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完书,我想我也能写……

读完一本书之后,也许我们曾在脑中闪过这样的念头:如果让我写这本书,我会怎样写?作为对阅读的总结,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思考这个问题,并不是要求读者真的写一本书,而是通过这种方式检验自己是否读懂了这本书。此时读者的心中会有一连串问题:读了这本书,我获得了什么知识?受到了什么启发?可以用在什么地方?作者是怎样写这本书的?有什么特别好的地方?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如果让我写,我会怎样写?

明白作者怎样写

思考自己怎样写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作者是怎样写的。如果读者已经认真读完一本书,那么,这个问题应该已经得到解答了。理解了书中的内容,理顺了作者的思路,对作品进行了评价,当我们完成这些工作之后,“作者是怎样写的”这个问题应已成竹在胸。

如果是一本故事类的书,作者是怎样展开情节的,是怎样塑造人物的,是怎样将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融入故事之中的;每段情节之间是怎样承接的,有哪些伏笔,有哪些转折;故事中的角色有哪些精彩对白,各有什么特点,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推动作用。这些问题都应该在之前的阅读过程中得到了解答。

如果是一本实用型的书,作者主要介绍了哪些理论知识或方法技巧,可以解决什么现实问题;作者是怎样具体论述的,举了哪些例子,或者进行了哪些实验;这些理论或方法是否真实或有效,是怎样验证的;理论性的东西是否真实无误,技巧性的内容是否可靠完善;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论述。回答了这些问题,一本新的图书已在大脑中大致成形了。

无论如何,只有在真正理解一本书的基础上才能思考“我会怎样写”这个问题。而精读一本书正需要理解作者的思路和写作手法,此时“读”与“写”实为绝配。

清楚什么才是自己的

涉及“写”的问题,哪怕并未付诸行动,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是书中的,什么是自己的。如果读完一本书只是吸取了书中的知识,接受了书中的观点,那么,这些仍然是书中的,不算自己的。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只有创新,才是自己的。

学到了知识,把它换一种形式、按自己的理解存放在自己的记忆中,这就算一种形式上的创新,使知识变成了自己的。学到了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它,这也是一种实践上的创新,方法变成了自己的。接受了某一观点,联系自己的体验加以阐释,这也是一种创新,观点变成了自己的。不认同某一观点,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详加论证,这更是一种创新,由他人的思考引发了自己的思考。我们不能窃取别人的成果,也无法窃取别人的成果,阅读的真正收益,终究要靠自己创造。

区分“书上的”和“自己的”之后,形成自己的思路,就可以构建结构,填充内容,完成一本“自己的书”。事实上,这正是主动阅读要达到的境界。可以不必真的写出来,但一定要在心中成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完一本书,尝试着在心中去写,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教你快速读懂一本书的5个步骤
总是看完就忘,该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怎样用强力研读看书呢?操作版
超实用!一个月读完22本书的阅读达人技巧大公开!
一本好书,能教你了解这个世界以及你自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