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浪博客诗词优秀作品管窥二十集

  新浪博客诗词优秀作品管窥

第二十集

 

本博更新博文请见下一篇 

 

新浪博客优秀诗词每周五评,佳作鉴赏,置顶一周,周日更新。

 

其一、七律 和冷月无痕《咏沙柳》

 

侪石

原知苦旱即生涯,大漠长云是我家.

骨瘦凌风偏茂叶,根深渴雨亦萌芽.

偕荆侣草心能静,不果非花气自遐.

一念坚贞终抱定,狂飙任尔走飞沙.

 

沙柳是一种沙漠植物,是一种罕见的可以生长在盐碱地的植物,百度了一下,说沙柳抗逆性强,较耐旱,喜水湿;抗风沙,耐一定盐碱,耐严寒和酷热;喜适度沙压,越压越旺,但不耐风蚀;繁殖容易,萌蘖力强。有了对沙柳的这些初步了解,我们再来看诗人是如何歌咏它的品格性情的。

首联开诚布公,用坦荡激扬的调子,唱出了沙柳的心声:大漠是我家,长云是为伴,苦旱的环境是我的命运,除此字面之外,由于格调节奏的关系,还替沙柳传达出一种高昂乐观自豪慷慨的情绪。一个“原”字,道出了命运的原生性,“生涯”之说涵盖了接受和面对的坦然乐观,“长云”抒发了豪放洒脱的情怀,“是我家”则为这一切涂上了浓重的感情色彩。

颔联承上,依旧从沙柳的角度,以自述的方式描述自身的形象特点:瘦到骨头,让人想起倔强和刚强,一个“偏”字也是展示了这一特色,赞美沙柳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也能枝繁叶茂生机无限。根植深处,显示踏实和坚定的本色,“渴”在这里本是少、缺的意思,但不直言少,而说渴,则带上些许主观色彩。“亦萌芽”的亦字不如偏字来的色彩丰富,因此从对的角度说,这里有一点点失衡,显得后句也不不如前句有份量,个人理解都是“亦”字过轻造成的。

颈联始转,从自身感受写起,终日与荆棘野草为伴,却是心静如水,说沙柳安心自适,没有非分之想,“不果非花”似乎道出了沙柳的尴尬处境,说它是树,它没有树的高大挺拔,说它是草,它没有草的摇曳生姿。没有果实,也不开花,本身生就成这样一种没有任何可资招摇的亮色的生物,也能享受自己的命运,洒脱自得,逍遥闲适,安之若素,不与时鲜争色不与花色争香。这里的主观色彩越发地重了,而且人的影迹也越来越明显,咏物已近乎咏人的品格了。

从首联中物(沙柳)的主观开始,渐渐加重人的色彩,至此已与人的品行相去不远了。尾联自然合拢,直接说人,物的影子已基本没有痕迹了。“一念坚贞终抱定,狂飙任尔走飞沙.”这里一个“任”字体现了信念的坚定、通达的气象,“任”的基础则是首联的自豪、颔联的倔强、颈联的谦和平实以及尾联的“一念坚贞”共同铸锭,所以,至此说任尔飞沙走石不入法眼的气魄就十分地顺理成章了。

我们且不说从物的主观写到人的主观是好是坏,这个逻辑脉络倒是这首诗的一条潜在线索。一以贯之地贯穿全诗,形成一道主旋律,这个旋律随着人的主观色彩的渐渐浓烈而步步递进,终于跃上顶峰,达到高潮:“狂飙任尔走飞沙”,全诗是在高昂的格调激越的节奏中结束的,给人振奋的余音。

 

 

 

 

其二、词一阕 临江仙 春暮杂感

清漓放舟

 

朝夕两经芳圃畔,无暇一顾花明。人和春色异途行,
    凭窗今偶看,满目已残英。


   几十年来堪似梦,身将老去方醒。  蓦然暗自数浮生,
    恰如飞絮落,有影不关声。

 

词在日常生活小事的观摩中,颇多人生感悟,写来却是平实诚恳,苍凉沉郁而不失空灵之气。

首句说过去的事,曾经一段时间里,早晚上班(我猜的)路过花圃,匆忙之中,没有闲暇瞥一眼明丽鲜妍的花朵,说是没有闲暇,其实也是托词而已,人的生理因素决定了,人不可能真正忙碌到没有闲暇看一眼路边的花朵的程度,可是也许半生的时光就这么过去了,真的没有看过一眼。这就是走过了人生大半的人,回首的时候都或多或少会有的感慨,也是人生遗憾的根源。很少人会对此生没有遇见过某些事物而感到遗憾,质朴的人心只对无意间错过了的美好事物感到遗憾。这种遗憾很淡却很深刻,词人把这种深刻的藏于心底的遗憾用这样简朴直白的意象表现出来,让人从心底产生强烈的共鸣。

“人和春色异途行”,是一种严肃的超然的自嘲。作为人类,人生虽短,浮如草芥,可是一生中本也是可以过的春色满园阳光明媚,但是由于自身的弱点,没有能力享受天赋自然的甚至是努力争取的美丽光景,总是和自己孜孜以求的美好时光美好事物擦肩而过,这是人生的悲剧,也是人所有不幸的渊薮。更是人很难克服几乎没能力改变的现实状况。看上去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是这样普遍的人生至理,这举重若轻的笔触,凝聚着多少沉重的思考,多少惨痛的代价,多少不堪回首的遗憾,多少嗜啮心灵的痛苦,到了极致的时刻,反倒像是轻轻地一笔带过了,给人留下的却是凝重的苍凉。

自然落结,等到想起凭窗一看的时候,已是残影凋零落红满地。

上片用一组内在逻辑连贯的意象,描述人生遗憾的根源。下片则转入抒发心情,几十年的人生,懵懵懂懂,跌跌撞撞,就像一场梦,下句便是“再回首已百年身”的翻版,翻出了新意,在此基础上又递进了一层,“再回首已百年身”是描述一个既成的现实,而“身将老去方醒”却似道出了一种规律,不到百年身,大梦也不会醒,这也是人人都会体会或者终将体会的一种境界。这才是人生中真正的无奈。

写了这么多,自然也就想起细数自己的这一生,恍然发现,“恰如飞絮落,有影不关声”,这结句颇有禅境,应该是不说的好,可是鉴赏本身就是要说出来文字后面的内容,不能说的好处也得勉为其难地说出来,说出来就会感觉与原味有偏差,这真是一个两难处境。非说不可,这句结语大概也就是“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的又一个实例的演绎吧,不过,飞絮落本来只有影迹听不到声音,这实质上是比飞鸿踏雪泥还要形象生动吧,不管怎么说,佛印就认为东坡的境界很低,东坡的“鸿爪雪泥”应该是代表了他领悟的意境,后人有所超越也是自然,个人看法,这“飞絮落”的过程(也就是人生光阴流逝的过程)是“有影不关声”的说法,还要胜出“鸿爪雪泥”一筹。毕竟“鸿爪落雪泥”还有飞鸿的动作,虽然从结果上看,都是有影无声,但是“飞絮落”更是真正的空灵静寂。

说了这么多,已是很露怯了,其实不说也罢。(没有校对格律)

 

其三、 踏莎行 素描退休生活

一起走过

午醒飞书,市沽论价,夜来窗下夫妻话。

剩钱无几唤清莺,爬山相与歌风雅。

 

终岁危楼,残阳旧榭,面盆留月凭鱼惹。

扶栏花自入寒窗,笑凝好韵成诗画。

 

自注:余本人不能临帖楷隶行草。却喜欢窗前用铅笔草拟诗稿。故曰飞书,自嘲而已!

 

 

此词写平实的退休生活,也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日常生活,就像题目所言,是为素描,不但有素描的清淡线条,也有素描的质朴神韵,堪作上品。

日常生活不好写,一是琐细,头绪烦乱,人也不能游离开去,所以总会有无从剪裁的感受。其次写了也不容易讨好,大凡人之爱诗,都是被日常琐屑生活所困,希望借一袭“诗”地逃离这些琐屑,清静一下,如诗也谈日常生活,就很难赢得好感。在这一点上,可有一比,日常生活大概就像老婆,而诗即如红颜知己,谁愿找个像老婆一样絮絮叨叨的红颜知己呢?呵呵这是题外话,逗朋友一乐。

这首词就是这样一个敢于唠唠叨叨的“红颜知己”,也知道怎么“唠叨”才能感动人。

起句“午醒飞书”凭空而来,截取退休生活的一个片断,直接插入午睡醒来的镜头,画面上,我们隐约看见一个老人在靠着窗台奋笔疾书的形象,静的平凡,也引人注目生发联想。

下句“市沽论价”,大体说这老人“疾书”完毕,就提上菜篮去市场买菜。注意这里又是没有过渡没有铺垫,直接切入了另一个画面,这位老人正在与商贩讨价还价,这是有声音的画面,不仅有声音,还乱得可以,我们透过这画面,可以听得见市场的喧嚣躁动的杂音。

“夜来窗下夫妻话”镜头切换到晚上,老两口坐在窗前拉家常,没有浪漫没有渲染,只有淡淡的温馨和平实的气氛,让人感到踏实而宁静,就像草根派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中的镜头带来的美感。

“剩钱无几唤清莺,爬山相与歌风雅”,上片结句始转,仍是描述日常,仍是轻笔淡写,但也开始涂上点点主观色彩,“剩钱无几”暗自传达清贫的生活,除了菜钱(还要讨价还价)所剩无几,“唤清莺”一是写生活情趣,也传达出对自己清贫生活的和乐态度。“爬山”句则把日常生活从简朴直接的衣食住行上升到精神层面,展示一种简单自在的情趣,细品之下,也只是一组镜头,所谓涂上的色彩,其实不过是我们对于这白描镜头的主观想象造成的错觉。

上片起句说食(买菜)、色(疾书,夜话),下片“终岁危楼,残阳旧榭”则说住,虽楼台亭榭几字俱全,可楼是“危楼”,榭是“旧榭”,展示的是无人的镜头,传达的却是人的生活,上片着重说贫,这里着重说寒,这“危楼”、“旧榭”更是像极了小津的带着框架的温馨画面有序格局,我想不是先生在着意模仿小津,而是草根之心所见略同而致。

“面盆留月凭鱼惹”,引进动感,清贫生活也有闲趣,没有高雅的鱼缸,没有值钱的宠物,洗面盆里水中月,钓得小鱼伴月行,呵呵,生动。连闲情也写得如此温馨质朴亲切随和。

“扶栏花自入寒窗,笑凝好韵成诗画”,才刚刚引入人,老人趴在窗台前,向院里张望,不说看见了花,而说花扑面而来挤入寒窗,于看花之中展示心情生趣,也是词人面对生活的心态的自然流露——童心质朴。最后一句则紧扣首句的“疾书”,在这样平实生动的生活中提炼出诗趣自是一番踏实安谧的享受。画面停在这里,一个老人正面面对镜头的特写,笑脸上些些皱纹,丝丝白发,温馨亲切,沧桑沉郁,也是通常小津最后剧终的保留画面。

没有细考词谱格律,已是纯美天然,合格中律,自然更是锦上添花。

 

其四、长安遥寄祥强兄答问二首之一

 

李梦痴

长记京华立雪心,三年风雨任消沉。
涵收节操因情感,通脱机关与事参。
惜我声名摧折遍,笑君韬晦溯洄深。
千金不是苍龙锁,谁许良知籍酒斟。

 

寄人之诗,总有背景,好诗在于,不管知不知得背景,也能读出其中深意。因为这件事不仅是我亲历,我还是直接当事人,难免掺入主观,我只能说尽力而为,努力地以一种超然事外的态度就诗论诗。

首联点出与所寄之人的交往中至关重要的一段往事,诗人曾经在京城里等待这位祥强兄,用“程门立雪”这一典故,意在说明诗人对待这次等待的主观态度。一望而知这是一种不对等的会面机会。也许这不代表二人之关系如程门立雪的故事中的那样,诗人刻意用这个典故,只是要表达在他心目中,这个机会从主观感情上的重要意义,以及在诗人看来双方存在的不平等的客观性。“三年风雨任消沉”说的是这次等待的现实结果,“三年风雨”自是描绘此番“程门立雪”的过程中经历的不可言说的非同寻常的风波和故事,而“任消沉”也是一声沉重的叹息,“任”是无能为力的无奈,眼看着一次又一次的机会与之擦肩而过的惋惜,而“消沉”二字,更是道尽了这一过程对人身心热情对二人之间的关系的基础的消磨和考验,“消沉”二字,宜分开来解,“消”指消磨,“沉”本意是沉降,这里当是指损耗和消耗吧!这声深沉的感叹是对这次“程门立雪”所消耗的二人之间的感情基础和基本信任度的惋叹和感怀,也是对自己无能为力的自责和无奈的伤感。

颔联含义委婉,但也可见端倪,这次等待看来事关诗人的风节操行,所谓“涵收”表达了明确的意思,诗人需要用极高的涵养和通脱的豁达来调动自己,不去计较这次等待对于自己的名节操行可能造成的深远的负面影响。当然,即便是暂时,将自己的名节操行在可能于己不利的舆论中放在另一个人手中,也需要强有力的理由,“因情感”说的就是这个理由。这位祥强兄与诗人早年的交往中,曾经在感情上感动过诗人,赢得了诗人的基本信任,或者从感动的程度上来说,诗人认为值得也应该冒此风险,在这个等待中将名节操行交与祥强兄,这是表达一个信任的基础。对句是说祥强兄,三年里,以他的通脱练达机关算尽的权衡功夫,终于将事情搞到一地糊涂不可收拾的地步。“参”指参差,这里是混乱。

颈联转为直接的咏叹,“惜”的意境十分深沉,这是一个两败俱伤的较量和争斗,两句连起来说,诗人的名节操守在这场无声也不照面的抗衡中被摧折殆尽,而祥强兄的韬晦谋略回旋进退功夫也在这场消耗中将自己埋入深不可测的深渊中难以自拔,“惜”我的节操名誉的损失,不能换来祥强兄的名节操行的滋长,笑这场可悲的较量,让祥强兄前所未有的被动,两个事件中人损失惨重却没有所得,也应了杀人一千自损八百的古训。这是一场豪赌,诗人将名节操守押在赌桌上赌的是多年前与祥强兄因情所感因义生情的交往基础,祥强兄将自己的韬晦回旋功夫押上赌桌,赌的是什么不好妄猜,应该是与诗人针锋相对的东西吧?从诗中看来,也许就是以“韬晦溯洄”的功力,令诗人的“程门立雪”之功自动地烟消云散吧。诗人虽惋惜名节操守摧折殆尽,大概也还有一种悲壮的豪迈渗入其中,所以还是以“笑”来面对祥强兄目前“溯洄深”的处境。这一“惜”一“笑”之间,以通常眼光看来也许是见仁见智的态势,但是既然诗人先付了自己最为看重的名节操守于其中,多少便解脱了事件至于一塌糊涂的主要责任,事件起始时的被动处境反而成全了现在的平静,那种无奈的被动便是此际仰天一“笑”的“物质”基础了。面对这样的“事参”差的形势,更容易超然事外超然于损失之外了。“笑”的心理基础还在于,诗人的损失虽然巨大。却已经到了尽头,祥强兄的未来恐还是一个不可知的深谷。这也是一“笑”一“惜”之间的消长态势,也体现了诗人面对自己的损失(即便是自己最为看重的名节与操守)的超然态度在人际关系中所体现的豪勇强势。

反复地强调名节,也已经暗示出此事涉及金钱物质的有关计较,因为人世间真正败坏名节操守的事情无一不沾惹铜臭,这是不言而喻的,所以诗人也没有刻意回避,在尾联中,直接道出,千万计的财富也难锁住天道的寻常的自然规则,有没有良知不是一句酒话能一言以蔽之的,就算不想面对,就算刻意逃避,良知对人的感召和拷问是人自己无能为力的事情,这同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实。

刚到北京时(也就是诗里所说的三年前),诗人和我曾有过一次私人谈话,就用这段话来结束我对这首诗的点评吧:

他说:世界上人人都存着让自己收益最大付出最少的侥幸心理,而天道是不容许人这么做的,所以最明智的,用一句时下最滥俗的说法,想要最大限度地把握自己的命运,就得主动付出该付出的,比如让人投钱,就必须放下自己的名节和清高,放下了不一定能得到你想要的,但是不放下,就算你得到了你想要的,也是别人赏赐的,被人恩赏的结果,其实也已经没有名节可言了。所以是主动放下还是被动地丢掉,全在于一个人对尊严的理解和对尊严的态度。

 

 

 

 

其五、长安遥寄祥强兄答问二首之二

李梦痴

得仁无怨为求仁,操守当机敝帚珍。
死更清高横岱比,行惟廉耻断蓬新。
重于生者常多难,发自情哉代乏人。
最是首阳山上月,千秋独向采薇亲。

 

前一首诗写“输”掉名节和操守的经历,这一首则写收回操守和名节的机缘。在这个主动放弃操守的过程中,总有两种可能的结局,一是放下了清高操守赢得了金钱利益,另一个就是放下了清高操守也没有得到实际利益。前者无需多言,从上首诗看来,虽然名节摧折殆尽,但是祥强兄的迂回韬晦至今为止也并没有给程门立雪以机会,因此扔出的操守和名节其实处于无人认领无人爱惜的状态。这首诗就是从这里说起,以伯夷叔齐的旧事说当下的有关金钱与操守、利益与清高、生死与名节的种种计较,虽说赠祥强兄,其意义和旨归早已跃出二人的纠葛,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首联所言盖出于对此一状态的感怀。多年来本也精心呵护的只有名节没有利益,没有为利益谋,自然没有利益的回报,为名节操守付出了很多,自然也是仍都扔不出去的。到头来依然是只有名节,正所谓求仁得仁何怨之有?当年伯夷叔齐完全自觉自愿为了保存名节终于不食周朝之粟而饿死于首阳山上,对于一个如此在乎名节的人来说,饿死的命运本来也算是得其所哉。这下句说“操守当机敝帚珍”,大体说来就是,十分不情愿地又是处于不敢侥幸才勉强将操守押在赌桌上欲求资金,结果是操守不能换来利益,当此之际,明白这操守名节只有自己珍重。这里看不出感情色彩,到底是失而复得的喜悦还是没有换来利益的沮丧,联系首句看,也能安于求仁得仁的结果,不存在孰好孰坏的分别。这里“当机”一语十分传神,道尽了名节操守的根本,平居时日里无论怎样强调名节操守,其实是不是真正地珍惜名节操守,只在于最关键时刻的一念之间的考验,那生死关头的一念之间对于名节操守的珍重才是真正意义的珍重,清高了一辈子,面对生死或者困境的考验,就生出卑琐之心,从而放下清高操守不惜一切为利益奔的所谓晚节不保的例子,不管在过去,还是在当前,都不在少数。

颔联突然扬起,从低调谦逊转入高昂激越,清高而死也有重于泰山的时候,时时以廉耻之心规诫行为,在利益攸关的一念之间,廉耻之心忽起,所有的顾虑所有的计较都烟消云散,这点廉耻之心能让人在一念之间坚定不移地斩断纠缠,昂首离去。这就是“断蓬新”的真实含义,也是长久地认真呵护尊严,从而在关键时刻唯尊严廉耻计的绝然勇气,是求仁得仁的具体表现。

颈联复生感叹,转入抒怀。认为生命中有比生命本身更重要的东西,这样的人难免路途坎坷命多磨难,就是这样一些敢于在关键时刻舍生取义的人,也大多是逼到绝路之际断然生发的廉耻之心占了上风而了断自己成全仁义。而真正在平实的生活中,每一时刻都象生死抉择的关键时刻那样,唯以名节和清高操守为最重的砝码来进行抉择,千百年来也只有伯夷和叔齐做到了。

我们平日所见之清高,多是在待人接物上表现自己的清高,这实际上是一种倨傲,要在自己与除了自己之外的其他人之间画上一道界限,这种在文人中屡见不鲜。由来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偏狭,一旦能写出几篇文章写得几首诗词,就要把自己装点成高士,把他人隔离成下品,要是能坚守于此终其一生,面对疾病面对死亡面对自生自灭不为人知的结局,都能坚持孤立自己坚持自己与众不同地清高到死,就算没有一技之长,也算是求仁得仁,何以对这样的结局生出不甘的遗憾?要是一旦风吹草动,就率先放下清高名节,奔波追逐于利益之前沿大吃大嚼,那么所谓清高操守便也就只是一厢情愿的一场春梦了,又何以要求得到像伯夷叔齐那样的尊重?在清高操守面前,老天同样也拒绝人类所有的非分之想,拒绝人类所有的机心侥幸,所有的巧诈机关瞒天过海的侥幸也终将都是幻觉。

这也就是诗人于尾联生发的感叹,“最是首阳山上月,千秋独向采薇亲”。伯夷叔齐的清高操守,如日月之辉,清朗明净,高唱清高却被利欲熏成的污浊之心,永远也不能依仗巧诈侥幸和巧言令色的鼓噪,坐享千古清高的宁静与辉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玩界掌握话语权的大咖们,你们节操去哪里了?
节操的最高点
古代人生哲理经典格言赏析:竹死不变节,花落有余香
名节系于一丝一粒
人生百字铭》之第六集 操 守
中国名言大辞典 节     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