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四)——广安门(组图)

廣安門小傳

 

安門是北京外城西垣唯一的城門,與廣渠門相對。廣安門形制較特殊,略低於永定門,但與外城其它城門相比又明顯高大,這與它是中原以至南方進京的要道不無關繫,沿太行山麓北上,經盧溝橋進京的官道,廣安門是必經之門,就是現在的G4京珠高速也是沿這條舊官道的走向修建的,由廣東直抵京城。

  廣安門及甕城於明嘉靖四十三年(
1564年)建成,外羅城建成時命名為廣寧門,規制與廣渠門一様。當時外城唯一與內城城門形制一様,是三滴水樓閣式城門的,祇有位於中軸綫上的永定門。入清以後,乾隆年間遍修北京内外各城門,以完善規制。除增建了外城箭樓外,因經略全國,諸邊用兵,班師凱旋,多走經盧溝橋的官道,而必經廣寧門進京。所以乾隆年間倣永定門城樓加高加大改建了廣寧門城樓,就是後來從照片上所看到的巍峨的廣安門城樓。與此同時,又逢平定大小金川,在廣寧門外大井村官道上還建立磚石琉璃的“蕩平歸極”牌坊,並勒石立碑,以示祝捷。所以沿這條官道班師凱旋抵達京師,自有標榜君威的牌樓和高大的廣寧門相迎。

  民國以前在外城有兩條用石板鋪墁的道路。一條是正陽門到永定門,外城中軸綫的路中央鋪墁石板,這是皇上去天壇和先農壇“郊祀”的御道;另一條則是由盧溝橋到廣安門的官道中央鋪墁石板,廣安門這裏自古就是中原連接邊城、都城辐射全國的進出門戶。清雍正帝登基後,決定在易縣修建皇陵之時,便下令鋪這條石板路了。時有“一尺道路五兩三”之說,廣安門到小井村道路長一千五百丈,戶部拨付了八万兩白銀,折算下來,就是平均每修一尺長的道路,耗銀五兩三錢三分。昔日道路上可不全是車水馬龍,更搶眼的景緻就是“拉駱駝跑城兒”的了,城裏城外運貨物全是靠駱駝馱,可謂“駱駝不絕於途,駝鈴不絕於耳”。直到五十年代駱駝隊纔在北京城裏絕蹟。

  廣寧門到了清道光年間,因避上諱改名為廣安門,道光帝叫旻寧,那年月皇上用了的字,別人就不能用了,書面上一定要用“寧”字,當時都改寫“甯”了。旻寧於嘉庆二十五年(
1820年)卽位,年號道光,道光帝原本叫綿寧,因為担心“綿”字老百姓不容易避諱,所以卽位時改名旻寧,還是眞挺體恤下情的。城門名老得喊着,所以必須换字,安與寧意思相當,況且好多城門都以“安”命名,所以就改叫廣安門了。這廣安門改的好,一下子就被人接受了,不像元大都的城门名被人喊到了共和國,道光年以後就没人喊廣寧門了,再後來不做攷究的人都不知道有廣寧門一說了。

  廣安門又俗稱彰義門,其實彰義門的名字被老百姓
(土人)喊了有八百五十年了。彰義門是金中都城西垣之北門,大概就在現在的廣安門外灣子路口附近。現在的廣安門內、外大街一綫是金中都城彰義門內的東西康衢——彰義門街,位置走向都没變。再上溯到遼南京城,以至唐幽州城,這裏依然是東、西向的通衢道路。一條道路的延續達上千年,實屬罕見,長安街也不過是明朝開始纔有的。由於廣安門是各省陸路進京的必經之路,因此彰義門大街(廣安門大街)明清時是比較繁華的,有“一進彰義門,銀子碰倒人”的說法。

  廣安門城樓形制一如內城,重檐歇山三滴水樓閣式建築,灰筒瓦頂,列脊走獸也都是不施釉的灰活。面闊三間通寬
13.8米,進深一間,通進深6米,高17.6米,樓連臺通高26米(現在居庸關復建的關城城樓形制有點像廣安門城樓的様子,不過是樓頂為灰筒瓦綠琉璃瓦剪邊)。城樓歇山式屋蓋較一、二層檐頂收分較大,卽大屋頂在整體上的比例與內城城樓相比略顯小。歇山頂戧脊走獸5個,一、二層檐頂戧脊走獸卻是7個,雖然開間體量上小於永定門,但在這一點上規制又高於永定門(永定門三滴水戧脊走獸都是5個)。另外,廣安門城樓區別於其它三滴水城門樓的地方是一層除去檐柱外,在檐下四角之內,檐柱與老檐柱(金柱)之間,還各有1根明柱(內角柱),基本上是支撐在二層的四角檐柱(角柱)之下,作用應該是使二層的四角檐柱生根,並加强撐持二層平座的目的。這様,廣安門城樓一層的明柱就是16根檐柱加4根內角柱,共20根。二層的明柱就是16根檐柱了。城樓門洞內券是五伏五券式,外券則是三伏三券式。

  甕城呈方形,兩外角為圓弧形,東、西長
34米,南、北寬39米,甕城牆基寬7米,頂寬5米。箭樓位於甕城最西端,與城樓相向而立,為單檐歇山式灰筒瓦頂敵臺式建築。箭樓形制同廣渠門,面闊三間寬13米,進深一間6.6米,樓高7.8米,樓連臺通高16.6米。西、南、北三面各闢箭窗2排,西面(正外面)每排7孔,南、北面(兩側面)每排3孔,共26孔箭窗,進樓門開在東面(背面)。甕城門洞位於箭樓城臺正中,五伏五券式券洞門,道路穿甕城直綫進城。(註:測量數據引自奧斯伍爾德·喜仁龍《北京的城牆和城門》,其它數據從照片上卽可得出)


  1949
年底,在北京市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上,曾提出保護土城、古橋、古代建築等重點文物的建議案。1950年初,第二屆北京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又重提修繕城樓、牌樓等古代建築建議案。建設局於4月底以前,將各城門上的城樓和箭樓中有危險部位進行簡單處理,然後將無駐軍的城臺馬道、箭樓梯道以及樓門用城磚封堵。當時內城的9門中尚存城樓8座,箭樓5座;外城7門中尚存留城樓7座,箭樓6座。9月初,政務院遵照周總理關於保護古代建築等歷史文物的指示精神,發文給北京市人民政府。市府隨卽通知建設局,要求對城樓、牌樓等古代建築的狀況進行調查並提出修繕計劃。經勘察測量,制定了城門的修繕計劃,從內城開始實施。

  廣安門勘察結果是:城樓和箭樓的樓頂均有塌損,箭樓牆壁有較大裂縫。城樓首層東面及南面已無明柱,挑檐塌落。樓門封堵,牆上寫“危險!”字様,馬道亦封堵,城臺兩邊築有碉堡。處理意見是:廣安門之城樓和箭樓應先行排除危險為要。
1952年,還没輪到修繕廣安門,市政府下逹關於修繕城樓等工程的指示精神:關於城樓修繕工程,已經開工的要把它做完,没有開工的就一概不做了。第二批城樓修繕計劃從此落空。從1952年拆除西便門開工之日起,北京的城門城牆就開始進入了拆除模式。

  廣安門箭樓雖屢經採取保護措施,仍日趨危險,於
19541219日市政府批準拆除,19553月箭樓拆除完畢。為修築道路,19556月拆除了箭樓城臺,並加寬了護城河橋。1957年,在全面拆除外城的過程當中,廣安門城樓和殘存的甕城被全部拆除。(註:以上廣安門的拆除始末引自孔慶普先生著《北京明清城牆、城樓修繕與拆除紀實》[2004])

  廣安門外手帕口南是廣安門火車站,解放後主要就是一個貨運車站,這也造就馬連道地區成為了北京各大單位庫房的集中區域。廣安門站原是京張铁路的一個車站,由豐臺柳村過來就是它了,再往北就是西直門站,京張鐵路
1909年通車,是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張鐵路(南、北走向)在廣安門迤北的城牆外與京漢鐵路(東、西走向)立體交叉,是北京最早,也是唯一的鐵路立交橋。由於位置离西便門較近,當時就稱為“西便門跨綫天橋”。後來1959年,京漢、京滬、京山綫都倂入了在內城東南角樓內側的新北京站,京漢綫由這裏進城的鐵道也就廢棄了,京張綫的火車也不用再費勁過“天橋”了,橋遂廢。西來的京漢綫成了一條支綫停在了小馬場附近,變成了一個車輛段還是機務段什麽的,再後來那兒就建起了北京西站。總之那一片都是鐵路上的地方,鐵道部、北京鐵路局、鐵路醫院、鐵道設計院什麽的都在那一块兒。

  廣安門火車站迤南鐵道東還有一個去處,現在已逐漸被人遺忘了,那就是青年湖游泳場。現在好像搞了房地產開發,沿池修了別墅,池子北半部已塡,南半部也基本乾涸,那一片都叫了鸭子橋。本應闢為遺址公園的,可現在房地产開發成了“私人領域”。青年湖游泳場原屬於宣武區體委,北半部是淺水區,南半部是深水區,夏天是游泳場,冬天是溜冰場。要是歸文物局管,想來就不會搞開發了。您可知道這個“青年湖”可不是城北安定門外的那個水塘子改的青年湖公園。這個“青年湖”卻是一千年前遼南京城子城內,宮城中路
(大約就是現在二環路“西厢”廣安門橋迤南的位置)西側的“瑶池”遺蹟,“青年湖”西岸伸向湖內像個半島狀的土包就是“瑤嶼”遺蹟(鐵道就從西側的土包穿過)。到了金中都時期,遼時的“瑤池”改名叫“鱼藻池”,金章宗燕京八景中的“太液秋風”說的就是這兒的景緻,後來元明清都城裏的太液池應該是倣此規劃的。這個“瑤池”與廣安門外迤北的天寧寺塔(遼塔)屬於同一時期,這麽重要的文物遺蹟,這不都給湮浸了。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京城全圖》上的廣寧門圖


 
1860,廣安門全貌(西南面) [(英)費利斯·比托 FeliceBeato]


1880s,廣安門全貌(西北面)。

 
1890s,廣安門全貌(西南面)。

 
1900s,廣安門城樓東面(城裏)明信片。下面標的“Ha ta menGate”,肯定是洋人没弄明白北京的城門。

 
1900s,廣安門箭樓西面(城外)。

 
1902~1905,廣安門全貌(西南面)。

 
1907~1909,廣安門城樓南面,甕城及迤南城根的牵駝人(明信片)。

 
1912~1915,廣安門全貌(西南面)。

 
1920年前後,廣安門城樓北面(城裏),城牆下的駝隊[(英)唐納德·曼尼 DonaldMennie]

 
1920年前後,廣安門城樓北面(城裏),城牆下的駝隊 [(英)唐納德·曼尼 DonaldMennie]

 
1920s,廣安門箭樓西面(城外)。

 
1921,廣安門北面甕城外(彰義門[金],廣寧門[明])[(瑞典)奧斯伍爾德·喜仁龍 OsvaldSiren]

 
1921,廣安門城樓北立面,城牆內側的馬道,城樓城臺高出城牆頂面,以斜坡面銜接 [(瑞典)奧斯伍爾德·喜仁龍 Osvald Siren]

 
1921,廣安門城樓東面(城裏),門洞內券爲五伏五券式 [(瑞典)奧斯伍爾德·喜仁龍Osvald Siren]

 
1921,廣安門城樓西面(甕城內),門洞外券是三伏三券式 [(瑞典)奧斯伍爾德·喜仁龍Osvald Siren]

 
1921,廣安門城樓西南面(甕城內) [(瑞典)奧斯伍爾德·喜仁龍Osvald Siren]。

 
1921,廣安門箭樓西面(城外) [(瑞典)奧斯伍爾德·喜仁龍Osvald Siren]

 
1921,廣安門全貌(西南面,護城河,石橋) [(瑞典)奧斯伍爾德·喜仁龍Osvald Siren]


1921,廣安門甕城上箭樓北面,北望外城西垣 [(瑞典)奧斯伍爾德·喜仁龍Osvald Siren]

 
1922~1924,廣安門西南面全貌,護城河,石橋。

 
1930s,廣安門城樓東面,廣安門大街。

 
1930s,廣安門箭樓西面(城外)。

 

1937- 8-8,七·七事變後,由廣安門入城的日軍騎兵部隊。

 
1937,廣安門大街。七七事變後,開進城的日本兵坐在店鋪外面吃飯休整,路邊停滿插着日本國旗的軍車。


 
1937-8-1
,廣安門箭樓門洞外(甕城外),門洞爲五伏五券式拱券。“七·七”事變後,日軍佔領北平,首先控制了廣安門,有警察和翻譯在恊助日軍把守城門。


1938,廣安門箭樓門洞下拍攝城樓和甕城內。北平淪陷,日本兵持槍站崗。


 
1940年前後,廣安門大街俯瞰,列隊進城的像是偽軍了[日偽時期]。


1950s初,廣安門護城河橋(北向),外城護城河牀都挺深的,更象條河。可見天寧寺塔,橋上的公共汽車應該是1路,過了橋右拐就是終點站了。


1960s,廣安門內大街(東嚮)。


1980s,廣安門護城河橋上(東嚮)。


參攷:1900s,大井牌樓側面。豐臺大井官道上(盧溝橋東)的磗石牌坊西側額書“蕩平歸極”,坊東額書“經環同軌”。乾隆四十年(1775年)爲彰表平定大小金川御書立坊,原此處爲一木牌坊,乾隆皇帝重修石道碑亭。牌樓於1954年被拆除。


參攷:1924~1927,大井牌樓正面。豐臺大井官道上(盧溝橋東)的磗石牌坊西側額書“蕩平歸極”,坊東額書“經環同軌”。乾隆四十年(1775年)爲彰表平定大小金川御書立坊。1954年被拆除。原註釋:gate with shops, near Marco PoloBridge. [(美)西德尼·甘博 Sidney D.Gamble]


參攷:豐臺大井官道上的磗石牌坊石匾額“蕩平歸極”(現僅存此額)。


參攷:京張鐵路廣安門車站[1910]


參攷:京張綫横跨京漢綫的立體交叉鐵路橋,位於廣安門迤北,京漢綫西便門西南方嚮外城西垣上的進城門洞西侧,离西便門較近,所以當時就稱爲“西便門跨綫天橋”[1909]


參攷:居庸關關城城樓,酷似老廣安門城樓 [2011-10-6博主所攝]


參攷:居庸關關城城樓側面,酷似廣安門城樓。可看清“灰筒瓦綠琉璃瓦剪邊”的屋頂建築格式,戧脊走獸爲5個,走獸前面加了一個“僊人引路”。[2011-10-6博主所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三——东直门(组图)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四)广安门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二)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二)——西便门(组图)
中轴线上的建筑旧影——永定门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