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冲刺满分作文 中考卷 第二部1

中考环境解读


        从语文学科课程标准对教、学、考、评作文的要求、全国中考作文命题近六年发展趋势、河南省19年中考作文题目统计分析、全国各地中考作文评级标准的解读等方面了解和把握中考作文所处的环境,是临考师生运用“知己知彼”的兵法,从容应战的必要保证。

 

一、课程标准规定


        了解《语文学科课程标准》,有利于准确地从根本上把握作文教、学、考、评的所有依据。
        《语文学科课程标准》对作文的要求是:
        1、(有的放矢)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情真意切)写作时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善于创新)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4、(中心突出)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想象和联想,丰富表达内容。
        5、(四种文体)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缩扩续改)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和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重在过程)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思,注意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8、(修改提高)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于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9、(标点正确)能正确使用常见的标点符号。
        10、(勤写多练)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写作。

 

二、命题趋向统计


        浏览《全国中考作文命题近六年发展趋势一览表》,有利于把握中考作文命题的大方向。

 

 

话题作文:一路下滑向谷底
选题作文:先升后降难离去
半  命  题:稳步上升显赫地
全  命  题:扶摇直上第一位
材料作文:缓慢升降有一席
小  作  文:多年不见藏形迹

 

三、河南资料分析

 

        根据上表,我作出了如下的分析、预测,并给有关师生提出几点可能还是不太成熟的建议:

㈠命题形式、发展轨迹、几点预测

        1、综观河南省19年来的中考作文命题,也和全国各地市的中考作文命题一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讨、发展、分化改组的过程。
        2、从命题形式上来看:19年来,共出作文题目30道,其中,命题作文10道,半命题作文6道,话题作文5道,给材料作文8道(1996、1997、1998三年各视为两道),小作文1道。
        3、2003年及以前,基本上是只有一道必做的文题(1996、1997、1998三年例外);2004年及以后,都是二题选一,学生作文的回旋余地更大。
        4、从1996、1997、1998三年的命题与2004年以来的命题结合着来看,河南省的命题研究是很有远见和创造性的,所以其命题形式值得重视和研究。
        5、就在话题作文横扫全国一枝独秀的时候,河南省也没有让它独霸题坛(2003年例外),而是用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来给它平分秋色。近三年来,话题作文已经淡出河南省的中考作文命题,不见踪影,以后恐怕也难以东山再起了。
        6、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给材料作文和二选一的形式将交替占领河南省中考作文题坛,并且还要继续顽强地表演下去。


㈡应试体裁、有关规定、几点建议

        1、从应试体裁来看,虽然有11年明确规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甚至有两年,就连诗歌这最后一道屏障也打破了,但是,就这19年中的30道题目来看,可以写成记叙文的,至少有25道!可以写成议论文的,最多有13道!从这两个数字可以看出:记叙文仍然是中考作文命题和应试的“主力军”,议论文也是不可或缺的“偏师”;其他体裁,即使全部加在一起,也难以形成气候,与之抗衡。
        2、虽然中考文题明文规定了“文体不限”,但绝对不是不讲文体。笔者认为,越是这样,反而越要讲究文体!因为,一般的人可能会以为,既然“文体不限”嘛,我就可以“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随心所欲任意驰骋了!如果你果真就有操控散文的能力,那倒也罢了;如果没有,那岂不是胡编乱造胡说八道?岂不要评卷老师笑掉大牙、跌破眼镜?在这样一批真正是不讲文体的环境里,你的讲究文体的文章岂不就占了上风?
        3、事实上,中考考生一般都是从学前就开始“看”记叙文,从小三开始正式练习写记叙文的,到中考时节,最少也正式练习了六年时间。以每年30篇计算,至少也写了180篇大大小小的记叙文!而议论文呢,一般是到初中才开始注意学习的,正式练习的作文一般10篇左右!这两个数字的对比说明了什么?要想在考场上驾轻就熟,对绝大多数的中考考生来说,仍然是记叙文!
        4、不过,我在这里所说的记叙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记叙文,而是经过了加工改造的记叙文。用一个比较规范的说法就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说明、议论、抒情、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巧妙地选穿日记、书信、散文、小说、童话、寓言故事、神话、科幻、题记、后记、小标题等等外衣进行适当的包装,并且经过了龙眼命题、凤头开篇、猪肚扩容、豹尾收束等规范的文章形式。这要经过一定的专研和努力才能实现。
        5、可以欣慰地告诉你的一条捷径是:我的《冲刺满分作文》系列作文丛书一套九卷中的《入门卷》《中考卷》《高考卷》里面,都各自罗列了包括上述种种的36种包装方式,供你选择参考使用,助你过五关斩六将,冲刺满分。
        6、当然,这108种包装方式里面,绝对不只是只供写记叙文的同学作参考的,那些对文学、对新闻、对应用文、对网络、对文言、对……等等,有着特殊的爱好并有一定的专长的,也完全可以找到你的用武之地。即使是诗歌,只要不作为全篇的形式出现,在文章里面恰当运用,适当点缀,不也可以有助于提高作文的得分吗?


㈢文章内容、当年时事、必备题材

        1、从1991、1992、1993、1994年的作文考题来说,河南省的中考作文命题是带有明显的当年重大时事的倾向的。1991年的《生日》,是在7月1日上午开考的,这应该很自然地使人联想到中国共产党的70周年大庆。1992年的《我为此而自豪》的背景,是在此之前的3月份轰轰烈烈进行的雷锋同志逝世和毛主席题词30周年纪念活动。1993年的《压岁钱》的背景是,改革开放的直接成果之一,是孩子们过年时钱包鼓起来了,这压岁钱怎么用?既是给大人们,也是给孩子们提出的一道必答题。1994年,关于“减负”的讨论全国展开,减负的直接效应就是《书包》重量的下降,这不也是明摆着的吗?虽然,文章里面不反应这些内容,也是完全可以写好的,但是,你能够否认,出题人就完全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吗?
        2、那时以来,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对河南省中考作文命题的影响日渐式微。不过,关心国家大事,适当写入作文,肯定不是坏事。就拿2008年的河南中考作文来说:第一个命题作文《那个故事的主角是我》,要写个有意义的故事;第二个材料作文“阅读下面三则材料,然后作文。 ①一花不成春,独木不成林。②如果你想走得远,请和大家一起走。③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3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松松进洞里。 ”,要谈谈团结合作的问题。如果联系到当年的南方冰雪、四川地震、西藏暴乱、奥运圣火等等来作文,是不是材料信手拈来、中心明确突出?
        3、从现在到明年的五一节前,至少有一件国家大事是每个人都不会忽略的,那就是建国六十年大庆。大到党的领导、改革开放、国家的繁荣富强;小到一人、一家的成长道路、发家致富,不都是大有文章可做吗?
        4、有没有常备的必备题材呢?有的。比如,个人类(自己的生活环境、发展进步、人生成长、体验感悟、思想认识、情感交流等),家庭类(各个成员的工作、生活、娱乐等可以提取的有意义有价值的材料),学校类(校园、老师、同学学习、活动、课内外等可以提取的有意义有价值的材料),社会类(各种阶层的人、亲戚朋友等在社会活动中可以提取的有意义有价值的材料),自然类(观察自然、感受自然、亲近自然、欣赏自然、保护自然),等等。当然可以有很多种分类的方法,这里就不多举了。
        5、怎么准备呢?建立个小本子,平时注意收集积累,随手记录;有空闲的时候,再加以分门别类,整理编目,翻翻看看,复习复习。这样,写作的时候,考试的时候,还会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发愁吗?


㈣评分标准、冲刺满分、几个药方

        1、河南省的中考作文评分标准,19年来一直在稳定中发展。
        2、2001年的一类文(36-40分)是这样规定的:内容方面,思想感情真实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方面,语言通顺;结构方面,条理清楚。
        3、2009年的一类文(46-50分)规定:内容方面,思想感情健康,立意深刻,内容充实,中心突出;语言方面,文从字顺,语言准确生动,表达好;结构方面,结构严谨,层次清楚;字体工整;书写方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4、除了在内容、语言、结构三个方面更趋于完善之外,还增加了书写的要求。
        5、分数比例从当初的40/100发展到现在的50/120。满分比例从当初的0/100发展到2001年的1/100、2003年的3/100、2005年的5/100。
        6、另外,还明确规定了加分的标准:
        以下四项有一项突出者,可酌情加l~4分,加到满分50分为止:(1)感情特别真挚感人,对人生、社会、自然有独特感受。(2)立意新颖、深刻。(3)构思巧妙。(4)语言有特色。
        7、这就不仅从规定上使作文的满分有了可能,而且从加分方面,使作文的满分有了保证。
        8、只要我们坚持上面说的,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说明、议论、抒情、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加穿日记、书信、散文、小说、童话、寓言故事、神话、科幻、题记、后记、小标题等等外衣,最后,再进行一下关于感情、立意、构思、语言等方面的加分练习,获取中考作文的满分,就不会只是美好的理想,而很可能就是活生生的现实!
        9、不过,还是要再开上几个专用的药方,抓紧清除你现存的“小毛病”,以使评卷老师对你的应试文章再加青睐:①字体潦草变工整;②涂改无方变有方;③错别字多变不多;④命题一般变新颖;⑤开头拉扯变精炼;⑥主体干瘪变丰富;⑦结尾拖沓变有力;⑧层次不清变分明。(本书《中考卷》里面没有准备它们的位置,《高考卷》里面第一部分《满分作文18讲》将专门详细具体地解决这些问题)。

 

四、评分标准解读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评级标准尽管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但主要内容差别不大,大体分为四大部分:
        内容项,含六条要求:①符合题意;②拟题恰当;③思想感情真实健康;④内容具体;⑤中心明确;⑥运用描写、议论恰当。
        语言项,含五条要求:①通顺;②简明;③连贯;④得体;⑤没有语病。
        结构项,含四条要求:①完整(有开头、主体、结尾);②条理清楚;③分段恰当;④详略得当。
        文面项,含四条要求:①卷面整洁;②书写规范;③标点正确;④行款、格式正确。
        这四部分内容要结合中考作文进行准确的分析理解,从而切中实际地把握中考作文阅卷的评级界限。
        下面再展开一些来说。
        1、内容方面:思想感情健康,立意深刻,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所谓思想感情真实,即要求文章具有真实的情感。因为真实的情感是文章的灵魂。凡能够深深打动读者的作品,往往是作者在作品中倾诉了自己的真实情感。要写出真实的感情,那么,在同学们每一篇文章中的“我”,都应该是真正的“我”,是你自己的本来面目。要做到这一点,在作文时就必须时时提醒自己:没有欢乐时,决不可以强颜欢笑;没有悲伤时,也不可故作愁态,要真实地展示自己的灵魂色彩,写个人的悲欢离合,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从而抒写自己的心灵,表现自己的灵魂色彩,在揭示自己内心世界的同时,讴歌伟大的时代,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因为任何个人的思想和行为,都是时代和社会现象的一个组成部分,时代风貌与精神,正是由无数个人的思想和行为组合而成的。所以,离开了一个真实的“我”,谈时代风貌的精神便是一句空话。
        所谓思想感情健康就是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合乎最广大人民的思想愿望,作文中所赞所爱,所批所驳,都要从这一点出发。文章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应是积极向上的,而不是消极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弘扬民族精神,发扬革命的优良传统都可以成为作文的主题。这种思想感情表现在我们的作文中,应该是鲜明的、饱满的,而不是含糊的、模棱两可的。这些要求,对记叙文如此,对议论文也是如此。在议论文中,还特别注重作者的观点要正确,要使我们的作文见解、主张正确无误。
        所谓内容具体,在记叙文中,主要指的是人、事、物;而在议论文中,指的是作者提出的观点主张;在说明文中指的是说明的对象。所谓“具体”,就是不抽象。内容具体,在记叙文中表现为人、事、物不能空洞形容,要用真实充分的材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事情的来龙去脉、事物的变化过程。在议论文中,就是只要有充分的论据来证明论点(自己的观点)。在说明文中,在说明事物的特点时,要明确写出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总之,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材料充实是内容具体的必要条件。
        所谓“中心”,在记叙文中叫中心思想,就是作者通过记叙人物、事件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在议论文中叫中心论点,即文章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在说明文中指的是说明的主要特点。中心明确,就是作者在一篇文章中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十分清楚,而决不是含糊不清。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这篇文章的灵魂和统帅,材料是它的血肉,二者结合,文章才显得血肉丰满,神采奕奕。因此,同学们在写文章时要处理好材料和中心的关系。有时,同学们在写作时也常犯这样的毛病,即在文章中堆砌了大量的翔实而具体的材料,只因这些材料与中心不符,而不但没有突出文章的中心,反而淹没了中心,使中心意思模糊不清。
        2、语言方面:文从字顺,语言准确生动,表达好。
        语句通顺是对语言方面的要求。所谓语句通顺,是指说话语法方面和逻辑方面没有错误,而且论证推理和说话都做到了连贯自然,在平时的作文中时常出现句子前言不搭后语,磕磕绊绊,读起来不顺口的现象,其原因就是语句中有不合语法的地方,或者表达欠准确,或者论证推理、道理阐述层次欠清楚,以至使语句在表达上表现得颠三倒四,脉络不清。我们在作文时,要力求做到语句通顺,层次清楚,连贯自然。
        3、结构方面:结构严谨,层次清楚。
        所谓结构严谨,是指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连接。文章的结构受内容和表达中心的限制,即文章的结构要如何安排要符合表达中心的需要。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哪段在前,哪段在后,作者都要精心安排,这就是所谓的“条理清楚”。
        4、文面方面:字体工整,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书写规范、正确,对于中学生来说方佛没有必要强调,但实际却不然。目前的情况是还有许多同学很不重视书写。不仅写字潦草,而且错别字在部分同学的习作中也时有发现。写字规范、正确、工整、字迹清楚是个习惯问题,平时作文要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考试作文更应该切实做好,决不可马虎潦草从事,也不要胡乱简化。写字要规范,否则便是错别字,考试因为错别字扣了分,实在太可惜。
        作文的格式并不复杂。题目居中,独占一行,每段开头空两格,从第二行开始顶格写。每字占一格,破折号、省略号占两格;引号、书名号分为两部分,前后各占一格;其他标点均各占一格。标点符号虽不复杂,但必须充分重视,有的同学在作文时,标点时常出现不规范或随意运用的情况,这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
        卷面整洁,主要涉及添加、删除问题。在发现缺少了某个字词之后,要执行添加,规范的做法是在相应的位置上方或下方打上一个“V”字符号,并写上要添加的字词;在发现多了某个字词或句子之后,要执行删除,规范的做法是,单字从左上到右下轻划一条斜线,两字或两字以上用一条横线划去。如此一来,就可以避免因随意涂抹而造成的卷面不整洁的问题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0年中考语文作文的命题形式分析及预测
作文指导|2016年中考作文满分攻略(5-8)
中考作文
【福利】高考作文冲破50分大关,秘诀就在这4个“套路”!
“快乐有多久”作文导写
作文用文言文写好吗?高考语文阅卷组长问答第1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