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学概念·尽善尽美
与诗学有关的古代美学概念。原是孔子对于古代乐舞的批评。语出《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韶》,相传是虞舜时的乐舞名,据说是表现舜接受尧的“禅让”以继承其帝业的内容。《武》,相传为周武王时的乐舞名,据说是表现武王伐纣以建立新王朝的内容。“美”与“善”,是孔子文艺批评的两个基本标准。孔子认为,周武王之乐《武》虽然达到了“尽美”的标准,但比起相传为舜乐的《韶》来说,则略逊一筹。主要是因为《武》未“尽善”,在表现仁德方面尚有欠缺。何晏《论语集解》引孔安国说,《韶》表现了“以圣德受禅,故尽善”,《武》则反映周武王“以征伐取天下,故未尽善”。朱熹注:“美者,声容之盛;善者,美之实也。”说明“美”主要指艺术形式,“善”主要指思想内容。在孔子看来,“尽美”的艺术不一定就是“尽善的”的;同样,“尽善”的艺术,也不一定就是“尽美”的。在“美”与”善”的矛盾差异中,应该力求“美”与“善”二者的高度统一,就像《韶》乐所达到的“尽善尽美”的艺术境界那样。虞舜的仁爱精神,自然融汇到《韶》乐中去,因而形成了与“尽美”的艺术形式完全融和统一的“尽善”内容,“美”与“善”相互融和,只见其一,而难分为二。所以孔子在齐闻《韶》,有三月不知肉味之感,并发出了衷心的赞叹:“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述而》)他既深深地感染于《韶》之高尚情操,又陶醉在它的优美的艺术韵味之中,精神上的审美境界,远远胜过了物质的追求与享受。后世文艺批评与欣赏中,如王充的“美善不空”(《论衡·佚文》)之论等,即受孔子“尽善尽美”的启发和影响。(蒋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懒爸爸逐句读《论语》之六十五
经典有约 | 一起读《论语》(第10期)
【儒】《论语·八佾》(25)音乐的尽善尽美
论语连载(65)《八佾篇》第25章,“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论语》谭(八)
什么是“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