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诗”说衣(一) (姚效先先生谈《诗经》)

 

上古之人,大概过着“穴居野处”、“茹毛饮血”的生活,这是推断之辞。后妃嫘祖发现采桑养蚕,黄帝作“轩辕之服”,这是美丽的传说。帝尧“黄收纯衣”,“赐舜絺(chi)衣”,虽出自《史记·五帝本纪》,但也不能证明夏代以前便有了衣服。甲骨文中有桑字,像嫩叶初生,枝叶条达之状;有蚕字,蚕形毕肖;有衣字,像襟袵掩复之形;有裘字,毛状毕露;更有田猎的许多记载,既然猎获了许多野兽,必食其肉,寝其皮;更有在河北藁城商代遗址中掘出麻布一卷,足足证明商代有了衣服。但我们对殷人衣着方面的情况,仍难有具体的陈说。

只有到了周代,前人给我们留下一部《诗》,它描绘了周人生活习俗,我们可以从中探明各种人在各种情况下到底穿什么衣服,从而对周人衣着方面有清晰的了解。

 

 

衣,从广义方面讲,泛指一切蔽体的物品,包括头衣、胫衣、足衣等。《诗》里提到的周衣,有以下十八个品种:

1、冠。《桧风·素冠》:“庶见素冠兮,僰(bo)人栾栾兮。”冠是周代贵族男子所戴的帽子。《礼·冠义》云:“冠者,礼之始也,是故,古者圣王重冠。”言古礼男子二十加冠,是很重要的一种礼仪。《说文》云:“冠,絭也,所以絭发”,絭(juan),束缚;古人蓄长发,先用发笄(ji)(wan)住发髻(ji),再用冠束缚住发髻和笄。冠上有冠梁,冠梁不宽,有褶子,两端连在冠圈上,戴起来像一根弧形的带子。从前到后复在头发上,冠圈两旁有缨,可以在颌下打结。

2、冔。《大雅·文王》:“厥作裸将,常服黼(fu)(xu)。”蔡邕《独断》云:“冕冠,殷曰冔。”这是说,殷人在向周文王祭祀时,被迫献酒,他们穿着殷人常服,戴着殷人特有的冔冠。冔,又称冕,是一种最尊贵的礼冠。其上有一幅长方形的板,叫綖(yan);綖前面挂着一串串小圆玉,叫旒(liu);它下面作圆形,可以戴在头上。

3、弁。《小雅·頍弁》:“有頍者弁,实惟伊何。”頍(kui),举首;(bian),又叫皮弁,也是一种比较珍贵的冠,是用白鹿皮做的,尖顶,类似后来的瓜皮帽,鹿皮缝合处缀有小玉石。《卫风·淇奥》:“会弁如星”,描绘弁上缀的小玉像星星那样多而亮,那弁更加高雅。

4、巾。《郑风·出其东门》:“缟衣綦巾,聊乐我员。”巾,又叫幅巾,《后汉书·鲍永传》注:“幅巾谓不著冠,但幅巾束首也。”《释名·释首饰》:“士冠,庶人巾。”《玉篇》:“巾,佩巾也,本以拭物,后人著之于头。”可见巾就是一块擦汗的巾,庶人用以包头,夏可避尘,冬可御寒,一物多用。

5、笠。《小雅·都人士》:“台笠缁撮。”传:“笠,所以御雨。”笠就是后来的斗笠、草帽,用于防雨避暑。

6、衣。《秦风·无衣》:“岂曰无衣”,这里指上衣。人类衣服起先用毛皮制作,后有了麻丝织物,才用布帛制作。初用布帛制衣,原幅布由胸前经右肩绕颈而后转于右腋下,环腰包裹;后来才加以剪裁,出现交领右衽的上衣,它是用来遮盖和保护人的躯干部分的。

7、裳。《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裳。”这里“裳”与“衣”对举,衣指上衣,裳指下衣。《易乾凿度》郑玄注:“古者田渔而食,因衣其皮先知蔽前,后知蔽后。后王易之以布帛,而独存其蔽前者。”《礼仪·丧服》:“裳,内削幅,幅三袧(gou)”。郑玄注:“凡裳,前三幅,后四幅。”这就是说,人类为了遮盖下体,先是前面束一块毛皮,后面束一块毛皮;后来发展为前面盖三块布,后面盖四块布;再后才把前后布连缀起来,束在腰间,可见,“裳”就是裙子。

8、私。《周南·葛覃》:“薄污我私”。姚际恒《诗经通论》:“私,衵(yi)服。衣,蒙服。”《玉篇》:“衵,近身衣,可知“私”和“衣”对举时,私为内衣,衣为外衣。《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泽。”朱熹注:“泽,里衣也。”“私”与“泽”意同,指内衣,即现今衬衣。

9、袍。《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袍即长袄。上衣下裳是衣服初制时的情形,周代把上衣下裳联为一体,制出了深衣;衣之有表无里者叫单衣,有表有里者叫夹衣;夹衣表里之间填以棉絮,方可御寒,用棉絮填装的长衣,就是袍。中国古代无棉,富人袍里填丝绵,普通人填乱麻,穷人就填芦花。

10、裘。《邶风·旄丘》:“狐裘蒙戎”。《郑风·羔裘》:“羔裘如濡”。裘是尊贵者的御寒衣,用羔皮或狐皮制作,毛向外。

11、衮。《豳风·九罭(:“衮衣绣裳”。毛亨:“衮衣,卷龙也。”孔颖达:“画龙于衣谓之衮,故云衮衣龙卷。”衮即后来的龙袍,是周天子和最高级官员的礼服。

12、炯衣。《卫风·硕人》:“衣锦炯衣”。陈奂:“女子锦衣之上复加炯衣”,“炯衣乃加上之衣矣。”即后来的罩衣。

13、炯裳。《郑风·丰》:“裳锦炯裳”。即后来的罩裙。

14、韠。《桧风·素冠》:“庶见素韠(bi)兮,我心蕴结兮。”朱熹:“韠,蔽膝也。”宋濂《送王子充序》:“古之蔽膝,所以蔽于裳之上,复前者也。”可知韠相当于后世的围裙。《曹风·侯人》:“三百赤芾”。朱熹:“芾,冕服之韠也。”可知“芾”亦“韠”,均指围裙。

15、带。《卫风·有狐》:“之子无带”。周代尚囊带,丝制称大带,又叫绅,用来束腰。其革制称鞶(pan,用以悬挂玉饰。

16、行枚。《豳风·东山》:“制彼裳衣,勿士行枚”。闻一多《风诗类钞》:“行,胻(heng)。枚,徽。后世谓之行滕,行缠,今之裹腿。”《小雅·采菽》:“赤芾在股,邪幅在下。”郑玄:“邪幅,如今行滕也。逼(bi)束其胫,自足至膝,故曰在下。”可知“行枚”、“邪幅”均指后来的裹腿。盖古代无裤,穿裳,用于遮羞亦可,用于防避两腿的寒冷还嫌不足,于是用窄幅布,从胫到足斜缠数层,可使两腿保暖。

17、屦。《卫风·葛屦》:“纤纤葛屦,可以履霜。”葛屦指葛制的鞋。余冠英:“纤纤,犹缭绕,绳索缠结缭绕之状,形容屦上的钩(屦头上的装饰)或綦(qi,系屦的绳)。絇(qu)是一条丝线打的带子,从屦头弯下来,成一小纽,超出屦头三寸。絇上有孔,从后跟牵上来的綦便由这孔中通过,又绕回去,交叉地系在脚上。”《仪礼·士冠礼》:“屦,夏用葛,玄端黑屦,青絇繶纯。

18、舄。《小雅·车攻》:“赤芾金舄”。《古今注》:“以木置屦下,干腊,不畏泥湿,故如舄。”舄(xi),屦下加木底的重底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经·国风》同名歌诗用相同曲调演唱考论
浅谈《诗经》中的悼亡诗姜凯伦
读《诗经-秦风-权舆》
诗经·唐风·葛生
【千古佳句《蒹葭·诗经·国风·秦风》】
《诗经》全集(收藏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