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家渐行渐远

程红兵

这是一个缺少教育家的时代。这是一个急需教育家的时代。这是一个应该而且能够产生教育家的时代。

但是,当下促产教育家的方式却是南辕北辙的。

教育家应该产生于相对自由、宽松的文化土壤里。1924年,鲁迅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进行“未有天才之前”演讲时说道:“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 “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鲁迅看出了天才赖以产生的“土壤”“气候”的重要作用。教育应该允许教育工作者有一定的自由办学权力,以按照自己对教育的正确理解,对教育的价值判断,对教育的哲学思考,来进行独立自主的自由办学,没有强大外部力量强制性地压迫其按照一种模式办学,没有一种无形的枷锁粗暴地限制学校。没有一种来自社会或者来自教育内部的力量强力阻挠教师自由地按照教育的基本规律教学。

但是,眼下我们恰好缺乏这样的土壤。其一,我们的社会文化环境里弥漫着急功近利的价值思想,升学第一,分数第一,这强大的文化气场压抑着校长,压抑着教师,没有升学率就没有学校基本的生存条件。其二,政府的强势介入也是导致校长无法自主办学的又一重要原因。今天学校在享受政府所提供的政策和经费支持的同时,必须接受政府事无巨细的领导和管理,统一的标准,统一的体制机制,统一的规程,统一的要求,统一的评估考核,要接受来自政府或政府派出机构的考核、检查、督导、评比、评审、审计。从教学到德育,从安全到卫生,从实验室到食堂,从消防到垃圾,从音乐到美术,从教师专业发展到课程领导力,从校本教研到校本课程,任何一样工作都要接受官方的督查,校长还哪里有什么自主办学的自由权力?其三,有些教育的专业机构,借助政府力量强力推进一种所谓的教学经验,有些校长为了树立政绩强行推行统一的教学模式,用一种十分机械的标准衡量教师,约束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哪里有个性教学的自由空间?这样下去教育家又如何产生?

教育家的产生往往是因人而异的,个性色彩很浓。校长在自己的学校,利用自己的办学条件,创造性地解决自己学校的办学问题,推动学校的发展。教师在自己的课堂,针对自己的学生,创造性地引导学生、教育学生,让学生自由愉快地成长。对于教师来说,发现学生就是发现自己。在学校发展、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校长、教师自身也发展成长了,最终他们当中成就巨大的佼佼者,也就水到最终他们当中成就巨大的佼佼者也就水到渠成地成为社会公认的教育家。

但是,我们眼下却用工业化的模式来培养、造就教育家,以工厂生产标准器件的方式来生产教育家。经济上的唯GDP主义、“生产一消费”逻辑不可避免GDP主义、“生产一消费”逻辑不可避免地被复制和移栽到教育家的生成逻辑之中。这种“工业化”模式背后的依据正是一种如同商品批量化流水线般生产加工的逻辑。从我们经常听到的“打造”一词即可看出,像打造物件一样打造教育家。教育家是可以人工或机器打造的吗?我们各个师范大学、各级培训机构,响应政府的号召,举办教育家高级研修班,举办教育家论坛。实行未来教育家成长计划,实施教育家培养工程。一问:教育家是培训师培训出来的,还是通过长时间的教育实践产生出来的?今天大量的培训导致我们有些校长、教师成了受训专业户,有的校长连续几年,每年都有3个月以上的培训,最多的甚至一年不在学校;有的教师每星期有3个下午都在外面接受培训。这样下去,我们是否想过:如此培训是不是表明我们需要不在学校的教育家?不在课堂的教育家?二问:教育家是论坛论出来的,还是在办学实践、教学实践中历练摔打出来的?我们是否想过:我们需要的是不是口号教育家、理念教育家?

教育是农业,需要精耕细作,需要日积月累。教育家的诞生一定是在没有终点的马拉松长跑过程中,需要持之以恒,需要坚持不懈;教育家的诞生是自然而然的,是水到渠成的;教育家的成长是倾听  花开的声音,需要慢慢等待。教育是阳光的事业,普照大地,并不在乎任何回报。

我们对照一下美国杰出教师雷夫·艾斯奎斯即可知道,作为一名教师,他倾其所有精力、美德、创造力为学生做出了令人震撼与惊叹的工作——他在同一所学校的同一间教室,年复一年地教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长达20多年,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给他提供捐助的人也不计其数。他的著作《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成为美国最热门的教育畅销书之一,但他仍然坚守他第56号教室,以他的坚守证明一个人能够在最小的空间里创造出最大的奇迹……第56号教师是雷夫永远的课堂,是雷夫永远的精神家园,是雷夫安放自己灵魂的殿堂,是雷夫和他的学生共同营造的精神家园。

教育家身上不应该有匠气,不应该整天蝇营狗苟地计较于分数,计较于升学率高出几个百分点、重点大学又多了几个人,这充其量也就是匠人而已!

教育家身上不应该有明星气,不应该以作秀为基本状态,即使表演得再老练,说到底也只是个“秀”而已。

教育家身上应该有几分傻气。不唯利是图,不热衷时髦,而是执著地在自己的园地静静地耕耘,痴迷于教学始终不变,痴心于教育永远不改。

教育家身上应该有几分豪气,关心眼下的现实,关心人类的命运,关心教育的整体现状,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担当,这样潇洒、这样豁达、这样大气。

教育家身上应该有哲学家的气质,教育家的事业应该是教育哲学的事业,教育哲学的事业应该是思想的事业。教育哲学思想和思维不是一回事。我们有些校长、教师的思维也许真的很发达,这种思维是用在如何应对上级要求,如何应对高考分数提高,如何应对各级各类的评比考核上,而思想却极为匮乏,面对教育的深重危机,人们还是在用一些早已证明问题重重的教条来应对和回答,用空洞无物的时髦话语来回答,却很少深入地思考。

不知为何,教育不缺乏知识,教育界却缺乏常识!我们许多人不知不觉地把常识丢弃一边,而丢弃的结果是南辕北辙:教育家渐行渐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辕北辙:教育家渐行渐远
关于教育家办学的认识
我离教育家还有多远?随想
好校长的风范
如何当好一名称职的现代学校校长
衡水二中教育管理之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