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清帝王家孩子为何早夭多:故宫不建烟囱惹的祸
故宫中的暧阁

  帝王之家六个孩子死亡率100%,这还是非常不正常

  1627年,明朝第15个皇帝,明熹宗朱由校驾崩,年仅22岁。熹宗国号天启,也称天启皇帝。天启皇帝在位七年,生有三子三女,可惜全部夭折,无一长大成人。没有继承人的天启皇帝被迫将风雨飘摇的帝国交给了自己的弟弟信王朱由检,也就是后来的崇祯皇帝。天启皇帝去世17年后,北京城被李自成攻破,崇祯皇帝于煤山自缢,大明王朝也走到了尽头。

  天启皇帝贵为一国之尊,只活了22岁,六个子女全部夭折,令人叹息不已。但他的悲剧并非个例,考察一下明朝皇帝的寿命和子嗣情况,我们就会发现,短命加子女早夭,几乎是明朝皇帝的普遍现象。

  截至北京陷落,明朝共计16个皇帝,其中活过50岁的只有4个:太祖朱元璋活了70岁,成祖朱棣活了64岁,嘉靖皇帝活到59岁,万历皇帝活到57岁。其他皇帝大都在40岁左右去世。

  需要说明的是明朝虽然言官经常闹事,但皇权一直没有旁落。明朝皇帝除了建文帝不知所踪和崇祯皇帝自杀外,其他皇帝均非横死。虽然那时候医疗条件有限,人均寿命普遍不高,但衣食无忧的皇帝寿命如此之低,还是很令人意外。

  除了寿命,大部分皇帝在子嗣方面也不尽如人意。景泰、天顺、弘治、嘉靖都是一子单传,正德、天启干脆绝嗣;后代较多的只有洪熙、宣德、成化、万历四人而已。

  我们看看天启皇帝的子女情况:

  天启皇帝并非不能生,事实上他生育能力还不差,有3子3女:

  长子朱慈燃,生母张皇后,天启三年(1623年)十月生,生下就是死胎,后追封为怀冲太子。

  次子朱慈焴,母皇贵妃范氏,早夭,出生时间不详,后追封悼怀太子。

  三子朱慈炅,母皇贵妃任氏,天启六年(1626年)六月,因为北京城发生爆炸受到惊吓,不到一岁夭亡,后追封献怀太子,

  长女朱淑娥,母皇贵妃范氏,天启三年(1623年)十二月十五日早夭,年仅两岁,后追封永宁公主。

  次女朱淑嫫,母成妃李氏,天启四年(1624年)十二月二十日早夭,年仅一岁,后追封怀宁公主。

  三女,早夭,具体情况不详。

  在明代,婴儿夭亡并非罕见,但是,堂堂帝王之家,六个孩子死亡率100%,这还是非常不正常。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情况呢?年代久远加深宫阻隔,几百年前的皇家内情,我们只能从历史记载中寻找蛛丝马迹。

  皇族一氧化碳中毒绝非仅见于明朝,溥仪也差点因此被夺去性命

  记载天启年间皇宫内情最详细最可靠的一本书,叫作《酌中志》。

  《酌中志》的作者,是明朝皇宫的一个太监,叫刘若愚。刘若愚出身不差,其家世袭延庆卫指挥佥事,父亲应祺官至辽阳协镇副总兵,他也应该受过比较好的教育。万历二十九年,刘若愚进宫做太监。知识在哪儿都是力量,刘若愚属于太监中的知识分子,在宫内混得不错。天启初年,刘若思被派内直房经管文书。

  天启皇帝去世后,崇祯皇帝清除魏忠贤势力,刘若愚也被诬告入狱。他在狱中写下这本《酌中志》,详细记述了自己在宫中数十年的见闻,并为自己鸣冤,后来终于得到释放。

  刘若愚在宫内待了几十年,经过了整个天启朝,加之他懂文化,在宫内陆位比较高,其对皇宫内各种事情的记载是非常可信的。

  刘若愚在书中介绍了皇宫内各职能部门,在讲积薪司的时候,他写道:“凡遇冬寒,宫中各铜缸木桶,该内官添水凑安铁刍其中,每日添炭,以防冰冻、备火灾,候春融则止。皆积薪司事也。凡宫中所用红箩炭者,皆易州一带山中硬木烧成,运至红箩厂,按尺寸锯截,编小圆荆筐,用红土刷筐而盛之,故名曰‘红箩炭’也。每根长尺许,圆经二三寸不等,气暖而耐久,灰白而不爆。如经伏雨久淋,性未过尽,而火气太炽,多能损人,倏令眩晕,昏迷发呕,大人尚可,皇子女婴幼何堪?又宫中咸木做地平墙壁,多缺土气,凡乳母畏寒,皇子女或中此毒,屡致薨夭,良可痛也。”

  注意这个触目惊心的“屡”字。

  如果刘若愚的记载属实,那应该是有多名皇子女死于冬天用木炭取暖导致的一氧化碳中毒。

  刘若愚万历二十九年进宫,崇祯二年离开皇宫。我查了查这些年间皇帝的生育记录,从他进宫后,宫内共出生了八名皇子女,除了天启皇帝的六个孩子,还包括:

  万历皇帝第八子朱常溥,母李顺妃,万历三十三年十二月早夭,年不满两岁,后追封为永思王;

  万历皇帝第十女朱轩媺,万历三十四年五月早夭,年不足一周岁,后追封为天台公主。

  包括生下来就是死胎的怀冲太子在内,这八个孩子全部夭折,其中两人死亡时间无明确记载,剩余六人中有四人死于冬天。这四人中,生下时已经死亡的怀冲太子是在农历十月,另外三个孩子死于农历十二月,也就是冬天最冷的时候。

  古代孩子死亡,主要是因为各种传染病,但是冬天并不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这么多孩子都集中在冬天死亡,侧面证明刘若愚的记载是可靠的。一氧化碳中毒不仅可以导致婴儿死亡,还可以导致孕妇及胎儿死亡。

  事实上,皇族一氧化碳中毒绝非仅见于明朝,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也差点被一氧化碳中毒夺去性命。

  溥仪在宣统十二年十一月的日记中记载:“二十九日,晴。夜一时许,即被呼醒,觉甚不适。及下地,方知已受煤毒。二人扶余以行,至前室已晕去。卧于榻上,少顷即醒,又越数时乃愈。而在余寝室之二太监,亦晕倒,今日方知煤之当紧(警)戒也。八时,仍旧上课读书,并读英文。三时下学,餐毕,至六时余寝。”

  为何偏偏紫禁城内是没有烟囱的?

  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味的气体,碳或含碳物质在氧不充分时燃烧产生。一氧化碳进入体内后会与血红蛋白紧密结合,与一氧化碳结合后的血红蛋白失去了与氧结合的能力,无法为组织输送氧气,引起组织缺氧。此外,一氧化碳还可以直接与细胞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a3结合,抑制组织细胞内呼吸。

  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表现是大脑缺氧。轻度脑缺氧可表现为头晕、眼花、头痛、全身疲乏无力、恶心呕吐、胸闷、心悸等。重度脑缺氧病人表现为昏迷,伴有肌张力增高和肌肉强直。由于一氧化碳无色无味,人体吸入后,往往毫无知觉,甚至出现严重的症状后仍不知何故,从而继续处在高浓度的一氧化碳环境中,直至死亡。

  中国北方没有集中供暖的地区,冬天多封闭门窗,在室内使用燃煤或木炭取暖,多有一氧化碳中毒者。要避免一氧化碳中毒,就要避免室内一氧化碳蓄积,而避免蓄积的办法,除了通风,就是使用烟囱。

  烟囱在中国古已有之,成语“曲突徙薪”中的“突”其实就是烟囱。窗户的“窗”,最早也是指开在屋顶用于排烟的天窗。

  古人发明烟囱,并不是为了排一氧化碳,而是为了排烟。无论烧柴还是烧煤,都会产生大量的烟尘,会熏坏屋子。但是,歪打正着,取暖的炉灶接上和外界相通的烟囱后,会约束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顺着烟囱排出室外,大大降低一氧化碳中毒的危险。

  但是,偏偏紫禁城内是没有烟囱的。

  为啥没有呢?因为皇帝太有钱了,取暖不需要排烟。

  紫禁城冬天的取暖措施,主要有三个。

  第一,靠建筑自身。

  紫禁城里用一道道高大的围墙分割出多个院落,这些高大的围墙可以抵御寒风。建筑大都坐北朝南,可以充分利用光照取暖。建筑的墙壁和屋顶都非常厚,保暖效果好。冬天把门窗好好一封,外面的寒气就不容易进来。当然,里面的一氧化碳也不容易出去。

  第二,靠地暖。

  去过故宫的人,大概都知道养心殿的东暖阁。为什么叫暖阁呢?因为这些建筑的下面修筑有地下火道。冬天在室外的地炕口内烧火,通过火道将热力传到室内陆面,不仅热力均匀,而且室内没有烟尘污染,功效和今天的地暖类似。

  但是,暖阁的施工和维护都比较麻烦,而且燃料耗费巨大,只有极少数帝后所在宫殿的局部能享受这种待遇,皇帝冬天一般就在暖阁过冬。

  第三,就是靠烧炭了。

  烧炭的工具,有大有小,大的有熏笼,熏笼可达一米多高数百斤重。小的有炭炉,又分放在手中的手炉和脚边的脚炉。此外,还有各种火盆。

  这些烧炭工具,都没有排烟装置。

  为什么呢?因为皇帝有钱,用的是无烟燃料。

  如《酌中志》所说,宫中用的取暖燃料,叫作红箩炭,是用易州一带山中硬木烧成的,烧好后运至红箩厂,按尺寸锯截,编小圆荆筐,用红土刷筐而盛之,故名曰“红箩炭”。

  木炭是木材或木质原料经过不完全燃烧,或者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热解,所残留的深褐色或黑色多孔固体燃料。红箩炭由硬木烧成,“气暖而耐久,灰白而不爆”,属于木炭中的“白炭”,是高档品,燃烧时不会冒烟。

  既然不冒烟,按照古人的常识,也就不需要烟囱了。

  想象一下冬天的紫禁城室内环境:有高墙挡住,风吹不进来;墙壁、屋顶都很厚,不会透风;冬天再把门窗一封,里面就是一个非常封闭的空间。在这种封闭空间里面烧木炭,一旦木炭燃烧不完全,很容易产生大量一氧化碳。由于没有烟囱,一氧化碳无法经由管道排放到室外,在室内大量蓄积,很容易造成严重后果:“倏令眩晕,昏迷发呕,大人尚可,皇子女婴幼何堪?”

  而且,成人毕竟不会总待在屋内,那些照看皇子女的乳母,如果觉得憋闷了,可以到室外透透气。而那些襁褓中的龙子龙孙,恐怕是没人敢在大冷天把他们抱到室外透风的,只能长时间处在一氧化碳的毒害之中,直至夭亡。(来自《八卦医学史2》  烧伤超人阿宝(宁方刚)  鹭江出版社)

(责编:小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清皇家子女为何容易夭折:因紫禁城内没烟囱?
乾隆:只与孝贤皇后富察氏是合葬,其余人只是如奉生存的从葬
明朝皇帝多短命,子孙早亡又绝后,太监揭开其中秘密
皇帝家的地暖什么样?I古都
清朝十二帝血缘关系,非亲生
古代皇子为何大多夭折?此人狱中写下的手稿或许揭开了谜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