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祝福》教学10要点


          



一、作者与作品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著作有:
   1.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2.散文集:《朝花夕拾》;
   3.散文诗集:《野草》;
   4.杂文集:(以1927年“4·12”为界,分前期杂文和后期杂文)
   ①前期杂文:《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②后期杂文:《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集外集拾遗补编》
   《祝福》选自于小说集《彷徨》。

   《彷徨》是鲁迅先生的第二部小说集,收录了写自1924年至1925年的《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离婚》等11篇小说,这些作品反映了鲁迅在20年代中期的思想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找出路的可贵精神。
   鲁迅先生在《彷徨》书扉页上引用《离骚》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后来在《题〈彷徨〉》一诗中说:“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 ,荷戟独彷徨。”

 

二、梳理字词(本课字词要注意鲁迅所处特殊时代,注意与现在的区别)
    ①字音
   钝dùn响      寒暄xuān      瓦楞wǎléng   朱拓tà     间jiàn或    乞丐qǐ gài 
   悚sǒng然     踌蹰chóuchú   不更gēng事   谬miù种    俨yǎn然     雪褥rù  
   瑟sè瑟有声   尘芥jiè堆      形骸hái      颊jiá      贺家墺ào    嚎háo     
   荸荠bíqí     絮絮xù         呜咽yè       驯xùn熟    桌帏wéi     讪讪shàn    
   敛liǎn       怔怔zhēng      咀嚼jǔjué   渣滓zhāzǐ 瞥piē       拗niù不过  
   蹙cù缩       门槛kǎn       窈yǎo陷      惴惴zhuì    歆享xīnxiǎng  

   牲醴shēng lǐ  蹒跚pánshān  镯子zhuó     陈抟tuán   新正zhēng     

   吓hè          沸fèi反盈天

   ②词语补充解释:
  瓦楞:瓦陇,亦作瓦垄。即屋顶上用瓦铺成的凸凹相间的行列。
  间jiàn或:副词。有时候;偶尔。悚sǒng然:害怕的样子。
  踌蹰:chóuchú也作“踌躇”,①犹豫,迟疑不决:踌躇地呆坐了很久。②徘徊不进:踌躇不前。③研究,反覆思量:颇费踌躇|踌躇多日。④从容自得的样子:一脸踌躇的神情。踌躇满志。⑤心情沉郁:望西都,意踌躇。
  瑟瑟:sè象声词。形容颤抖:瑟瑟发抖|形容轻微的声音:秋风瑟瑟。
  沸反盈yíng天:沸:滚翻;盈:充满。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嚣杂乱。
   墺:ào可居住的地方。
   絮絮:xù xù 1.语繁不断貌。2.连绵不绝貌。
  呜咽wūyè:1.低声哭泣。亦指悲泣声。  2.形容低沉凄切的声音。
   歆享:本文指神灵享受供物。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也作盘跚。

三、课文分析
   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的描写,塑造各种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广泛地、多角度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作品。

 

四、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五、情节结构
   ⑴序幕: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1-2
   ⑵结局:寂然死去。3-33
   ⑶开端:初到鲁镇。34-53
   ⑷发展:被卖改嫁。54-65
   ⑸高潮:再到鲁镇。66-111  
    ⑹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112

六、本文叙述特点
   本文采用倒叙手法。
    倒叙作用:
   (1)设置悬念: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形成了一股浓厚的悲剧气氛,可是,这样的一个悲惨结局非但没有人同情,竟然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甚至被骂为“谬种”,这就造成了一系列的悬念:祥林嫂是什么样的人?她为什么会落到这样的境遇?她为什么会得罪鲁四老爷?
   (2)形成对比:把祝福的景象和祥林嫂的死连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突出反封建的主题。

 

七、祥林嫂人物形象是怎样刻画出来的?
1.三次不幸遭遇
   第一次:死了元配丈夫初到鲁镇——遭遇悲惨,要求极低。
    第二次:死了再婚丈夫和儿子再到鲁镇——遭遇更悲惨,精神已经麻木。
    第三次:年夜死亡前与“我”相遇。——陷于绝境,内心深处受到摧残,濒于死亡。
2.三处肖像描写
   第一处:初到鲁镇。——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年轻,勤劳,朴实,新寡)。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顺着眼(善良温顺) 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勤劳,朴实,善良,温顺,要求极低,易于满足。
    第二处:再到鲁镇。——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极度悲伤。
    第三处:死前与作者相遇。——五年前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遭遇悲惨,乞讨无路,陷于绝境,内心深处受到摧残,精神麻木,已是濒于死亡。
作用:作者正是用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的境遇,内心的痛苦和悲哀。
这三次悲惨遭遇和肖像描写作用:概括了祥林嫂半生悲惨的历史,通过鲜明的对照深刻揭露了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
3.三次刻画眼睛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要极节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第一次来鲁镇时“顺着眼”。
    第二次来鲁镇时“眼角带着泪痕”,“没有先前那样精神”,捐了门槛以后“眼光分外有神”,可四婶一声喝,第二天“眼睛窈陷下去”。
    第三次临死前“瞪”着眼,“眼珠间或一轮”。
   三次刻画眼睛作用:眼睛与其他肖像描写相配合,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了祥林嫂悲剧的几个过程,内涵极其丰富。
4.对祥林嫂行动和语言的描写
   行动:整天地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第34段)做工不懈,食物不论,力气不惜。(第36段)(勤快耐劳)——再嫁时一路只是嚎、撞在香案上(第60段)(不逆来顺受、受人摆布,同时也是对礼教从一而终的坚持)——手脚已没有先前一样灵活,记性也坏的很(第71段)(精神受到打击)
   语言:谈阿毛之事:初次与四嫂谈(痛苦与自责) 与众人谈(痛苦麻木)
          与柳妈对话:加重了精神负担。
          与“我”对话:矛盾心理  希望破灭。

5.对祥林嫂生活环境的描写
(1)自然环境的描写:
   小说在开头就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晚云的闪光、爆竹的钝响、幽微的火药香(第1段)和人们忙碌的景象(第2段)。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写得层次分明,具体形象,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课文中用“沉重”的晚云,(第1段第2行)“阴暗”的天色,(第2段倒数第9行)“将鲁镇乱成一团糟”(第2段倒数第7行)等语句透露出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反感和贬抑。其中有一句话“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第2段倒数第11行)
自然环境的描写的作用:点出了辛亥革命以后农村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而破折号插入的部分又反映出,在这贫富悬殊的社会里,穷人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这些语句,勾勒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基础。
(2)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中与祥林嫂之死相关的人物(课堂上要从原文中分析人物)
A.鲁四老爷:
   鲁四老爷估计祥林嫂是逃出来的,“皱一皱眉”表示反感,却没有丝毫同情心。寻人时,也仍然是“踱”。发现祥林嫂被抢走,鲁四老爷说了两次“可恶”和“然而”。 
    第一次“可恶”的是婆婆“抢”的举动,给自己带来了麻烦。“然而”是书面语重转连词,后面隐含的意思是:祥林嫂私自逃出,礼教中的族权不容;婆婆作主,理所当然,而且表示了鲁四老爷的假斯文。
    第二次说“可恶”是针对卫老婆子的,对卫老婆子先荐祥林嫂然后又合伙劫她,闹得沸反盈天,有损鲁家的体面。“然而”找到像祥林嫂这样比男人还勤快的劳动力是不容易的。
    最严重的是对祥林嫂摆年夜饭供奉神灵,他认为祥林嫂是一个“败坏风俗”的女人,是个“不洁”的女人,她准备的福礼“祖宗是不吃的”,尽管祥林嫂后来倾其所有到土地庙捐了门槛,也没有得到他的认可。
    祥林嫂死了后,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不找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鲁四老爷是当时农村中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政治上迂腐、保守,思想上守旧、反动,为人自私、冷酷。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
   B.鲁四婶

   鲁四婶是“大户人家的太太”,头一次留祥林嫂是看她能干,后来倒是真心怜悯祥林嫂,留下她。但是祥林嫂不像过去那样灵活能干了,四婶开始“不满”,进而“警告”,最后把祥林嫂赶出家门。可以说,四婶只是把祥林嫂当成一件工具罢了,没有把她当人来看。
   C.柳妈

   柳妈和祥林嫂一样是旧社会中受压迫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虽然同情祥林嫂,但由于受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毒害很深,最终也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
   柳妈她对祥林嫂改嫁采取奚落的态度。她对待祥林嫂,没有同情心。
   柳妈讲阴司故事给祥林嫂听,也许完全出于善意,并告诉她应当去土地庙捐一条门槛“赎罪”,结果适得其反。她的话,把他推向深渊,使祥林嫂思想上更加痛苦,柳妈正是这样一个同情祥林嫂而又给她痛苦的人。祥林嫂与柳妈的对话——陷入精神重压和恐惧之中。
    D.社会上的人们

   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称呼依旧。但“声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
   对祥林嫂讲阿毛的故事,开始是同情可怜,后来是找谈资,再是烦厌和唾弃,最后是嘲笑、挖苦。
   对祥林嫂的死也很冷漠和不关心。
   E.“我”

   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同情劳动人民,不满黑暗现实,但也有软弱和无能的一面。
    这些社会环境的描写,反映出人物关系的变化,充分表现出社会环境与祥林嫂的严重对立。
结论:祥林嫂的死是不可避免的,主观上缘于她沉溺于痛苦之中不能自拔,对生活丧失信心。客观上缘于环境和社会,鲁镇的人可以说都不是凶手,又可以说都是凶手。
迫害祥林嫂的人们,他们的行为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封建观念的驱使。祥林嫂是封建思想的牺牲品。
   许寿裳说《祝福》的主题是:“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鲁迅用他那犀利的笔锋,从广阔的领域里揭示了封建社会黑暗的程度。

6.人物形象特点
1.祥林嫂:
祥林嫂勤劳、善良、质朴、顽强、愚昧,本分,是生活在旧中国的一个被践踏、被愚弄、被迫害、被鄙视的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
2.鲁四老爷:是一个自私,冷漠,封建卫道者。鲁四老爷是剥削人民的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是封建礼教的顽固维护者,是迫害祥林嫂的元凶。
3.“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
4.柳妈:是一个同情祥林嫂而又给祥林嫂痛苦的人,也是一个旧社会中受压迫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虽然同情祥林嫂,但由于受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毒害很深,最终也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

八、主题思想
   本文以“我”为见证人,描述了祥林嫂悲惨的一生,深刻地揭示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控诉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

 

九、写作特点
1.精当的环境描写。
2.富有特色的人物刻画--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白描手法等描写方法。
3.倒叙的手法。

 

十、为何以祝福为题?
   1.饱含辛辣的讽刺。祝福声中,统治阶级在醉生梦死,而劳动人民却在默默地忍受着苦难,而祥林嫂却在这祝福声中死去,更是揭露讽刺了封建社会“人吃人”的本质。
作者以"祝福"为题,而写的主要内容是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实际上是拿富人的"福"和穷人的"苦"相对照,并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祝福"又贯穿全篇,起到线索作用。它在突出主题的同时又使文章结够谨严。
    2.推动情节发展。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用祝福把祥林嫂的悲剧串联起来,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
    3.形成强烈的对比。祝福一是暗示故事发生的时间——年夜祝福之时;二是揭露祥林嫂痛苦死去时正是“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祝福之时,由此产生强烈的对比和反差,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表达作者对祥林嫂的同情。
    4."祝福"贯穿全篇,起线索作用。它在突出主题的同时又使文章首尾照应,结够谨严。

 

                                                         2011-02-2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祝福》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祝福》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祝福》优秀教案
《祝福》课堂教学实录
以《祝福》为例,浅谈环境描写对人物塑造的作用
论鲁迅《祝福》中祥林嫂艺术形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