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故事】孔子诲子路学

孔子诲子路学

 

【原文】

孔子谓子路曰:“汝何好?”子路曰:“好长剑。”孔子曰:“非此之问也。请以汝之所能加之以学,岂可及哉?”子路曰:“学亦有益乎?”孔子曰:“夫人君无谏臣则失政①,士无教友②则失德。御狂马不释其策③,操弓不反于檠④。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毁仁恶士,且近于刑。君子不可以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弗輮⑤自直,斩而射之,通于犀革,又何学为乎?”孔子曰:“括而羽之⑥,镞而砥砺之⑦,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教哉!”

(刘向《说苑·建本》)

 

【注释】

①谏臣:忠心耿直敢提意见的大臣。②教友:可资请教的朋友。“教友”一作“教交”,意思一样。③御狂马不释其策:这句说,驾驭性情狂暴的马,不能放下马鞭。释,解除。策,马鞭。④操弓不反于檠(qínɡ):这句说,所操的弓,需要檠来辅正,才不会变形失准。檠,矫正弓弩的器具。⑤毁仁恶士:毁弃仁义,厌恶贤士。⑥且近于刑:则将近于罪刑。⑦輮:用火烘烤来改变材料的曲直状态的工艺技术。荀子《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是指把用烘烤技术把笔直的木材弯成轮子。这种技术也能把弯曲的木材等变直。“南山有竹,弗輮自直”是说不用这种技术,南山竹就是笔直的。其中“輮”代表学习过程。⑧括而羽之:谓着羽毛于箭末。这是为了使飞行时较稳定。括:箭的末端。羽:羽毛。这里用作动词,在箭的末端扎上羽毛。⑨镞:箭头。砥砺:磨刀石。这里用作动词,磨利。

 

【译文】

孔子问子路:“你喜欢什么?”子路说:“我喜欢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你这事。以你的才能,再加上学习,还有谁能比得上你吗?”子路说:“学习对人也有好处吗?”孔子说:“做一个君主没有直谏的忠臣,在施政上就会有过失;做一个读书人,没有教诫自己的朋友,在品德上就会有过失。驾驭性情狂暴的马,手里不能放下鞭子;所操的弓,需要檠来辅正,才不会翻转失形。木材需要靠绳墨才能锯得直;同样的道理,做人也需要有人劝诫,才能成为没有过失的人。凡接受教导注重发问的,谁不能顺利有成就?毁弃仁义,厌恶贤士,就将近于罪刑了。所以君子不可不学习!”子路反驳道:“南山上出产箭竹,不要用人工去煣直它,自然长得很直,用刀把它砍下来做箭射人,可以射穿犀牛皮做的坚甲。由此可知,人又何必学习呢?”孔子说:“在箭尾再加上羽毛,把箭头磨得锐利,它不是可射得更深入吗?”子路拜谢说:“我恭敬接受老师的教诲。”

 

【学习笔记】

这个故事,刘向《说苑·建本》有个题目叫“君子不可以不学”,说的是孔子劝子路学习的事情,本人用“孔子诲子路学”来概括。文中大部分语句都好理解,问题集中在“操弓不返于檠”这一句上。“檠”是校正弓的器具,许多书和文章都注了这一条。《淮南子·修务》说:“故弓待檠而后能调”也说明“檠”的作用在于调弓。但是光凭这个注还是不好理解这句话。我们在一些译文中,就能看到五花八门的译文,有说“驾狂马不放下鞭子,拉强弓不松回原位”,有说“对性情狂放的马不能放下鞭子,操弓射箭则不能随便更换辅正的檠”,有说“驱赶狂马的人不能放下鞭子,操拿弓弩的人,不能丢下正弓的器具”,有说“狂奔的马,需要控制不能丢掉马鞭;所操的弓,需要檠来辅正,才不会翻转失形”等等,不一而足。巴蜀书社出版的曹亦冰译注的《说苑·新序》说:“驾驭狂奔的马不能丢下手中的鞭子,已经使用的弓不用再将它放回矫正弓弩的器具里。”这个注释也有问题,似乎把学习看成一劳永逸的事情,而不是不断学习。

语境和词语解释的和谐统一,应该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而我们的许多注释都会绕着走,这也是注释中“当注不注”的通病。这句话的症结在于对“反”的理解。“反”一本作“返”,这也是有些句子翻译中出现“回到”一类词语的原因。也有些人把“反”解释为“反对”或“丢弃”。我认为这个解释是比较接近原意的。可能用“违背”来解释更好。

“御狂马不释其策,操弓不反于檠”都是用比喻来说明学习的作用的。这个故事在《孔子家语》中也有,语句略有不同,解释者云“御狂马不释策(御狂马者不得释棰策也),操弓不反檠(弓不反于檠然后可持也)。”“策”和“檠”显然都和“学习”相关。“狂马”要走上正道,需要不断的鞭策,弓要能正常使用,需要时常用“檠”来矫正(这和枪要矫正准星一样)。“檠”代表了标准。使用弓不能偏离檠的矫正,“檠”也就起了学习的作用。

(朱福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孔子家语》卷19子路初见诗解1受学重问劳忠信礼
《孔子那些事儿》第11章
论语注释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诗经·雅·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论语·注释-读解】
中华智慧经典《孔子家语》·(第13~2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