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鉴赏诗歌的形象-咏物
    学习要点1、常见的诗歌咏物形象
4、如何鉴赏诗歌的物象描写
学习内容:
一.【考点解读】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拟人、象征)。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赏析时要重点把握:写了什么物、用了什么手法、物有什么特征、表达什么情感
分析思路: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物与人一体),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二.【典型例题】
1.请简析诗中蝉的形象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注:垂緌: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角须,形状好像贵族仕宦下垂的冠缨(帽带)。
   这首诗首句写的是蝉的形态与习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尊贵”与“清廉”的特点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蝉的形象中。次句写蝉的远传之声,“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尊贵而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分析之后可以这样表述:这首诗通过对疏桐之上的蝉的形态、习性、鸣声(自然属性)的描写,表明了立身尊贵而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的能声名远播的道理(寓意),表达作者对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感情)。
2.                   早梅      张 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出现早梅冰清玉洁之质。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三.[知识补充]   “情”、“志”的区别
在诗歌里,“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品格等,一般都是通过对物的描写表达出来的。例如,宋人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及对新事物的喜爱之情,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属于言志。
四.练习巩固 :
1.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1)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
(1)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
 2. 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2.下面一首唐诗主要运用什么手法写白牡丹?作者对白牡丹不作褒贬,却有寓意。作者
的寓意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裴给事宅白牡丹      裴粼
长安豪富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答:这首诗通过与紫牡丹的对比来写白牡丹。前两句从侧面渲染紫牡丹的富贵以及人们争赏紫牡丹的热闹场面,与第二句写白牡丹在空园中承着明月和冷露盛开而无人观看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对白牡丹虽未作褒贬,但表达了对白牡丹的同情和赞美,寄托了作者对裴给事人格高洁而无人欣赏的人生感叹。

3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 鹭 图 刘 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1).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3分)
  孤独、寂寞,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的悲剧形象。
(2).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说明你喜欢的理由。(3分)
首句,以“芳草”、“垂杨”、“碧流”组合成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有声有色,动静结合,以优美的背景烘托白鹭美好的形象。次句,“雪衣公子”以拟人手法描写了一个洁白美好的白鹭形象。“立”字写出了其孤独、寂寞之状。第三句表现了白鹭心存高洁、无人理解的一腔愁苦之情。末句,“独”、“叹”两字直抒悲、愁之情。“斜阳”以景衬情。
4读下面的一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病    牛      李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注]李纲官至宰相,因反对媾和,力主抗金被贬谪武昌。箱:通“厢”,仓廪。
(1).这首诗实非写牛,而是诗人自喻坎坷和辛酸。“牛”为何而“病”?“力尽筋疲谁复伤”
 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耕犁千亩实行箱”,亩复亩,年复年千箱充实,牛必然气力衰竭 并没有人对它同情、哀怜
(2).三、四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病牛”的什么精神?
  “病牛”为让“众生皆得饱”而献出自己的一切,即使是“病卧残阳”也无怨无悔的襟怀,歌颂了病牛忧在人先,乐在人后的可贵精神。
(3).就这首诗的表现手法作一点浅析。
   此诗用比兴和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感人肺腑;托物言志,抒发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襟怀;语言通俗、凝炼,意境高远。(一点即可)

5.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昭君怨      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梅。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花枝旁逸,花栽种在农家院内。
(2)这首词下阕 ,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用对比的手法。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
 
6.阅读下边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瀑 布           李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
 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   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

7.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如梦令         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1)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什么事物?
“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桃花。
(2)请就这首宋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这首宋词表达了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    
   这首词以物况人,“白白与红红”,一树花分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作者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况。这首词还用了映衬对比写法,以梨花之白,杏花之红既映衬又对比,赞美了红白桃花独标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
  
8、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流。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 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2) 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9。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陈焕)
    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 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
【注】留侯:汉代名将张良,功高位重,但却摒弃人间富贵。传说他有大丈夫的胸怀,又有美如少女的外貌。
王安石和陈焕两首咏梅诗,都抓住了梅花的同一特征进行歌咏,这一特征是什么?两位诗人是怎样借此抒发他们的情感的?
傲然独立的风姿。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描写了严冬群芳纷谢,独有梅花凌寒开放的景象,歌咏了不怕困难、倔强不屈的傲然风骨。陈焕的“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写出在深山僻野、人迹罕至的地方,诗人突然发现了傲然特立、寂寞开放的一树梅花,感到意外、惊喜。抒写了诗人高蹈自守的襟怀。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泾 溪(唐 罗隐)
泾溪石险人惊惧,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注】泾溪是指今甘肃天水市东南的泾谷水,今名永川河。
这首诗寓含着—种什么哲理?谈谈你的看法。
许多事故往往出于人人自以为安全而失去警惕的时候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早 梅(齐 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诗人笔下的“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不畏严寒,傲然独立,幽香四溢,素艳芳洁。
(2)简要说明第一联和第三联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表达作用。(4分)
第一联用对比手法,以万木来反衬早梅不畏严寒的品格。第三联从嗅觉和视觉感受的角度写出早梅内蕴幽香、外显素艳的姿色和风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鉴赏诗歌形象考点详解
一草一木总关情——咏物诗鉴赏/ 寄情于他的托物言志诗
高考咏物抒怀诗鉴赏导学案
古代诗歌鉴赏---能力形成性训练及答案
07高考诗歌鉴赏
二、含蓄象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