夫!”(《文与可画墨竹屏风赞》)

苏轼在《跋文与可墨竹》一文中,记叙了文同提出的“病态创作说”,他说“吾乃者学谊未至,意有所不适而无所遣之。故发于墨竹,是病也。”借文艺创作遣发思想感情,说明文艺创作同文艺家主观思想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也说明创作同“道”的矛盾。那么,在《夜学》中,文字一床,昏灯一盏,等闲名第,攀登书山,不也正是这种病态与矛盾的体现么!

※《历代哲理诗鉴赏辞典》(祝德顺    桥)

 

【作者简介】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居士,梓州梓潼(今属四川)人,世称石室先生。北宋著名诗人、画家、书法家。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神宗元丰初年奉诏知湖州(今浙江吴兴),未到任而卒,但世人以“文湖州”称之。文同富文艺修养,苏轼称其诗、楚辞、草书及画为四绝。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宋代“墨竹大师”文同书画欣赏
北宋 墨竹大师文同作品集
他素有“墨竹大师”之美誉,开创“湖州竹派”,是北宋著名画家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教案(两个)
戏说文同:诗文书画全能的“清贫太守”!
行云流水 振笔直遂——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