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戴《灞上秋居》赏析
《灞上秋居》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这首诗纯写闭门寥落之感。整首诗篇好像一幅形象鲜明。艺术精湛的画卷。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这首诗首联是说,灞原上的秋风细雨初定,傍晚看见雁群南去不停。
我们把画卷慢慢打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灞原上空萧森的秋气。连番的风雨,雁儿们已经耽误了不少行程,好不容易风雨停歇,得赶在天黑之前找到一个宿处。这里用一个“频”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又使人联想到雁儿们急于投宿的惶恐之状。古人每见雁回,常常惹起思乡之情。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颔联是说,面对他乡树木落叶纷纷,寒夜的孤灯独照我一人。
继续打开画卷,景象则由辽阔的天际渐渐的转到地面,转到诗中的主人。“落叶他乡树”这句,很值得玩味。中国有句老话说:“树高千丈,落叶归根”,诗人在他乡看到落叶的情景,不能不有所感触。自己羁留异地,何时才能回到故乡东海(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呢?其性情的酸楚,完全渗透在这句诗的字里行间。“寒灯独夜人”,一个“寒”字,一个“独”字,写尽客中凄凉孤独的况味。不难想象:一灯如豆,伴着一个孤寂的身影。夜已深了,寒意重重,在寒气包围中,灯光显得更暗淡无力,而诗人孤独凄苦的心情也随之更进了一层。“寒”与“独”起着相互映衬的作用:由寒灯而显出长夜难捱,因孤独而更感到寒气逼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颈联是说,空园里白露频频的下滴,单门独户只与野僧为邻。
颈联画卷再次向下推移,它不仅显示了更大的空间,更细的景物,而且出神入化,展现了诗人的心境。“空园白露滴”用的是以动托静的手法,比写无声的静更能表现环境的寂静,反而更使人感到静的可怕。试想,连滴露的声音都可以听到,还有什么比这更寂静的呢?下一句“孤壁野僧邻”同样是用烘托的手法,明明要说自己孑然一身,孤单无依,却偏说出还有一个邻居,而这个邻居是一个绝迹尘世,犹如闲云野鹤的僧人。有这样的野僧为邻,诗人处境的孤独就更加突出了。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进一步写出了诗人的心境:秋夜孤房连滴露的声音都可以听到,正说明他思潮起伏,夜不能寐;而所为邻的只有一个野僧,表明他正想到自己已经被抛出世外,不知何时才能结束这样的生涯。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尾联是说,寄卧荒凉郊居为时已久,何时才能为国致力献身?
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长安,在“灞上”(又作“霸上”,位于长安东)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找到进身之阶,因而在这里率直道出怀才不遇的苦境和进身希望的渺茫。
这首诗写景,都是眼前所见,不假浮词雕饰;写情,重在真情实感,写出了古代文人为功名而挣扎的不堪情状。因此,尽管题材并不新鲜,却仍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附录《灞上秋居》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解
1、郊扉:犹郊居。
2、致此身:意即以此身为国君尽力。

译文
灞原上的秋风细雨初定,
傍晚看见雁群南去不停。
面对他乡树木落叶纷纷,
寒夜的孤灯独照我一人。
空园里白露频频地下滴,
单门独户只与野僧为邻。
寄卧荒凉郊居为时已久,
何时才能为国致力献身?

名家点评

许学夷《诗源辨体》:语出贾岛。

范大士《历代诗发》:秀洁。

李怀民《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意兴孤僻,纯是贾想。极写荒僻("空园"二句下)。结应在此(末二句下)。

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二句十层("落叶"二句下)。

俞陛云《诗境浅说》:此诗纯写闭门寥落之感。首句即言灞原风雨,秋气可悲。迨雨过而见雁行不断,唯其无聊,久望长天,故雁飞频见,明人诗所谓"不是关山万里客,那识此声能断肠"也。三四言落叶而在他乡,寒灯而在独夜,愈见凄寂之况,与"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之句相似;凡用两层夹写法,则气厚而力透,不仅用之写客感也。五句言露滴似闻微响,以见其园之空寂;六句言为邻仅有野僧,以见其壁之孤峙。末句言士不遇本意,叹期望之虚悬,岂诗人例合穷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诗词赏析 |《灞上秋居》马戴 |「唐诗」
(诗词诗词欣赏)《灞上秋居》马戴
唐诗鉴赏辞典 灞上秋居 马戴
晚唐成就最高的诗人,名气比肩王维,这首诗真不亏是绝唱
唐诗(154)《灞上秋居》(马戴)
马戴《灞上秋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