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共读 | Vol.007 生搬硬套的模仿,并不是好的学习方式


大家好

今天我们来继续阅读

《把时间当做朋友 》

第5章:思考

爱迪生活了84岁,一生的发明有1100多项。对于自己的成功,他曾经说过:“有些人以为我之所以在许多事情上有成就,是因为我有什么‘天才’,这是不正确的。无论哪个头脑清楚的人,如果他肯努力行动,都能像我一样有成就。 ”

同样,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相信大家也不陌生。

但其实他这段话里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他成功了,站在一个成功者的角度上回忆自己的过去,觉得努力行动确实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这很正常,但是反过来“努力行动”却并不是成功的唯一原因。

对这一点,我们也经常去听一些大咖讲解他们自己的故事,你会发现他们把自己的成功归结在自己的某些行为上,比如读书、学习、写作等等。

但事实上,当我们去按照他们的步骤一步一步践行的时候,你会发现我们并不一定能达到他们的成就。

这是因为成功其实是有很多因素在里面的,他们只是讲解了其中的一部分原因。

成功人在介绍自己经历的时候不免会夸大一些困难的部分,或者隐去一些自己想保留的内容,这个时候如果你把他们说的内容当作是全部事实,那就很容易让自己陷入一个盲目追赶的误区。

另外,在听大牛讲解他们成功故事的时候,还要分辨他们讲解的到底是“道理 ”还是自己的“感悟 ”。

如果是道理,那应该是普适型的,也就是说他讲的内容应该是适用于所有人的;而感悟就只是来源于他的个体经验,它是具有局限性的。

如果说我们盲目的把别人的个人感悟当做了成功的法门,努力的去坚持,那可能就是在浪费时间了。

别人的话要听,而且要辩证的去思考,不要一开始就抱有怀疑的态度,也不要不假思索的全盘接收。我们需要明智地选取对自己有用的部分,这才是学习的正确姿势。

相对于成功的经验,李笑来老师给的一个建议是:与其关注成功者不如反其道而行之,努力从失败者身上汲取经验。

当别人失败的时候,我们不要去幸灾乐祸,而是看看在他的经验里可以吸取哪些教训,防止接下来自己重蹈覆辙。

所以说到底我们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个自我驱动的过程,你需要清晰的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是什么,不人云亦云,把握好自己的尺度,辩证的去看待生活当中的问题,这样才能够建立起自己的一条知识体系。

模仿确实是我们成长路上采取的一种手段,但它要基于一种对自己目标探索的需求,生搬硬套的模仿,并不是好的学习方式。 

我们不能只是单纯的模仿别人的做法,而是要去深层次挖掘他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 

从今天开始锻炼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吧,这将是拉开你和别人距离的重要原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生能走多远,看与谁同行;有多大成就,看有谁指点。
人生100个问题
想要成功,你需要借力
让你快速成功的秘诀,其实很简单,只有这几个字,你想知道吗
【创业专栏】我创业的基本经验(给想创业的朋友们参考)
你那么拼,可千万别输在这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