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描写乐观疏狂 ?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关键词】

诗词名句,抒情,性情,疏放,乐观旷达,生死观

 

【名句】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出处】

晋·陶渊明《拟挽歌辞》(其三)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译注】

既然已经死去还有什么话可说,我已把身体寄托在这山峦之中了。

①嶕峣:很高的样子。

②向来:刚才。

③或余悲:也许有些人还有悲伤。

④亦已歌:也开始唱歌了。

⑤何所道:有什么可说的呢?

⑥山阿:山陵。

 

【说明】

  《拟挽歌辞三首》是陶渊明晚年六十三岁的作品,写于陶去世前两月。诗人假设自己死后亲友的情况,既表达自己对生死的看法,也安慰亲友不必过于悲伤。这首诗写下葬的情形。更多描写乐观疏狂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

 

【赏析】

  诗歌中的生死主题,主要是感慨人生的短促,死亡的不可避免,关于如何对待生、如何迎接死的思考。在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中已有不少感叹生死的诗歌,魏晋以后生死主题越发普遍了,如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以及陶渊明的“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陶渊明对待生命所采取的是不以生死为念的顺应自然的态度,他有超越生死的眼光,认为死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人死去有什么关系呢,只不过是把尸体托付给大自然罢了。诗人一生崇尚自然,沉醉于自然,在他看来,死后葬于山陵,是客观主动地同大自然的交合,所以不值得大惊小怪。陶渊明的这种以轻松愉悦的态度去迎接死亡的旷达人生观,在佛教轮回观念大为流行的晋宋之交,带有十分难能可贵的朴素唯物观点。

 

  (责任编辑:夏素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拟挽歌辞》:千秋万代后,谁知荣与辱?
(新高考)陈翔鹤《陶渊明写<挽歌>》阅读训练
陶渊明 自挽诗
陶渊明《拟挽歌辞》 其三“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全诗翻译赏析
古诗文名句
千古难关箫一曲——谈死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